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活动景观设计中的环境行为理论研究

2012-09-06 00:54于深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方案社区

于深

摘 要:本文借助于环境行为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实地调研为手段,探究现代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中人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以此作为研究重点,揭示出现代城市生活空间中的人性化缺失现象。并从设计的角度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建立人性化的整体性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将其作为设计的先决条件之一,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社区 行为主义心理学 非动机行为“希望的环境”研究的框架(方案) 实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包括一定的区域,有一定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密切的社会交往。[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63页]社区居民通过经济、娱乐等各种交流活动创造各种邻里关系,使社区成为一个具有地域感、归属感的社会缩影。同时,社区也是不同人群、不同生活方式所聚居的综合体。

1,研究的缘起

在现代城市大规模的快速建设中,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人群原有的生活模式和居住格局被打破,再加上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加大,固定居民比例减少,这使得传统的邻里交往模式随着旧有的居住格局的改变而消失。快捷、便利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这个时代社会的主要特点。例如,城市里大部分封闭独立式的单元式住宅提供了私密空间和方便有效的生活设施,但在这种空间里,邻里关系会被空间的秩序疏离,进而使社会群体的多层结构少了一项最重要的交往途径和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即“邻里交往”。[②“邻里关系”:是人们在地缘相邻的区域,通过人与人构成的最初级群体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最小元素,并且编织成社区的各种关系系统。邻里关系也是构成社会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它具有互动性,并以家庭为单位,它的性质决定着社会关系的性质。]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压力下,公共空间设置的弱化,更加大了人们对邻里关系缺失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主要表现为:

社区空间主体性[④“空间的主体性”:主要包括,在空间中的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以及对空间的认知方式,和与空间的交互作用等。]的缺失

现在的社区大多过分程式化,注重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细和条理性,试图以良好的形体环境重塑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把居住空间机械地分解为住宅、道路、服务设施、绿化等一系列元素,并且过分注重社区硬质景观的规划,忽视了居住、交通、休闲等空间的综合交叉,“各子系统无法与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所具有的社区结构相融合,泯灭了物质形态与社会网络,人与人之间的对话。”[④[瑞士] Franz Oswald; Peter Baccini. 网络城市.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

]

2)人们对社区景观功能的错误认识

社区的所有空地几乎都被设计成中心花园,大搞人造景观,很多商家把它当作自己的卖点,大力炒作。一个生活区域的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这种不切实际,

有悖于人们行为心理的做法,恰恰把对人性本身的关爱“流失”掉了,把本应属于居民的休闲、娱乐与交流的“家园”变成了经济利益驱动下,从本质上讲并不属于居民身心需要的“公共物业的空间”。另一方面,很多项目在设计上缺乏前期的调查和策划,对居民的特点和居住心理缺乏深入了解,缺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规划者与设计者没有与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设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现在的景观设计模式大部分是引入国外的经验,在我国还未形成适合我国状况的景观设计体系和事以自己的经验,所以大多数公共景观的设计思路还是参照中、西式园林设计方式进行设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共空间人性功能设计的发展。我们应从人本身的需求出发。我认为,人的行为因素是现代公共环境设计中不应被忽视的重要一环,应该在我们的城市建设中给与特别的重视。

2,研究的意义

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在社区中的建立和合理规划作为缓解社区人性化缺失,增强社区活力和凝聚力的方式之一。其主要方法是将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已用于社区公共环境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究城市环境的设计新方法。以便使社区外空间更加适宜居住在繁杂城市中的人的身心状况,创造一种体现城市区域生活文化的景观。

3,理论依据

依据20世纪20年代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求得到了相对(不是全部)满足,更高级的需求才能成为主要动机。最初、最迫切的动机力量由低级的心理或生理需求提供,当他们相对满足时,压力便会转移到更复杂的心理需求”[⑤ [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他说,人的基本需要便是一种“类本能”。所以,人类的非动机的基本需要不像有动机的意识那样个人化、区域化,它是最简单、最原始、最基本的。由“类本能”所决定的“非动机行为”可分为“对应性”行为和“表达性”两种基本行为。 “在对应行为的决定性冲动中,总是包括需要、目标、意图、功能或目的。这种行为的出现是为了完成某种事情。马斯洛认为,它在本质上是人的性格与非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产生一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对环境的反应。所以,“对应性”行为在特征上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努力而存在的,体现了人对环境的态度,“希望的环境”会在脑海中闪现。它可以作为一种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它研究人们对环境的动机目标。

4,研究方法

在进行具体研究前,要创立适于自己研究的框架(方案),将选中的子系统(研究要素)编排好。在框架中,每一个子系统的性质及他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性质,研究才能得出的结论。例如,在研究城市形态系统中,就必须寻找研究城市形态的子系统,即性能指标、生命力、感觉性、适宜性、控制性、环境成本、经济指标、效率等。[ ⑥[丹] 扬-盖尔著;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 北京:建工出版社,2002

] 将他们组成研究系统,来研究城市形态。

6,小结

以环境行为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社区人群在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并将人对环境及其设施的最大使用效率作为目标之一。在这种研究思路指引下的设计理念必然是将人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创造以人为本的可持续性景观环境为未来的设计方向。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在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行为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解析空间中人的行为特点,将其作为设计的先决条件之一,以此制定设计方案,创造出更加合理的人工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运用观察法、实地调查法、实地研究、比较法并与既有资料结合分析

运用这些社会调查方法,可以准确获得社区居民行为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设计依据,

7,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现在大多数城市社区,都是由建国初期为解决市民住房问题而建设的老社区扩展而来的。由于社区内住宅安排的紧密,不宜再开发,大多公共活动空间都位于社区外围被拓展的范围内,它的规划与社区的总体规划不是同步进行的。从空间上讲,它们的边界的衔接都有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改造中应着力解决,将社区内与扩建部分同时考虑。

参考文献:

[1] [美] 艾尔-巴比著;丘泽奇译. 社会研究方法.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 [美] 戴维-德沃斯著;郝大海译.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设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招子明,陈刚主编. 人类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著;许金声译.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著;成明译. 马斯洛人本哲学.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6] 梁宁建. 当代心理学理论与重要实验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李道增. 环境行为学概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 [日] 高桥鹰志+EBS组编著;陶新中译. 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 北京:建工出版社,2006

[9] [丹] 扬-盖尔著;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 北京:建工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方案社区
Hi-Lee-Bon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影像社区
明确题目要求 寻找适合育种方案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酷品社区
1棵辣椒3种“临危”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