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赶超之路

2012-09-06 03:54文Ⅰ陈
当代贵州 2012年21期
关键词:安顺生态旅游

文Ⅰ陈 坚

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赶超之路

文Ⅰ陈 坚

当前,安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国发2号文件把一些事关安顺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纳入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实施,许多过去想做而做不成的大事将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对安顺实现提速发展、赶超跨越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黔党发15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省委、省政府加快安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进入了全面启动、深入实施的新阶段,把安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安顺建设成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定位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的政策机遇,发挥安顺生态环境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以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突破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安顺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提速赶超之路。具体来讲,要力求做到以下方面。

安顺正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为文化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图为西秀区的宜人景观虹山湖。(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注重低碳环保,着力在生态建设上提速赶超。要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实现提速赶超的重大战略任务。一是加强生态建设。按照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综合规划,深入实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江河水系污水治理等工程,巩固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为文化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实行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江河湖泊水质监测和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让安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馨。三是加快生态旅游城市建设进度。以宜居安顺、绿色家园为主题,以山城、水城、林城、花城为特色,以百万人口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着力建设功能配套、景观良好、整洁文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让安顺更加宜居、更具魅力,让人民群众的舒适感、安全感、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全面树立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加和谐的城市新形象。通过营造“科技林”、“三八林”、“共青林”、“成长林”、“安顺名人林”、“家庭林”等方式,激发广大市民“爱绿、护绿、植绿”的积极性,增强美化家园的绿化意识,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增强自觉自信,着力在文化建设上提速赶超。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弘扬黔中文化,奋力构筑“精神高地”,着力提升安顺文化软实力。一是着力创作黔中文化精品。依托安顺丰厚的文化底蕴,生产《关山度若飞》等一批影视剧、《亚鲁王》等一批舞台剧,出版《安顺文化旅游丛书》等一批书籍,加强“红崖天书”等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推出一批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和“安顺地戏”、“铜鼓十二调”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建设原生态摄影、影视创作、书法创作基地等文艺创作基地,推出一批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艺精品。二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十二五”期间建成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档案馆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切实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实现全市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满足各级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各项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大力发展黔中特色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充分挖掘和展现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内涵,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重点推进黔中国际屯堡文化生态园、安顺历史文化街区、大明屯堡影视城等省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建设。依托旅游文化、地质文化和奇石文化、古人类文化、多元特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人文文化等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

加强统筹规划,着力在旅游发展上提速赶超。抓住当前我国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强规划布局。以省正在编制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为契机,做好黄果树、龙宫两个5A级景区的规划修编工作,以黄果树景区为重点集中打造高端休闲度假游,以坝陵河大桥、紫云格凸河为重点打造极限运动和山地体验游,以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为重点打造科考探险游,以王若飞故居为重点打造红色旅游,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二是强化资源整合。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黄果树、“多彩万象旅游城”等一批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构建由黄果树、龙宫、屯堡、格凸河等景区组成的旅游要素全、产品多元化、服务功能强、旅游时间长的精品旅游圈。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打造滇黔二省五州市无障碍自驾车旅游协作区,联合遵义市打造“红色之旅、清凉之夏”精品旅游线路,联合桂林市打造“中国南方喀斯特”精品旅游线路。三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旅游要素集群化、产品特色化、服务国际化、进出便利化、环境优质化,推动旅游资源开发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旅游产品供给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旅游产业发展从单要素向多要素转变。

生态文化旅游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生态是文化旅游的保障。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的,没有旅游的文化是缺乏活力的,没有生态的文化旅游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安顺独特的生态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支撑,树立大文化、大旅游、大生态的理念,用文化擦亮旅游品牌、提升生态水平,用旅游承载文化内涵、展现生态魅力,用生态拓展文化创意、保障旅游发展,努力探索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三者有机融合,互动并进,共生共荣,全力建设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把安顺打造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走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提速赶超之路。(作者系安顺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周德瑞)

猜你喜欢
安顺生态旅游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生态养生”娱晚年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旅游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