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街道综合整治规划与城市街景塑造

2012-09-06 00:54李耀南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街景塑造街道

李耀南

[摘要]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作为城市的血管,不单单承担城市动态及静态交通的功能,也承担着整个城市立面以及城市空间的功能,街道是人室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街道中的建筑、广场、景观、小品、更是城市景观的基础组成。合理的道路布局,以及对现有道路的综合整治规划,不仅仅可以提升一条道路的界面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形象,

[关键词]街道 规划 街景 塑造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as the vessel of a city, the road not only undertakes the dynamic and static traffic functions, but also the functions of urban facade and urban space. Road is the main carrier for outdoor activities, and the buildings, squares, landscape, are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city landscape. Therefore, a reasonable road layout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lanning of the existing roads not only can promote the image of a road, but more for a district even a city.

Key words: road; planning; streetscape; build

中图分类号:F30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理论研究

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意义

当今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本身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道路作为城市的血管,不单单承担城市动态及静态交通的功能,也承担着整个城市立面以及城市空间的功能,街道是人室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街道中的建筑、广场、景观、小品、更是城市景观的基础组成。合理的道路布局,以及对现有道路的综合整治规划,不仅仅可以提升一条道路的界面形象,更能提升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的形象,所以城市道路综合整治规划对于城市设计以及城市形象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路综合整治的基本要点

对于城市道路的综合整治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规划对象的解读,道路综合整治规划的对象,包括道路部分和沿街部分,然而在实际规划中两者不应分立设计,而是要统筹考虑,研究两者的内在联系则是一个优秀规划所要具备的先决条件。

整体规划,统筹改造。城市道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条道路的改造会对周边多条道路造成影响,决不能孤立分析,要从区域上整体进行规划,深入分析,进而指导下一步改造的实施

特定区域设计。也就是重要节点的详细化设计,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主要内容包括相对的设施和主要构筑物 建筑物的设计。

对道路的细节印象加深。对道路的种植,路面材质色彩,道路人行区域铺装,构筑物,城市道路家具,以及路侧建筑广场雕塑,广告牌等细部的处理、装饰、都决定了道路整体的印象。

目前我国城市街道组成

①建成历史较早的“老街巷”,属城市重要的历史遗存,现在相继得到修缮保护。②60-90年代初期建成的街巷,基本以“方盒子”建筑为主,大都处于城市中心区,是当今城市街巷的主体,现今面貌已较为陈旧,本文称之为“旧街巷”。③90年代后期建成的街巷,由于城建理念的变化,这一时期所建的街巷更好的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功能和精神需求。

1、城市“旧街巷”景观的问题与现状

综合来看,旧街巷面临如下问题。其一,旧街巷沿街建筑基本是以计划经济时期单位自建房和初期的商品住房为主,旧街巷形成阶段正是我国城建观念相对滞后的时期,不重文脉采取“国际式”的大一统样式,使得城市之间建筑样式雷同。其二,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的制约,街巷功能较为单一,对当今街巷功能的多元化和人性化要求均不能满足。其三,当时的交通状况基本以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为主,导致其空间局促,难以满足当今汽车交通的发展,面临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其四,因其都处于中心城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外观也较为陈旧,成为当今城市整体生活和环境质量提升必须加以克服的难点。

随着当今城建观念的发展,“特色化城市”、“宜居城市”的城建理念逐渐被大家所重视。旧街巷也面临着拆除和改造的双重问题,一方面,大量的旧街巷出于新规划需要被拆除,另一方面,则需对部分旧街道进行整治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城市化建设要求,从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景观质量,提升城市特色。因此,如何通过景观改造重塑旧街巷的文脉关系,空间的特色感,并从现代城市生活的特点出发形成较为完善的功能性,就成为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2、城市“旧街巷”改造的方略

2.1 强化旧街巷的城市文脉关系

旧街巷作为城市风貌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同城市文脉的关系是改造的前提。狭义上讲,文脉即“一种文化的脉络”,克拉柯亨把“文脉”界定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对于城市街巷的探究,无疑需要以文化的脉络为背景。

旧街巷文脉的承续体现的是对城市文化“上延下伸”的一个过程。“上延”则是要承接传统文化记忆,了解和认识所在城市文化形成的内在根源,提取其主要特点与诸多形式要素,在历史的片段、传统的语汇运用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简单地说,城市的传统文化特点的汲取体现为“形”、“色”、“意”三个方面。“形”即城市和建筑的形式、形体、形制等布局与构筑符号,是通过城市特殊的结构形态、建筑式样和特有的装饰符号取得城市典型的形象特征。“色”则是城市典型的色彩基调,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它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追求。“意”则是指城市的意蕴,即城市的内在气质的外化与显现,是城市精神气韵的表达。

2.2 兼顾旧街巷景观个性化特点

如果说街巷的文脉和谐构成了城市形貌统一的基础,街巷个性化的特征则造就了城市肌理的丰富性。街巷首先因其功能而存在,因其独特而鲜活。街巷的功能差别首先表现为功能定位的不同,如商业为主的街巷,交通为主的街巷,日常生活为主的街巷等。不同的街巷功能形成了其特殊的用途,以及面貌的差异。其次为形态上的差异,这表现为空间结构、建筑形式、形成时间、居住群体等因素的不同。街巷的差别体现了街巷独具的功用与形貌,也形成了其重要的个性特征与可识别性。

2.3 合理配置旧街巷多元的功能需求

功能的合理与完善是街巷存在的合理依据,也是旧街巷改造的关键。旧街巷环境使用功能单一,在设计之初就缺少对人的行为多样性的考虑,现在更是不能适应当今生活的多元行为需要。从街巷的功能来看,街巷环境中一般要容纳交通、交流、休憩等诸多功能要求,而这些功能的满足也是会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理念和生活观念的扩展发生变化,这也是城市街巷形式不断演变的内在动力。

由于旧街道建筑密度大,道路较窄,大多缺少公共交流与休闲空间,导致街区环境生活质量不高。因此,改造应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努力挖掘其潜力。其一,可根据环境状况,在道口、街边空余场地增设一定的小型活动空间,或设置部分休闲空间和设施。其二,也可根据街区间的整体布局,适当考虑拆迁部分建筑,作为整个街区范围内的公共使用区域加以利用,提高整个街区的生活环境质量。其三,考虑当今车流交通的增加,明确划分单行线或停车区域,减少人车的互相干扰,使街巷交通变的合理、有序。其四,借助原有的商铺、休闲场所等适当统筹,合理规划,保留并强化其生活氛围,让街道环境具有亲切、宜栖、多样等特性,使街道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具场所魅力,突出居民在街道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旧街巷的改造应综合研究人的行为方式、行为需求、生活状态、居住人群特点等因素。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予以重视和关怀,并依据街道功能需求,有效的整合原有空间,保留与市民生活方式适宜的诸多要素,提高街巷中多元行为促发与满足的环境,提升街道的活力。

2.4 营造旧街巷质朴、自然的空间意象

城市街巷作为市民生活的场所,质朴、自然的空间意象恰恰是街道环境的魅力所在。

简单地说“意象”既是表达了某种意蕴与情调的物象,它是特定场所环境情感诉求在物象构筑上的综合显现,是空间形象纯化的结果。旧街巷的改造要以特定的空间意象为基础,统合设计语汇,获得空间氛围的感染力。其一,要注重空间关系的统一与变化。其二,提升空间设计的情趣性。

3、 旧街巷景观改造的原则

3.1 “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①对与城市重要历史遗存相邻的旧街巷,采取与历史景区环境相协调的手法,针对部分空间结构、沿街界面、设施加以处理,要使之成为历史文化环境的衬托和延展。②对一般旧街巷,则要依据街区的分布进行区域间的重点改造和一般改造相结合,如以购物街、饮食街或其它特色街巷方式为基础形成重点街巷的带动性。

3.2“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研究人的行为方式、行为需求、生活状态、居住人群特点等因素。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予以重视和关怀,并依据街道功能需求,有效的整合原有空间,保留与市民生活方式适宜的诸多要素,提高街巷中多元行为促发与满足的环境,提升街道的活力。

3.3 “高品位、低造价”的原则。旧街巷由于数量众多,基底状况较差,对其更新改造,会带来大量的资金投入,现阶段即不现实,也无此必要。因此,必须对旧街道环境的突出特点有一个深入的思考,找到简便可行的改造形式,并能达到与城市整体环境、居民行为需求、街道意象等的整体契合。

结语

旧街道的景观改造,是在其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所做的后天弥补。这就使改造增加了许多的困难与制约,旧街巷同样是城市历史的重要部分,没有他们的存在也会是城市历史上一个巨大的断层。因此,完全的弃之不顾和简单修饰,或者全部拆除重建都不是合理的选择。只有立足城市环境特点与要求之上的合理保留与改造,才是对城市历史的尊重,才会使城市变得丰富、生动。

参考文献:

[1] 吕正华,马青.街道环境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

[2]荆其敏,张丽安.城市母语[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7

[3](英)弗朗西斯·蒂巴尔兹.营造亲和城市:城镇公共环境的改善[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1

[4]张在元.中国空间思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

猜你喜欢
街景塑造街道
热闹的街道
美术作品《青岛街景系列一》《漂泊》
街道生活
“咔嚓”,定格的街景
城市街景
3D街景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风居住的街道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