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亚贵拉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构造特征

2012-09-06 00:54杨战士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杨战士

摘要 西藏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是目前西藏地区最大的层状沉积型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独特,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从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特征及围岩蚀变分析入手,结合构造活动,揭示了该地区的成矿作用受到地层、岩性、特定的热水沉积岩石、喷流岩层位、沉积体系及相序、构造和岩浆岩等的控制作用。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是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亚贵拉地区形成有两个成矿系列,即海西中期海底喷流-沉积铜-铅-锌-重晶石-石膏矿床成矿系列与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钨-钼-铜-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

关键词 亚贵拉地区;裂谷带;热水沉积岩;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 言

亚贵拉是念青唐古拉山区域多金属矿床比较集中的地区。在2003年~2005年间,河南省地质调查院进行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发现了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2009年底,亚贵拉地区西段控制资源量铅锌2.0719×106吨、银1.96585×103吨,平均含铅5.51%、锌3.44%、银93.98×10-6,是目前西藏地区最大的层状沉积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杜欣等,2010)。亚贵拉地区的矿床(矿化点)不但受沉积作用的控制,还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密切(张旺生等,2009)。如燕山晚期及喜山期的构造运动使得层状矽卡岩型铜锌矿床相对发育,该类矿床中的矿体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矽卡岩(杜欣等,2004)及矽卡岩化大理岩中。此外,系列的火山活动也为亚贵拉地区的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火山作用为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火山作用造就了念青唐古拉山区域隆坳相间的地形,这些地形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点)绝大多数均分布在亚贵拉地区的卤水池边缘提供了条件。为了在亚贵拉地区的多金属矿床做进一步勘查和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寻找相同类型的矿床,因而,有必要在详细描述该地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含矿地层的岩性、矿体、矿石和围岩蚀变等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亚贵拉地区控矿构造特征,这不但能丰富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成矿作用理论,还能促进亚贵拉地区的矿产勘查。

一、 亚贵拉地理位置及矿产分布

亚贵拉地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区域由南往北的三个喷流沉积型(断拗)成矿带和三个岩浆弧(断隆)成矿带中的亚贵拉-龙玛拉断拗东段(图1)。亚贵拉地区的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晚期及喜山期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其中,铜、铅、锌等多金属矿比较发育。

图1 亚贵拉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杜欣,2009)

1、弧后盆地;2、断隆;3、断拗;4卤水池;5、纳木错-嘉黎断裂带;6、桑巴弧后盆地;7、冈瓦纳大陆北缘晚古生代裂谷带;8、扎雪-金达断隆;9、亚贵拉-龙玛拉断拗;10、都朗断隆;11、昂张-拉屋断拗;12、念青唐古拉峰-曲才断隆;13、由拉沟-江嗡松多断拗

亚贵拉地区的地层主要由带状分布的诺错组、来姑组、洛巴堆组等含砾变质砂岩、粉砂质板岩、凝灰质粉砂岩、碳酸盐岩等地层组成。矿化类型主要是来姑组地层层控型的铅锌多金属矿,其次是有热液充填交代型的铅锌矿。亚贵拉地区的多金属矿主要产于来姑组第三岩性段海底喷流沉积地层,矿区内发现有热水沉积成因的硅质岩、斜长石岩、铁白云石岩等。在亚贵拉矿区的次级断裂带、构造破碎带及不同岩石岩性的转换部位等都可能有晚期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点的有利富集区。再则,亚贵拉矽卡岩型-斑岩型钼铅锌(银)矿及沙让斑岩钼矿,在亚贵拉地区形成了一个与中新生代岩浆岩密切相关的从西到东展布成带的矿集区(高一鸣等,2010)。此外,亚贵拉石英斑岩(130Ma,高一鸣等,2009)、沙让花岗斑岩(秦克章等,2008;郑有业等,2008)、沙让角闪长岩(高一鸣等,2011)这类中酸性岩浆岩在亚贵拉地区也有可能有较大成矿潜力。

二、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成矿带控矿构造特征

翟裕生等(1999)研究认为,矿床的形成是成矿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演化的一个有机体。因此,从整体角度而言,矿床与周围地质介质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就演化来说,矿床与同类或相似类型的矿化现象也应该是一个有联系的系列。因此,本文对亚贵拉地区的矿床从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构造运动进行系统研究,探索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以期深入认识成矿动力学机制,以便全面指导该区矿床勘查开发工作。

(一)亚贵拉地区多金属矿床特征

亚贵拉地区的多金属矿床与矿床的构造位置、成矿时期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亚贵拉地区在晚古生代,处于裂谷带内的断拗与海底喷气(喷流)作用关系密切,这些地方的块状铜铅锌矿床就相对发育。然而,裂谷断拗中的位置、基底地层的岩性、后期叠加改造的型式及强度的不同,所形成的矿床也存有一定差异。下面从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对亚贵拉多金属矿床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强化这些矿床的一些典型特征。

就其地质背景而言,亚贵拉铅锌多金属矿床处于亚贵拉-龙玛拉断拗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中部,门巴-多其木断裂北侧。矿区地层仅出露上石炭-下二叠统来姑组沉积地层。岩性主要为热水碳酸盐岩、硅质岩夹海相火山凝灰岩类。矿区不同岩层之间发生褶皱构造和构造滑脱,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岩浆活动强烈。矿区遭受过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使得岩石经受了强烈的改组和改造,形成变石英砂岩、板岩及大理岩。在矿区的各类岩石中,变质作用多表现为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主要为绿泥石、绢云母等,如泥质板岩多见有石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同时,侵入体与围岩之间发生的接触变质作用,形成角岩、矽卡岩,或岩浆热液沿断裂破碎带及变石英砂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等构造薄弱带运移,与大理岩发生渗滤交代作用,形成矽卡岩及矽卡岩型铅锌矿化。总体而言,亚贵拉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很好。

亚贵拉地区的矿体围岩蚀变一般较弱,主要发生在近矿围岩中,远离矿体基本没有矿化蚀变发生。矿体顶、底板围岩蚀变不对称,一般顶板围岩蚀变强于底板围岩。围岩蚀变类型远离矿体方向主要依次有矽卡岩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大致具一定的分带性。矿体矿化强度与其所处地段矽卡岩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区内矿化及围岩蚀变与沿断层分布的石英斑岩脉有密切联系,在石英斑岩脉分布地段,铅锌矿化及围岩蚀变相对较强烈。

亚贵拉地区的矿石多呈灰-绿灰黑色,具半自形-它形中细粒结构,块状、细脉状、条带状、团粒状及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石榴石、透辉石、绿帘石,其次为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石自然类型为矽卡岩型铅锌矿石,可进一步划分为透辉石矽卡岩、石榴石矽卡岩、绿帘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4种类型。其中以石榴透辉矽卡岩矿化最好,次为透辉石矽卡岩,绿帘石矽卡岩矿化相对较弱。

亚贵拉地区的后期叠加改造比较复杂,亚贵拉矿区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晚期酸性侵入岩及脉岩发育。主要岩石类型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等。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矿区北西部,呈不规则岩株状分布,出露面积约3.5km2。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呈不规则岩脉分布于矿区北西部或F1断裂带中(图2)。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在外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铅锌矿化。受区域性断裂的影响,区内岩石破碎强烈,断裂构造发育。矿区中部发育一条北东向的次级断裂破碎带F1,其为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F1断裂在区内出露长度大于7000m,产状356°~12°∠70°~83°,呈陡倾斜,东西两端被第四系覆盖。该断裂具多期活动性特点,主断裂面上常具光滑的后期构造滑脱遗迹。根据构造面上的阶步特征判断,具逆断层性质,破碎带一般宽10m~40m不等,最宽可达160m,断裂东段破碎规模大于西段。破碎带内岩石挤压片理化、构造透镜体发育,沿断裂带多处地段有石英斑岩脉分布。带内矿化蚀变发育,主要有方铅矿化、闪锌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矽卡岩化及碳酸盐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