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四库全书》陕西巡抚采进本研究

2012-09-05 06:54史志龙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子部集部四库

史志龙

(商丘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商丘 476000)

清修《四库全书》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盛事。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初四日,谕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通饬所属,加意购访”图书典籍。对于历代流传旧书,关系“世道人心者”的应当“首先购觅”;对于“有裨实用”的九流百家之言,则“备为甄择”;对于“历代名人的诗文专集”,也应“概行查明”,[1]这是乾隆要求各省督抚搜辑遗书的原则。陕西督抚派专人向本地书商、私人藏书家、名人之后及深谙行情之人,逐一核查、购访,广泛搜罗本地图书。据此搜罗进呈的图书,称为陕西巡抚采进本。陕西先后两次共呈进书籍102种,其中被《四库全书》著录8种,存目70种,客观上对保存陕西地方文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四库全书》之陕西巡抚采进本

在全国范围内搜访征集遗书,是《四库全书》编纂初期一项规模浩大的重要活动。这些从全国范围内征集而来的图书,被称为“各省采进本”、“私人进献本”和“通行本”。这些图书一旦被采用,著录时候则给予注明,从而与敕撰本、内府本、《永乐大典》本区分开来,共同构成《四库全书》收录书籍的六个来源。

对各省进呈书目的记载,有《各省进呈书目》、《四库采进书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及《水曹清暇录》等。《各省进呈书目》所收系当时各省进呈的书目清单,本来是附在各省督抚给乾隆的奏折之后的,然而在陕甘总督勒尔谨的奏折之后,并没有附进呈书目,这是《档案》所缺的。而《档案》中陕甘总督勒尔谨等的奏折则可以补《各省进呈书目》所缺的每次进呈时间等内容。

据《各省进呈书目》显示,陕西省两次呈进书籍共102种,而实际总数只有101种。[2]两次进呈的书籍种数及进呈时间分别为:第一次40种,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二次62种,乾隆三十九年二月二十日。第一次进呈由陕甘总督勒尔谨、陕西巡抚觉罗巴延三、陕西学政杨嗣会经手办理。第二次进呈由陕甘总督勒尔谨、陕西巡抚毕沅、杨嗣会经手办理。《档案》146条记载:“计今陕甘各属详解及生童所献刻本、抄本可备采录者,共得六十二部。合以上年开单入奏之四十部,共成一百二部。”[3]《档案》204条亦计作102种,“臣等伏查陕甘购获遗书,两次奏进共计一百二种。……至此外尚有重复琐小及残缺不全之书,共六十六种,内甘省二种,陕省六十四种。”[4]这与《各省进呈书目》暗合。而吴慰祖先生校订的《四库采进书目》记载则为103种,采旧抄本补《各省进呈书目》所缺的《二曲集》一种,实际总数仍为102种。[5]《水曹清暇录》“乾隆三十七年征访遗书”条记载,“陕西巡抚进呈一百零五种”,[6]比《四库采进书目》、《各省进呈书目》的记载多3种。

在《各省呈进书目》中,“陕西省呈送书目”既无卷数和本数,亦无撰人。196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吴慰祖先生校订本《各省进呈书目》,改名为《四库采进书目》,精装一册,较《涵芬楼秘笈》本有很大改善。以《四库全书总目》、《四库简明目录》以及《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等参校,补足了原缺的卷数和著者,还校改了书名的缺字(有些是《采进书目》简化)及讹误。还对四库未收书、禁毁书等作了部分注。所有这一切,都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线索,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例如,在《四库采进本(陕西)》中,增加了“陕西省呈送书目”中各种书籍的卷数和著者;增补了《呈进书目》中原缺的《二曲集》;校改了书名中的讹误,改《来阳增删》为《来易增删》,改《渼波集》、《渼波续集》为《渼陂集》、《渼陂续集》,改《遗取编》为《近取编》,改《尚古质疑》为《尚书质疑》等等。

但是,吴先生《四库采进书目》校订本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格物图》的著者当为“明孙丕扬”,《四库采进书目》误为“清孙丕扬”;[7]《愚斋反经录》的著者当为“清王宠”,《四库采进书目》误为“清谢王宠”。[8]对于此类问题,杜泽逊先生尚有更多举正,[9]兹不赘述。

这些呈进书籍,《四库全书总目》收录且注明为“陕西巡抚采进本”的有78种,其中著录8种,存目70种。《总目》记载的某些书籍种数、名称又与《各省进呈书目》、《四库采进书目》记载的颇有出入。据笔者推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1 《总目》与《四库采进书目》关于书籍种数的记载并不一致

如,《总目》将清孙枝蔚所撰《溉堂前集》九卷、《续集》六卷、《后集》六卷、《诗馀》二卷,以一种计,《四库采进书目》则分为《溉堂前集》九卷、《溉堂后集》六卷、《溉堂续集》六卷、《溉堂诗余》二卷,共四种;《总目》将明王九思所撰《渼陂集》十六卷、《续集》三卷,以一种计,《四库采进书目》则分为《渼陂集》十六卷、《渼陂续集》三卷,共二种;《总目》将明孙丕扬所撰《格物图》一卷、《论学篇》一卷,分为两种,而《四库采进书目》则为《格物图》一卷附《论学篇》一卷,以一种计;《总目》将清杨庆的《佐同录》五卷、《蒙训》一卷,分为两种,而《四库采进书目》则为《佐同录》五卷附《处蒙训》,以一种计;《总目》将明赵统的《骊山集》十四卷、《杜律意注》二卷,分为两种,《四库采进书目》则为《骊山集》十四卷附《杜律意注》二卷,以一种计。

1.2 有可能《总目》出现误录的情况,把其他来源的书籍当成“陕西巡抚采进本”来著录

如,有可能把清袁仁林的《古文周易参同契注》八卷(《四库采进书目(陕西)》未收)当成宋俞琰的《周易参同契注》三卷,而著为“陕西巡抚采进本”;《读大学中庸日录》二卷,《总目》提要:“国朝康吕赐撰。吕赐字复斋,别号一峰,又自称南阿山人,武功人。是书《读大学日录》一卷、《读中庸日录》一卷。”而《四库采进本》收录的则是《大中日录》,既无卷数,又无撰人,但《大中日录》颇有可能是这两卷书的简称。

1.3 有可能《四库采进书目》出现误录的情况,或《四库采进本》所据版本有误,或四库馆臣著录有误

如清人王明弼所撰《易象》二卷,清人王承烈所撰《复菴诗说》六卷,明人赵时春所撰《平凉府通志》十三卷,明人王学谟所撰《续朝邑县志》八卷,清人王心敬所撰《丰川续集》三十四卷,清人杨庆所撰《潜斋处语》一卷,清人毕沅所撰《关中胜迹图志》三十二卷等。这几种书在《总目》中都明确注明为“陕西巡抚采进本”,而在《四库采进书目》中却没有任何记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关中胜迹图志》的作者毕沅,此时正任陕西巡抚一职,第二次陕西进呈所购获书目的奏折,正是陕甘总督勒尔谨、陕西巡抚毕沅联名所上。[10]《各省进呈书目》及《四库采进书目》中却没有此书的任何记载,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四库采进书目》可能有失录或误录的情况。所以,根据现有的资料情况来看,陕西共进呈102种书籍,这一数据还是比较可信的。

在整个征集图书的数量中,陕西巡抚采进本排全国第九位。甚至远不及江浙一带私人进献本一家之多。显然,这些数量的采进本对于素有“人文胜地”之称的西安、同州等府来讲,是很不相称的。在乾隆帝督促之下,陕西官员对征集遗书自不敢怠慢,他们或向书肆购进,或向私人借本钞謄,或让生童进献,但总数也只有102种。对此,陕西学政杨嗣会道出了其中缘由:陕西为周、秦、汉、唐故都,在当时地称文献,虽宋元迄明,兵灾之后,书籍或易散亡。[11]

2 采进本之著录与存目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来的这些图书占据了《四库全书》全部著录、存目书籍的绝大部分,是《四库全书》的主要来源。陕西巡抚采进本的102种书籍,经过四库馆臣一一甄别、校阅、考证,或收录进《四库全书》,或在《总目》中给予存目。其中被著录的共有8种,约占总数的8%,存目的共有70种,约占总数的69%。若书籍有所谓“违碍悖逆”,则被禁毁。为清晰起见,现将著录与存目情况见表1、表2。

表1 陕西巡抚采进本著录情况

总目 撰者 所属类别 籍贯 卷次正学隅见述一卷 清王宏撰 子部儒家类 陕西华阴94空同集六十六卷 明李梦阳 集部别集类 陕西庆阳171杨忠介集十三卷附录三卷 明杨爵 集部别集类 陕西富平172

纵观表1可知,著录8种共计160卷。著作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四部中的易类、编年类、地理类、儒家类、别集类,共计5个门类。作者籍贯中5人为陕西人,惠士奇、毕沅两人为江苏人。毕沅所著《关中胜迹图志》,其内容毫无疑问也是介绍陕西地方的名胜古迹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体现了陕西的地方文化。

表2 陕西巡抚采进本存目情况

总 目撰者 所属类别 籍贯 卷次南阿集二卷 清康吕赐 子部儒家类 陕西武功98叙天斋讲义四卷 清窦文炳 子部儒家类 陕西长安98愚斋反经录十六卷 清王宠 子部儒家类 陕西98心书一卷 汉诸葛亮 子部兵家类 琅琊阳都100雅述二卷 明王廷相 子部杂家类 河南仪封124潜斋处语一卷 清杨庆 子部杂家类 陕西秦州124经济录二卷 明张鍊 子部杂家类 陕西武功125蒙训一卷 清杨庆 子部杂家类 陕西秦州125南华通七卷 清孙嘉淦 子部道家类 山西兴县147古文周易参同契八卷 清袁仁林 子部道家类 陕西三原147楚辞新注八卷 清屈复 集部楚辞类 陕西蒲城174渼陂集十六卷续集三卷 明王九思 集部别集类 陕西鄠县148杜律意注二卷 明赵统 集部别集类 陕西临潼176拟涯翁拟古乐府二卷 明胡缵宗 集部别集类 陕西秦安176对山集十九卷 明康海 集部别集类 陕西武功176拟汉乐府八卷 明胡缵宗 集部别集类 陕西秦安176平田诗集二卷 明管楫 集部别集类 陕西咸宁176骊山集十四卷 明赵统 集部别集类 陕西临潼177太乙诗集五卷 明张鍊 集部别集类 陕西武功179文太清文集二卷 明文翔凤 集部别集类 陕西三水177征南草一卷 明王邦俊 集部别集类 陕西鄜州180逸园新诗一卷咏怀诗一卷明耿志炜 集部别集类 陕西武功181循寄堂诗稿无卷数 清朱廷燝 集部别集类 陕西富平180溉堂前集九卷等 清孙枝蔚 集部别集类 陕西三原181见山楼诗文集无卷数 清杨素蕴 集部别集类 陕西宜君181愿学堂集二十卷 清周燦 集部别集类 陕西临潼182张康侯诗草十一卷 清张晋 集部别集类 陕西狄道182抚皖治略一卷等 清杨素蕴 集部别集类 陕西宜君182憗斋存稿四卷 清白乃贞 集部别集类 陕西清涧182谷口山房诗集十卷 清李念慈 集部别集类 陕西泾阳182受祺堂诗集三十四卷 清李因笃 集部别集类 陕西富平183雪石堂诗草无卷数 清刘尔 集部别集类 陕西宜君183朱圉山人集十二卷 清巩建丰 集部别集类 陕西伏羌184丰川续集三十四卷 清王心敬 集部别集类 陕西鄠县185史复斋文集四卷 清史调 集部别集类 陕西华阴185念西堂诗集八卷 清王令 集部别集类 陕西渭南185雍音四卷 明胡缵宗 集部总集类 陕西秦安191频阳四先生集四卷 明刘兑 集部总集类 直隶新安193二南遗音四卷 清刘绍攽 集部总集类 陕西三原200 194碧山乐府五卷 明王九思 集部总集类 陕西鄠县

纵观表2可知,存目书70部总计563卷之多。著作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汉朝作者1人,著作1部;明朝作者17人,著作25部,其中胡缵宗5部、孙丕扬2部、张鍊2部、赵统2部、王九思2部;清朝作者29人,著作44部,其中杨庆5部、刘绍攽4部、王心敬3部、杨素蕴3部、刘荫枢2部、王明弼2部、康吕赐2部、王建常2部。作者中旧题诸葛亮为琅琊阳都人、王廷相为河南仪封人、孙嘉淦为山西兴县人、刘兑为北直隶新安人,其他43人皆为陕西人。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总目》收录或存目与禁毁部分有些是互见的。如,明张鍊的《经济录》、《太乙诗集》,文翔凤的《太清文集》虽已被收入存目,同时亦被列入“禁毁书目”。

3 “著”、“存”以外采进本之处理

除被《四库全书》“著录”与《总目》“存目”的78种书籍以外,《四库采进书目(陕西)》中,还有30种采进本,四库馆臣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理。

3.1 弃之不用,依据别的底本著录

明韩邦奇的《苑洛志乐》二十卷,采用(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温纯的《温公毅集》三十卷,采用《温恭毅公集》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清王心敬的《丰川易说》十卷,采用(两江总督采进本);元鲍云龙的《天原发微》五卷,采用(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朱载堉的《乐律全书》四十二卷,采用(浙江巡抚采进本),等等。

3.2 弃之不用,依据别的底本存目

清李顒的《四书反身录》六卷,采用《四书反身录》六卷,《续补》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二曲集》二十二卷,采用(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韩邦奇的《易占经纬》四卷,采用(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王恕的《王端毅公集》九卷,采用《王端毅文集》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等等。

3.3 禁毁:或全毁或抽毁

清李柏的《太白山人檞叶集》五卷附一卷,此书以其诗文有悖谬处,被奏缴禁毁。明胡忻的《欲焚草》四卷,因书中有偏谬语,列入军机处奏准全毁书目。

3.4 不知是否用别的底本代替,或是置之不论

元俞琰的《周易参同契注》三卷,《四库全书》与《存目》均未收,也不见被列入禁毁书。笔者认为,“元俞琰”当为“宋俞琰”。《总目》卷三“易类”《周易集说》提要云:宋俞琰撰。琬字玉吾,吴县人。生宋宝佑初,入元隐居著书。征授温州学录,不赴。至延佑初始卒。生平邃于《易》学,初裒诸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著是编。[14]

由此可知,俞琰为宋末元初人,尤精于《易》学。除此之外,宋俞琰尚有《读易举要》、《书斋夜话》、《月下偶谈》、《易外别传》、《席上腐谈》、《阴符经注》、《玄学正宗》、《炉火鉴戒录》、《林屋山人集》、《周易参同契发挥》等,皆被《四库》著录或存目,而唯独没有《周易参同契注》三卷。

4 小结

本文用个案的方法探讨了清修《四库全书》过程中“陕西巡抚采进本”的情况,以彰显明清时期陕西的地方文化成就。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对陕西省查办“违碍书籍”情况进行详细探讨,拟另撰文论述。《四库全书》之纂修与采进、禁毁的关系颇为复杂,而这些情况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之影响,同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

[2] 涵芬楼秘笈(第十集)[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1.

[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98.

[4]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85.

[5] 吴慰祖.四库采进书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60:157.

[6] 汪启淑著,杨辉点校.水曹清暇录[M].北京:古籍出版社,1998:65.

[7]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813

[8]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三[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48.

[9] 杜泽逊.吴慰祖校订四库采进书目举正[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3):52-54.

[10]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98.

[1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纂修四库全书档案[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30-131.

[12]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一[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47.

[13]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一[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931.

[14]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总目一[M].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97.

猜你喜欢
子部集部四库
“四库学研究”栏目主持人语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天文演算法、術數類提要獻疑
《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比较
《皇帝的四库——乾隆朝晚期的学者和国家》简介
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到《隋书·经籍志》“集部”看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儒家类标点志误
《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分类渊源与归类调整
四库学研究专辑
從《四庫全書》對《青溪寇軌》和《泊宅編》的分類看四庫館臣分類的智慧
《郡斋读书志》子部与集部类目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