通络追风散外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证型研究

2012-09-05 10:55谢懋华钟贤邱非拉
海南医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均分骨关节退行性

谢懋华,钟贤,邱非拉

(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

通络追风散外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证型研究

谢懋华,钟贤,邱非拉

(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高州525200)

目的研究自拟“通络追风散”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适应证型。方法采用通络追风散辨证外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病,观察肝肾不足、筋脉瘀滞(A组)及肝肾亏虚、痰瘀交阻(B组)两组证型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通络追风散能有效改善两组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病情,总显效率A组为95.45%,B组为92.30%,在改善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追风散适用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型及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型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膝骨关节炎;辨证论治;通络追风散。

退行性膝骨关节病(Knee osteoarthropathy,KOA)又称膝骨关节炎,是膝关节关节软骨发生弥漫性龟裂、纤维化、脱失及骨质增生性变化为病理特征的疾病。本病属增龄性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KOA与心血管疾病、创伤并列前3位,每年需手术治疗者达几十万人[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本病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也成为了社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骨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范畴。痹证与“络病”关系密切。围绕“久病入络”形成了完整的理、法、方、药的理论体系,广泛运用于疼痛、卒中、积、痹证等病证,这套理论体系称为“络病理论”[2]。中药外治法因其历史悠久、痛苦少、疗效确切以及费用低被临床广泛运用[3]。笔者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组方通络追风散,辨证外治KOA,已经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5例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患者均来自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我科的住院及门诊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型组(A组)、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型组(B组)。其中A组女13例,男9例,年龄平均61.59岁,病程平均11.3个月,疼痛均分5.9分,关节功能均分56.227分;B组女6例,男7例,年龄平均59.77岁,病程平均12.3个月,疼痛均分5.8分,关节功能均分58.3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疼痛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采用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为临床标准[4]。

1.2.2 膝关节影像学检查判断标准参照Kelgren-I.anrence分级提出的标准[5]。

1.2.3 中医证候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版制定[5]。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的主证:关节疼痛,胫软膝酸;次证: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红,苔薄或薄白,脉滑或弦。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主证:关节疼痛,肿胀肥厚感,痿弱少力;次证:骨节肥大,活动受限,舌质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或薄腻,脉滑或弦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病例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标准,X线片示Kelgren-I.anrence分级在Ⅰ~Ⅳ级,自愿接受两个疗程治疗和检查,并且近期未用其他方式治疗或服用其他药物,年龄40~75岁。

1.3.2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不同意配合临床治疗观察者;2)晚期关节炎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丧失劳动力者;3)膝关节肿瘤、类风湿、结核、化脓及并发病影响到关节结构者,或伴有牛皮癣、梅毒性神经病、褐黄病、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患者;4)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5)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6)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7)对药物过敏者,皮肤破损、皮肤病、化脓将要溃破者禁用。

1.4 治疗方法予自拟“通络追风散”外敷。处方:川乌10 g,草乌10 g,地龙5 g,天南星10 g,乳香5 g,没药5 g,荆芥10 g,白芥子10 g,鸡血藤10 g,海风藤10 g,大黄5 g,牛大力10 g,甘遂5 g,大戟5 g,细辛5 g。功效:温阳散寒、祛风豁痰、通络止痛、消肿散结。使用方法:通过中药粉碎机进行打粉,用时加入1个鸡蛋清作为辅料,使用温开水调成糊状,温度约40℃,贴于患者膝关节压痛点明显处,外用纱布包裹固定,2 h后取下,用温开水拭干净药液。7 d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2 d。

1.5 观察项目及疗效标准

1.5.1 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版中规定的病情轻重度分级标准的项目,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膝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活动度等变化,并计算病情轻重程度的积分。

1.5.2 膝关节疼痛评分及其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基本方法为使用一条长约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2分为优,3~5分为良,6~8为可,>8分为差。显效:VAS评分减少3~4分以上;无效:VAS评分减少在2分以下。

1.5.3 膝关节功能评价及疗效采用Lysholm评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评分标准为:(1)膝关节软弱无力(0~5分);(2)辅助器支托(0~5分);(3)扶楼梯上下(0~10分);(4)跛行(0~5分);(5)膝关节不稳(0~30分);(6)疼痛(0~30分);(7)在步行、跑步、跳跃期间发生关节肿胀(0~10分);(8)股部萎缩(0~5分)。显效:Lysholm评分改善率>25%,无效:Lysholm评分改善率<25%。

1.5.4 药物安全性主要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治疗中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者也如实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通络追风散外治能有效改善两组患者病情,A组总显效率为95.45%,B组为92.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均分及评分差值比较通络追风散在改善两组KOA患者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均分及其差值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均分及其差值比较(,分)

注:t=0.07,P>0.05。

组别A组B组疼痛评分差值3.40±1.58 2.22±1.46治疗前疼痛均分5.86±1.14 5.77±1.01治疗后疼痛均分2.46±2.01 2.62±2.06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均分及评分差值比较通络追风散在改善两组KOA患者关节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均分及其差值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均分及其差值比较(,分)

注:t=0.10,P>0.05。

组别A组B组治疗前膝关节功能均分56.23±15.13 58.31±11.26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均分3.55±0.27 3.15±0.25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值28.09±12.11 24.00±10.78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35例患者中无一例因局部外敷中药过敏而终止治疗。局部外敷中药出现潮红5例(A组3例,B组2例),潮红症状均于撤药后1~3 h消退,不影响次日继续外敷药治疗。

3 讨论

在退行性骨关节病中,以膝关节的发生率较高,而膝关节疼痛和行走功能障碍,严重危害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各种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早、中期疗效肯定,但均无法修复严重破坏了的关节软骨面及清除晚期出现的关节畸形[6]。本课题研究中,35例中2例无效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病程达5年,因此本病应尽早治疗,尽早改善关节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自拟通络追风散以络病学理论为指导,以小活络丹为基础,其特色在于:(1)具有络病治法的特点;(2)外用俊下逐水药。其方解:乳香、没药、细辛、荆芥属“流气畅络法”用药;鸡血藤属“化瘀通络法”用药;天南星、白芥子属“化痰通络法”用药;海风藤属“祛风通络法”用药;牛大力属“荣养络脉法”用药;大黄、川乌、草乌属“解毒通络法”用药;地龙属“虫蚁搜剔通络法”用药。而大戟及甘遂为竣下逐水药,外用能消肿散结,助白芥子湿痰散结通络。因此共奏“温阳散寒、祛风豁痰、通络止痛、消肿散结”之功效。本研究验证了“通络追风散”的“温阳散寒、祛风豁痰、通络止痛”作用,用其外敷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病,均适用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及肝肾亏虚、痰瘀交阻两证型患者,均能有效改善病情。

自拟“通络追风散”外治退行性膝骨关节病,有其理论指导,制法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实用,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而为了保证其临床疗效,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注意一些细节问题,要求配用的通络追风散不宜放置时间过长,尽量短期内配制及使用,存放时须使用相对比较密闭的容器,避免中药气味过多散发而影响了临床疗效。另配用时忌用冷水,不但失去了外敷药物的热能效益,而且可以助长患者虚寒病性,影响临床疗效。

[1]韩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2, 23(5):128-129.

[2]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4.

[3]陈朝晖,曹日隆.中药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23(4):62-64.

[4]Evans CH,Robbins PD.Possible or thopaedic application of gene therapy[J].J Bone Joint SurgAm,1995,77:103-1114.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1.

[6]谢兴文,宋敏,李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近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1:62-64.

R684

B

1003—6350(2012)24—02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4.011

2012-07-12)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编号:2010349)

谢懋华(1965—),男,江西籍,副主任医师,本科。

猜你喜欢
均分骨关节退行性
柔性喂丝机均分盘CFD分析和优化设计
面积均分线的推广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单簧管基础练习新探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温针配合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