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可行性分析

2012-09-06 00:54杨明哲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建筑

杨明哲

摘要:改革开放后30年的今天,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越来越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建筑施工承包利润不断下滑,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竞争体制的不断完善带来的市场挑战,一方面是国内建设市场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中国工程承包商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面对如此困境,改善自身业务不失为一种手段。笔者认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途径最终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此,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转型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即在本行业追求价值链上具备增值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环节,从而达到提升经营利润的目的。国内建筑施工企业是否具备条件转型成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或者说是否具备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条件,本文做出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总承包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国内工程总承包业务特点分析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工程建设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的工程总承包存在如下特点:

1.1工程总承包业务覆盖面有限,工程总承包业务受业主专业能力以及认识能力所限。

工程总承包业务覆盖面有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工程总承包在我国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相比发达国家,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的推广面还太小,仅占国内建设活动经济总量的不到1%。施工企业的总承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局限于施工总承包。真正意义上含设计阶段的工程总承包是非常少的,常常局限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外资项目或合资项目。

工程总承包业务受业主专业能力以及认识能力所限——由于国内很多房地产开发单位专业能力较强,具备很多专业职能管理部门,具备较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对工程总承包的刚性需求并不高。同时,由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驱使,容易在业主班子内部形成多个利益主体。将工程肢解发包、指定关系发包商,这些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行为可以说在我国社会各个层面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说把工程承包过程划分的越细就越利于利益分配,越增加当权者施展权利的空间。

1.2承包商关键能力不足

我国绝大多数施工企业不具备完善的总承包管理体制和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在咨询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支持能力、合约管理能力、专业施工协调能力以及相应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等关键能力与国际工程总承包商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针对国内业主进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时,很多设计工作、专业承包工作、深化设计工作都交由其他企业办理,可以近似认为将很多重要工作转包的概念。

1.3、工程总承包业务缺少法律地位和配套措施

我国目前形成的资质就位与实践需求差距极大,立法未在引导市场进步中起积极作用。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提及要“提倡对建筑工程实行工程总承包”,国家有关部委也颁发了一些推行工程总承包的法规文件,但在入门的门槛上缺少法律定位。比较明显的就是资质的定位和划分与推行工程总承包背道而驰。我国建筑业的资质定位是工程监理、咨询、设计、施工条块分割,三权鼎立,特别是关于工程总承包的招投标法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仍是空白。相当部分的城市把一项工程划分成设计、施工、监理等分别进行招投标。

配套管理措施的缺失也是造成工程总承包业务推广不利的另一个原因,例如:法律、法规对发包方关于工程总承包发包的行为要进行规范,特别是很多国家财政投资的项目可以进行强制性工程总承包规定,这样才会引起行业的重大变革。我国国内很多财政投资项目由于相关利益部门太多,经常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进行分割发包,造成工程总承包业务推广不利。

2、 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国际建筑工程总承包业务特点分析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企业国际业发展迅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也获得了迅速的成长,但我国建筑企业营业额总和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很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以整个世界建筑市场作为一个大的竞争平台来看,作为世界建筑业成员的我国国内建筑企业在国际上进行工程总承包业务承揽的情况如下:

2.1工程承包业务范围、规模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国际工程总承包的业务范围以及工程规模、造价是不断增长的。1979年,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中标伊拉克摩苏尔四桥项目,工程造价金额为3352万美元,成为当年我国对外签订的最大工程承包项目。30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对外承包的大型工程项目的规模记录被不断刷新,业务规模实现跳跃式增长,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和设计咨询业务总量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先后突破1亿美元、5亿美元、10亿美元、60亿美元和80亿美元大关。到2007年的776亿美元和40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31.88%和29.37%。

2.2业务立足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利润率较低

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走出国门直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我们的业务基本来源于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在我们承包国际工程的过程中,足迹遍布非洲、中东、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2.3存在的其他问题和原因

首先,我国建筑企业缺乏复合型的国际工程总承包管理人才。人才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中国承包商的管理水平、人才结构、人才储备都需要快速提升与加强。企业需要能够与国外合作伙伴流畅沟通、熟悉国外市场环境和规则、又懂技术能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宏观经济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承包商的影响很大,大型项目的施工周期往往很长,且合同大多以美元计价,人民币的升值将直接减少企业的利润。在人民币仍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优势被削弱。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高通胀的压力,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银根紧缩,企业贷款难度增加,需要前期大量投入的工程承包行业受到影响更大,不利于我国建筑企业承接大项目。

第三,我国建筑企业融资能力弱。国际建筑工程总承包需要承包商带资承包,与国际大型建筑承包企业相比,我国建筑企业的自有资金少,不能满足承包大型国际项目流动资金的需要;并且我国的建筑总承包企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和一些国外大的总承包商还有很大差距,取得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的难度相当大,而我国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限额度不能满足承接国际工程的需要。我国的出口信贷利率比其他国家贷款利率高、还款期短,降低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带资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中的竞争力。

第四,从我国国内建筑企业或具备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来看,具备能够承揽国际建筑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应该是少数,目前能够在国际上让人认可、有过业绩并具备一定实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无外乎中铁工,中铁建,中建等大型央企,相比国内其他众多的大中小型建筑企业来说,可谓凤毛麟角。

3、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的SWOT分析

SWOT理论本身是一种分析方法,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具备很多相同的特点,因此运用SWOT对这一类企业进行分析同样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和可操作的。

3.1 优势(strength)分析

(1)历史发展优势:建筑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型产业,建筑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由五十年代的3%增长到2004年的6.9%。从业人员解放之初为20万人,而到了2004年底,建筑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3,893万人,占到全社会从业人数的5.3%。2004年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近3,000万人。总体来说,历史的发展造就了建筑业在我国众多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建筑业发展的一举一动也牵扯到国家各个层面的广泛关注。

(2)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20世纪90年代。1992年,建设部颁发了《工程总承包企业资质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次通过行政法规把工程总承包企业规定为建筑业的一种企业类型,同时颁发了《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问题做出了规定;次年颁发了《关于开展工程总承包资质就位工作的通知》;1997年11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提倡对建筑工程进行总承包,并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取得相关资质等级后才可在其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1999年8月,建设部印发了《大型设计单位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的指导意见》(建设[1999]218号),先后有560家设计单位领取了甲级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通过以上国家出台政策的过程可以看出,国家在较早时期就从制订行政法规的角度把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的企业主体定位为建筑施工企业

(3)资金流量大:建筑施工行业虽然利润率较低,但由于建筑工程的造价相对于其他制造行业较高,因此形成了建筑公司资金流量大的特点,特别是相较为与同样具备转型为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大型建筑设计院、工程监理公司、咨询公司等其他业内工程项目管理型企业来说,资金流量大无疑是建筑施工企业的一大优势。

(4)组织结构及人才构成适应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施工企业,特别是国内大型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立都较同级别的设计单位或咨询监理单位复杂,特别是在针对项目管理方面,组织机构设立偏重长周期、全方位的管理,而且在经营、财务方面的管理设立符合大资金流量、复杂合同管理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总承包管理方面,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立或转变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难度。

(5)综合采购能力强(物资、劳务):施工企业一直以来都与市场接触紧密,特别是在综合采购方面,包括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材料、设备、劳务等,多年的一线经营造就了施工企业对于市场的熟悉与广泛的脉络关系,而这种综合采购能力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以及确保利润是不可或缺的。

3.2竞争劣势(weakness)分析

(1)技术管理问题:一方面,我国国内的建筑施工企业具备设计能力的非常少,除了极少数的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具备设计能力,但与国内的专业设计院或国外的工程总承包企业来比,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上还相差较远。另一方面,国内的施工企业若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专项工程技术能力较弱,技术发展能力不足,以从事施工总承包的企业为例,一般在勘察、地基处理、钢结构、幕墙等较为专业的领域往往采用专业分包的方式,而从事这些专业施工的企业就连从事施工总承包都存在很大的难度,综合技术管理方面更是弱势。此外,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或比例不高,人才机制与先进企业相比,吸引力不够、开放性不强、国际化程度较国际承包商不高,这些因素也造成了施工企业在从事工程总承包过程中技术管理力量不强。

(2)融资能力有限:对于很多承包商,是否具备强大的融资能力成为制约投标的关键因素。很多建筑施工单位虽然在承揽工程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现金流,但是针对很多项目来讲,专款专用是做好施工总承包任务的关键,此外,很多施工单位多年攒下的老本也都逐步转变成为固定资产,进行融资时,仅仅依靠抵押贷款也不一定是最好的融资方式,因此,融资难对于很多想做工程总承包任务的建筑施工单位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3)很多建筑施工单位资产质量不高,负担较重,制约业务转型:国内的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包括很多大型国企,均经历过施工垫资、合同不规范的发展阶段,使得债务负担和资金压力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此外,很多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也制约了很多大型国企,比如历史遗留问题、离退休人员问题、产权纠纷问题等;以上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了很多施工单位资产质量不高,企业自身负担较重,“维持现状,不出差错”的想法或多或少地在企业领导人脑中存在,这些问题也制约了企业的业务转型。

3.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国家政策引导和支持:在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工作中,国家和政府的立法引导市场对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业务承揽提供了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建设部出台的建市[2003]30号文《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市[2004]200号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对广大企业推进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市场对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需求:首先以国内市场为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民间资本的不断积累,房地产以及建筑业市场的投资呈现多元化,也就是业主的需求多元化,相应对工程总承包业务的需求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次,以国际市场为例,早年我国建筑企业以施工、援建、劳务输出等业务打开了国外的建筑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在国际市场(主要是发展中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如亚太、北非、南部非洲、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等)积累了大量的承包经验以及市场资源,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以及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威胁(threat)分析

(1)(设计单位、监理、甲方)等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竞争威胁、。从政策层面来看,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通过出台政策规定,将工程总承包企业的主体越来越偏向于带有设计能力的企业单位,这就使得,从业内认可程度的角度来看,设计单位等偏重于技术层面的企业占据了一定优势。

(2)来自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威胁:笔者认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即便转型为工程总承包企业或者从事工程总承包业务,有可能受到本行业内部的威胁,以国内建筑业市场为例,由于我国劳动人口众多,使得劳务市场存在价格相对低廉(与国外同水平国家相比),加之施工总承包业务一直以来入门门槛较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造成施工利润率较低象,但毕竟工程造价庞大,施工利润的绝对值还是较大的,因此,对于很多承包商来讲即便是低利润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如果部分施工企业转型做工程总承包,那么就要放弃部分做施工承包的业务,也就是放弃了低价竞争策略,无形中就会被原竞争对手威胁到自身原有的利益。

(3)国外威胁。由于国外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较早,以现实为例,我国大型工程总承包商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北美地区的业务量几乎为零,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工程总承包业务的起源地,我们是无法与那些企业抗衡的(当然也有地方保护的因素)。因此,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们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肯定要受到国外同行的威胁。

4、结论与建议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既面临机遇,又需要应对挑战,是否具备实力和条件转型或者说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可谓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应该具备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企业所面临的低利润、市场竞争激烈的严酷事实应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来研究解决。企业通过改革经营业务重心达到摆脱困境的做法,只是众多改革手段之一,从执行难易程度来说,探索本行业的业务环节要较其他行业相对简单。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慎重判断转型时机,具备强大实力且常年从事施工总承包的企业具备转型的实力,而其他类型企业可以慎重考虑。

希望本篇文章的分析论证以及建议,能够给从事本领域研究的朋友以及同行们带来一些参考,并能够为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转型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工程建筑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泛滥的“工程”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