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发展方式初探

2012-09-06 00:54但成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道路农村发展

摘要 中国农村在解放前基本属于单干的小农经济,土地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解放后经历了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及现在的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方式探索。这些方式都没有解决中国农民与城镇居民同步发展的状况,还是存在城乡两极分化。中国农民怎样才能缩小与城镇居民的差距呢?这就要求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 发展 道路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农业发展经历的几种方式

在解放前的相应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主要靠单干的发展方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靠帮人为生。解放初期,每个农民分得了土地,这是中国历史上农民劳动积极性最高的时期,而当时因为生产力水平非常低,农民之间差异比较大,为了共同发展,采取了互助组、合作社,最后发展到人民公社。从这几个阶段来看,互助组、合作社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民公社虽然对于发展农村水利有好处,但不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包产到户的农村发展模式,极大的调到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快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但对于共同富裕、实现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还是存在缺陷。

制约现在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业上所称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按现行的东西南北划分,可以分为东部西部。东部因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的经济特区,引进的国外和境外企业较多,是西部农民工打工的主要去处,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工业这些地区工业、农业都发展较快。而西部的农民大多数靠打工,只有少数人还在农村劳动。从沿海区域与内地来看,农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沿海一带的农民属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他们大多已经成了老板,而西部的农民还没有真正富起来,他们大多属于打工者。一类按照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来划分,把农业划分为城市周边、偏远地区、及偏远地区与城市周边之间的三个大的区域。这样划分对于全国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从全国来看,城市周边因与城市相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周边因征地拆迁后,农民很快富裕起来了。而与周边相连的大部分区域有的地方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与城市及周边对接,相对也富起来了。而大多数偏远的农村还比较落后。所谓城市化、工业化对于城市周边来说是可行的,而对于偏远的农村是行不通的。

农村老龄化问题。实行联产承包以后,非常多的农民成了富裕劳动力,他们从土地里走出来,进城打工。农村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多人老人。而年轻一代在城市生活习惯以后,他们大多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务农,农业的后备军存在严重问题。

抵御风险差的问题。实行农村承包以后,农业生产基本处于单干的状况,而单干最大的问题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并且现在农业也必须面对市场化,而单个的农户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多,形成不了价格定价机制,因此造成很多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对农民造成严重缺失。

实现机械化难度加大的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以各农户为单位的生产结构把土地分为非常小的块,对于大型机械作业带来严重困难。

中国农业发展的几大原则

统一规划,分片实施的发展原则。这里讲的统一规划,是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土质状况进行农作物等的分片规划,这对于中国农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农业需要产业化,而产业化必须要规模化,只有规模化,农业的成本才能降低,才可以在市场上形成定价机制,价格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例如,离城市较近的地方可以规划为生态旅游区域,建设农家乐。离城市较远的山区,可以规划为果木生产基地。例如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城市蔬菜供应问题,蔬菜价格波动非常大,原因在于分散种植,价格高的时候,第二年各地都大种价格高的蔬菜,而来年因为供应量大于需要量,价格大幅下降,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如果每个城市都规划一片蔬菜供应基地,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人才、技术、信息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升,这样就不会因价格原因而盲目生产某一产品。分片规划要以经济发展条件为主,如城镇、河流等,相对应的行政区划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现在的行政区划是原来为管理而设置的,不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设置的,所以,重新设置行政管理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是,农村的道路村村通建设反映出现的问题非常明显。本来可以根据现在支干道建设村村通,但因行政管理不同,而必需绕道行驶。

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原则。农业经济的发展,属于经济范畴,必须符合经济规律,所谓经济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这就要求根据各地自身的特点,适合发展什么?这就是讲特色。全国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因地制宜。这里讲区别对待,不但是经济发展的方式,还包括经济发展的主体模式。例如有的地方适合集体模式,有的地方适合合作组织模式。在主体模式上不能搞大一统,只要符合宪法规定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并存的发展方式都是合法的。只要符合当地老百姓的意愿,都可以支持,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主要应该由当地村民来决定。

企业帮扶原则。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靠工业的支持,而这里讲的支持不是拿钱去支持,而是用项目去支持农业,农民才能真正富裕起来。这是中国农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分片发展区域经济,那么这一区域必然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就应该有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企业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中国的伊利集团就是一个企业与农业共同发展的典范。企业不但为国家税收事业贡献力量,而且了保障企业内每一项社会福利的落实、为员工发展提供平台与机遇、与股东分享企业的经营成就,还大力推广新兴生产模式奶联社,带领百万奶农走上兴农富民的康庄大道。我们应该改变以前拿钱去扶持农业的作法,而更重要的是拿项目去扶持农业。还是农民能够生产出来的社会保障产品,都可以通过政策扶持,交农民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土地自愿入股分红原则。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律,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村民只有承包经营权。严格意义上讲,承包人是没有对外投资的权利,而土地投资经营权是农民致富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法律作出修改,在保证集体所有的前提一,允许承包户对外投资。我们现在执行的是土地征用,失地农民虽然能够一次得到数额较大的补偿款,但这只能满足一代人的需求,将来的人怎么办?如果允许自己拿来投资,那么不但可以得到较大的收益,而且将来不投资的时候,也能再次作为耕地。

自愿互助合作原则。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还非常落后,实行承包经营与互助合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可行的。是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这样既能调动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能通过互相帮助,体现社会主义的性质。并且,在专业合作社的条件下,可以抵御市场风险。

统一调配带头人原则。从发展集体经济来看,以村级为单位比较合适。中国的华西村的成功经验证明,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致富,主要靠带头人。我们现在招大学生到村去当“村官”,为什么不招村书记、村长呢?可以试行在一定范围内招聘能够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党员等人才,到农村去,带领当地群众致富。作出成绩的,是公务员的,可以晋升,不是公务员的,可以录用为公务员,并且同样可以晋升职务。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中,农村人口占了8亿多,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要建设小康社会,农村跟不上,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十分重要,要打破以往的其它行业上去了,拿点钱去扶持农业的作法。实践证明,拿钱去扶持农业效果只是暂时的,并且收益不大。农村要发展,一靠政策,二靠人才,三靠能带动农业的工业项目,四靠合理的规划、五靠带头人。只要我们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陈爱民.中国城市化:田野研究与省例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吴学明,王荣启.构建和谐农村需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8(1). [3]陈鸿彬.农村城镇化研究、建设和管理[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74-75. [4]段炼.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2). [5]威学森.农村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但成蓉,女,高级会计师,从事经济领域研究。

猜你喜欢
道路农村发展
道听途说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