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还是诅咒——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2-09-06 00:54赵乐祥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呼伦贝尔政府

摘要: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本文利用数据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在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荒漠化等诸多环境问题。我们不能把环境遭到破坏简单的推给当地政府,地方政府的双重代理身份使当地政府在这里面临两难窘境。针对问题,当地政府应该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煤炭资源;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地方政府;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 F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With a variety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ity of hulun buir,this paper using data analyze the city,achieving rapid grow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However,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desertification.We couldt simply put the problem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who is also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I think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sist o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coal resource;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local government;;circular economy

一、地理概况

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与贝尔湖,地处东经115°31′—126°24′、北纬47°05′—53°20′之间。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山东两省之和。

气候方面,以大兴安岭为界,岭西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岭和岭东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日照丰富、雨热同期。全市有大小河流300多条,湖泊500多个。在草原和森林的过渡地带,分布着肥沃的黑钙土①。呼伦贝尔有林地面积1.90亿亩,占全市面积的49%,占内蒙古自治区林地面积的83.7%。全市已探查到各类矿产达40余种,是我国主要煤炭产地之一,褐煤②储量居全国第一。

二、开发利用

1、加速超越

由以上可以看出,呼伦贝尔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并且储量巨大,尤其是在森林资源和煤炭资源方面,可以说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但是由于呼伦贝尔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劳动力资源相对匮乏,加之种种原因其国内外市场打开相对缓慢,经济发展一直不愠不火。我们以1998年为例,将呼伦贝尔当年的统计数据与当时的全国水平作一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呼伦贝尔的各项经济指标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到了2010年, 呼伦贝尔的人均GDP达到36560元,超过全国人均GDP四分之一有余。

图中显表,自2007年以后,呼市人均GDP逐渐超越全国人均GDP。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以后,呼伦贝尔原煤开采增长均超过两位数,特别是2008年,原煤增产30.7%。这华丽的增长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悬机,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将带来怎样的问题,这都是本文在下面将要讨论的。

2、黑色的金子

在海拉尔盆地之下,孕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已探明煤炭储备至少1048.48亿吨,是东北三省的1.8倍。其中以褐煤为主,总储量居全国第一。除了储量丰富,还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发等特点,其中伊敏煤矿是我国四大露天煤矿之一。

长期以来,受制于国内外市场的限制,呼伦贝尔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呼伦贝尔主产褐煤,这种煤遇到空气容易风化,遇水泥化,长时间堆积接触空气会氧化燃烧,这些特质决定了褐煤不利于长途运输。然而近些年来,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东三省工业迅速发展,对能源需求也迅速增加。尤其是辽宁省,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这使得辽宁省对工业资源煤和电的需求巨大。面对需求旺盛的东北市场,不仅呼伦贝尔的原煤产量迅速攀升,而且促进了呼伦贝尔煤转电、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与内蒙古西部区不同的是,呼伦贝尔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这为煤转电和煤化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今,煤炭与化工已成为呼伦贝尔的支柱产业,二者占去2009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陈巴尔虎旗为例,2009年财政收入达到6.5亿元,同比增长92.5%,是呼伦贝尔市增速排名第一的旗县。早在10年前这里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农牧业,而现在有三分之二来自煤矿和化工企业。

三、阴影

但是,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更多的破坏。呼伦贝尔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④。干旱的气候促使呼伦贝尔形成了草原沙地的景观,然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却总是打破了大自然的平衡。自19世纪中叶以来,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开放蒙禁”等政策,促使当地人口激增,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压力已经变得十分明显,再加上管理失误,本地区荒漠化趋于严重。主要人为因素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我们在从海拉尔去跟河的路上,看见大量牛群、羊群和马群拥挤在狭窄的一方土地上。这些原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草场,承担了如此数量之多的牲畜。“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是当地荒漠化的真实写照。近些年来煤炭的大规模开采,无疑给当地荒漠化雪上加霜。

煤炭在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⑤

当我看见呼伦湖时,让我惊讶的不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是湖水的迅速减退。据导游介绍,长期以来呼伦湖水位面积维持在2339平方公里,但现在已经不到1800公里了,湖区周边沙化严重,湖里的鱼类也在逐年减少。我们在岸边散步,发现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经裸露出来,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一切是由于附近的煤化工企业大量抽水和污水排放所致。无独在偶,我们在海拉尔的导游也一路上向我们抱怨煤炭的开采污染和破坏了当地的水土资源。

“我们要留给子孙一个怎样的草原?”上述人士称。

四、当地政府的困境

煤炭和化工企业崛起给当地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压力,针对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呼伦贝尔政府制定了“有退有进”的发展战略。“退”就是逐渐缩减草场放牧量,迁移部分牧民去城市定居,减少开垦和放牧对草场的破坏;“进”就是大力发展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而且要集中发展,不能“铺大饼”,破坏草场环境。对此呼伦贝尔提出了“用1%的土地,释放电99%的森林草原生态;用仅占国土面积0.5%的工业园区承载起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在陈巴尔虎旗,该旗牧民户均草场面积有一万亩,近些年来政府规划出了3000亩的工业园区,在一批大型项目入驻后,在建项目总投资达98亿元,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54亿元。经济实力增强后,陈巴尔虎旗2009年承担起了48.1万亩的沙地综合治理项目,是他们历年治沙工程任务总和的四倍多。

与此同时,我们在海拉尔的导游将生态破坏的罪责全部归罪于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是否扮演了这一角色呢?

由呼伦贝尔市的政策看出,在开发的过程中,对环境进行保护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当地政府也不会因为环境污染而放弃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地政府的双重代理身份。

所谓双重代理,就是除了选择一定程度的努力来完成中央制定的环保目标外,更重要的职责还要负责本区域内经济发展和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由于双重代理的身份,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对待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很显然,在现实中地方政府更倾向于经济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长久以来我国以实现经济目标为主的经济考核评估体制,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只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对环境责任的考核⑥。在以GDP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前提下,政府没有理由不去开发带来巨大财政收入和GDP增长的自然资源。

其次,地区之间的相互竞争。居民“用脚投票”选择去社会福利和经济条件更为优越的地区,这使得地方政府出于争夺流动性要素和固化本地资源,存在着大量攀比的竞争。其三,呼伦贝尔曾经作为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一直捉襟见肘,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心情尤为突出。

中央政府强调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看,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外溢效应是不存在的。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中央政府往往下达颁布各项指令和法律来保护环境,而地方政府则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中央政府的指令消极执行,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得不到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如果将环境政绩纳入到政府绩效测评中,中央政府不仅要为获得准确的环境信息支付成本,而且所获得的地方政府环境绩效也难以计算考核和比较,同时地方政府也出于财政收入最大化的需求对计划执行进行阻碍和拖延。在地方与中央不断博弈的过程中,生态环境沦为牺牲品。当然,如果中央政府在颁布下达指令时,不搞“一刀切”,让当地政府参与到法律法规制订的过程中来,因地制宜,切实关注到地方的发展诉求,阻力自然会大为减小。长久以来,当环境污染时,地方政府总是成为我们指责的对象,然而我们是否看见了其背后两难的窘境。诚然,我们需要批评,但是如果我们将一味地批评换成诚恳地建议,效果或许会更好。

五、对策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样,也不能以经济的停滞不前换来对经济暂时的保护。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或许是这一问题的答案。可是,我们如何在保持经济良好发展的同时,使得生态环境免遭破坏或者得到更好的保护?或许循环经济是一剂良方。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的理论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⑧。传统经济其特征为“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其粗放的经营方式往往带来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是传统经济的生产流程,而循环经济的流程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这样形成了一个闭循环流程,而非传统的线性流程。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减量化强调在生产和消费时尽量使用较少的资源。再利用强调避免将产品过早得转为废弃物,延长使用寿命。循环则是指更多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支持、法律支持和技术支持⑨。如何做到循环发展,以下我们简单说明。首先经济支持需要政府能减免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的税收,直接或间接给予财政补贴;银行同时也应该对这样的企业放宽信贷。而对污染企业则反之。法律支持强调政府能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立法,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谁污染,谁治理。技术支持则主要是企业本身引进新技术,提高产业效率,延长产业链条,对废水废气等废品循环利用。

眼下,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呼伦贝尔走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发展循环经济,用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是推进呼伦贝尔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资源丰腴的地区有理由依靠“先天优势”实现经济的增长,也应该勇于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我们不应该感到畏惧,因为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

注释:

1.黑钙土: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植被下由腐殖质化作用形成较厚腐殖质层,并有碳酸钙淋淀作用形成碳酸钙淀积层的土壤。潜在肥力高适宜发展粮食和油料作物。

2.褐煤: 煤化程度低的煤。外观多呈褐色,光泽暗淡,含有较高的内在水分和不同数量的腐殖质。

3.大兴安岭地理意义:400毫米等降水线;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性气候分界线;半湿润育半干旱地区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4.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5.摘自《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41页

6、7摘自《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王永莉

8、9摘自《区域循环经济》周国梅 等 著

参考文献

1、王永莉 《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M】

2、周国梅 等《区域循环经济》【M】

3、焦秀君 沈西林《关于低碳的攀枝花市西区经济发展研究战略》【M】

4、隆国强 主编《区域开放新战略》【M】

5、杰弗里·萨克斯《贫穷的终结》【M】

6、张维迎《市场的逻辑》【M】

7、《呼伦贝尔盟要览》【G】

8、《地理》必修3 【M】人民教育出版社

9、《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赵乐祥(1991-),男,汉族,安徽人,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09级金融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呼伦贝尔政府
呼伦贝尔大草原,值得你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闫锡聪
煤矿开采技术的应用问题及发展前景探讨
山西:3年内暂停出让煤炭矿业权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