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城市化水平的规划策略

2012-09-06 00:54刘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规划策略提升

刘猛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这些城市问题都将严重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只有改善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的城市化健康的发展城市化质量稳步提高,走上可持续的、有效率的、健康而安全的、富有人性化的、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协调的道路。

关键词:城市化水平;提升;规划策略

Abstract: At present, a lot of our country city appeared serious “urban diseases ", the city will seriously hinder our country city to change the pace of the process. Only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to make our city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ity quality improved steadily, on a sustainable, efficient, healthy and safe, humane, rural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of city road.

Key words: city level; upgrade; plann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迈向进步的历史趋势,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城市化滞后问题,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化是突破社会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城市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城市化现状的迫切要求。我国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发展中国家;不仅现在落后,有可能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落后于世界城市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最终出路,将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有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的实现,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同时将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大量农村人口迁居城镇,为农业大规模经营创造出条件,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成为高商品率、高效率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

1.优化制度安排、推进制度创新

制度是人们创造的一系列管束人们最大化行为和社会活动的游戏规则的总和,主要作用是通过激励机制降低交易成本、服务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率的制度安排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结构转型现象,同样与制度安排与其变迁密切相关。制度安排通过限定个体的选择集合影响个体的城市化行为,进而影响城市化进程;通过影响交易成本制约城市化成本;同时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影响资源配置制约城市化配置。因此,要全方位优化制度安排,加快制度创新。

1.1坚持以思想解放推进制度创新

城市化发展中的制度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要敢于突破“左”的过时的僵化思想的束缚,冲破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改变原先的束缚城市化发展的做法,要充分吸收己经为世界发展所证明的先进思想、先进制度和文明。总的来讲,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大解放,才能带来制度大变革,为新一轮城市化发展开辟新的通道。

1.2坚持以改革作为城市化发展中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

改革是动力,改革是根本。制度创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产物。制度创新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既服从于大多数人的目的,又是人们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制度创新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办法,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实现。改革不可能舒舒服服、田园诗式的浪漫,“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改革必须坚韧不拔、动真碰硬,有时还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勇气。

1.3坚持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推进制度创新

城市化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市场化是重要取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化发展,必须坚持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因此“小政府、大社会”是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城市政府主要以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为主,重在建立秩序、规范行为,做好仲裁,加之必要的引导和调节。制度创新在方向上,使政府的权力相对减少,职责却进一步明确。所以制度创新中政府一方面是主体,另一方面又是改革的对象。而且,政府本身也担负着重要制度创新的责任。

1.3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制度创新

科学发展观是以科学的观点对待发展。制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也必须贯彻科学的态度。打破城乡分治的格局,将农村城市化、城镇化与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结合起来;在政府职责明确的前提下,改变行政区划之间严重分割的局面,促进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推进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有效配置;改变原来的政绩考核制度,注重城市功能的完整和配套、物质与精神文明共进,推动城市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更高境界。

1.4坚持以民为本作为制度创新的出发点

制度创新在路径选择上,要走出官本位、权力本位的传统定势,克服政府自以为高明的神秘性、封闭性,强调“三公”(公平、公开、公正)要求,做到制度创新的起点是群众利益的需求,制度创新的过程是城市居民的积极参与,制度创新的结果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要接受人民的检验和评价。城市化发展是为着人民的利益,城市化制度创新同样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必须一切为着人民,一切服从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2.完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就业岗位是否充分,能否满足劳动力的需要,是人口转移的先决条件之一。社会对就业岗位的提供,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一是经济增长,二是产业结构,这些均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因此,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举措。我国产业政策的创新要根据中国国情,发挥优势,回避劣势,准确定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中实施的产业政策的政策取向应该逐渐由传统的部门倾斜型向现代的强化功能型转变。产业政策的创新要针对城市化过程涉及到的所有产业,在对各个产业进行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改变重生产轻服务的产业方针,坚持“二、三产业并举”协调发展;改变传统以牺牲农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做法,实现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产业政策的具体制定、实施要坚持产业政策区域化的原则。所谓产业政策的区域化是指在制定产业政策的过程中,要对各产业在全国的布局有个总体考虑,在确定主导产业、需要重点支持与重点限制的产业的同时,对全国产业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分解和实施。

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各地区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以避免区域产业“同构化”,建立起由不同地区各自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差别化产业结构”,东部地区要发挥各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处于产业结构顶端的产业。中部地区作为一种区域“夹缝”,要发挥好“承东启西”的作用,一方面依托资源优势,接纳东部传递过来的传统资源指向型产业;另一方面,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利用相对技术优势帮助西部开发资源、共同修建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等。西部地区要立足于资源优势,承接中东部传递过来的技术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加以改造吸收,同时也要引进部分高新技术以提升产业的档次,还要积极与周边国家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经济交流。

3.结语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尚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就要面临“加速度”时期,应当早作准备。中国又是一个大国,各地区差别很大,所采用的城市化模式也不应一成不变,而应走多元化之路。只要在遵循共有规律、共同趋势的前提下,制订出正确的城市化战略,认真吸取各国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就能争取少走弯路,尽可能地避免城市化的消极因素,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一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商务印书馆,2001.

[2]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官卫华,2000:世界城市未来展望与思考,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4]叶裕民,2001: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中国软科学,31.

猜你喜欢
规划策略提升
新形势下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及规划
文化导向下的城镇特色规划策略研究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关于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