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探讨

2012-09-06 00:54龚昭杨新应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漏水灌注桩导管

龚昭 杨新应

摘要:本文结合麻车大桥工程项目。阐述了桩基础混凝土灌注过程,及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桥梁水下混凝土灌注桩隐敝工程

中图分类号: TU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桥梁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部位,是主要的隐敝工程。在施工中受到了高度重视,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实际工作经验,要对各工序严格检查,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必须做到100%的合格。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工序密切配合,统一指挥,才能避免质量事故及隐患。

工程概况

麻车大桥项目起点在王家村以北约150m,与江东公路平交,桩号K0+000。路线向西南跨越新开渠道,经乡初级中学北侧,跨越兰江(Ⅳ级航道),在乌淇头附近与江南公路平交后,路线折向西北,沿江南公路布线,终点在乌淇头新村以北约500m,桩号K1+336。路线全长1.336公里。

3 材料、技术准备

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各种不良情况的出现往往是由于事先想得不周,准备工作不充分,或施工人员忽视所至,因而在常规工作的同时,要着重强调实质上重要而被人们忽视的内容。

控制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规格,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作。水泥要做好储存和防雨、防潮结的工作,一旦潮结,要禁用。石料中不能有过大粒径料,以防堵塞导管或在导管外通过钢筋笼时发生离析。砂石料的各项指标要满足有关桥梁规范标准,在存放和倒运时避免夹杂泥块等杂物,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设备要采用自动计量拌合方式,根据不同直径和孔深的钻孑L桩,合理加以配置,保证连续灌注的拌合能力。如果拌合能力低于灌注桩速度,灌注时间延长,就会使孔内表层的混凝土降低流动性甚至达到初凝,阻碍了后续混凝土的正常上升,或使续灌的混凝土冲破顶层而上升,出现混凝土与导管的摩阻力过大,使导管无法拔出而断管。

4 桩基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桩包括两个部分:拌合及运输、现场浇注。混凝土的拌合主要控制配合比、拌合时间、坍落度、和易性等几个指标。施工时要根据设计配合比,材料当时的含水量调节施工配合比,并依此认真计量,试验人员现场监督,现场检查并随机抽取规定的组数的试件,保证混凝土必要的拌合时间,以达到良好的均匀性和和易性。坍落度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灌注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指标。施工规范要求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8—20cm之间,灌注时应经常检查,初盘混凝土取高限比较有利。

混凝土的运输能力与拌合能力一样,要与灌注速度相适应,充分保证灌注工作的不间断,在场地安排上尽量缩短运输距离。混凝土运输到灌注地点时仍能满足均匀性及和易性的要求,尤其使用机动翻斗车,更要避免离析,否则必须进行二次拌合,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要求。

混凝土的现场灌注工作,应统一指挥,各工种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快速连续施工,同时做好现场的各种有关记录。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初灌时,设专人检查储料斗的隔垫,必须严密无缝隙,首车拌合料采用砂浆垫底以增加导管的润滑程度,确保首批混凝土顺利入孔。一次性投料数量确保混凝土埋置导管大于lm,孔口自然返水,导管内与外部水隔绝,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灌注过程中,根据操作进展,定时测量混凝土面高度,并与灌入的混凝土量的折算值相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坍孔等情况发生,同时根据测定的混凝土埋深来控制导管的提升、拆卸导管的长度。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导管的埋置深度,导管的埋置深度宜在2~4m,最小埋深大于2m,最大埋深小于6m,以防止导管提漏或埋住。提升导管时,应轻提轻放,并尽量居中、垂直,以免挂笼、损坏或超提。注意导管是否漏水、渗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拆下的导管及时冲洗、检查,以利于再次使用。保证导管内混凝土上下连续,当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缓缓灌人,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影响工程质量。灌注后期,灌注深度小,超压力减小,最小埋深也不宜小于2m,因为灌注后期,首批混凝土表面的泥浆沉淀增厚,有时还夹有少量坍土。若导管埋深太小,容易造成导管提漏进水,造成夹层断桩。

3)导管外混凝土上升过程中,对钢筋笼有上浮力,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避免,比如:在钢筋笼顶部适当加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防止混凝土顶层过早凝固;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l~2m后,适当提高导管,减小导管埋置深度,相对增加钢筋底面在混凝土中的埋深。

4)灌注后期接近桩顶时,要尽量做到混凝土落差在6m以上,以增加混凝土下落的冲击力。因为此时导管外泥浆稠度增加,比重增大,上升阻力也大,且混凝土落差已相对减少很多,容易出现顶升困难。为此,可向孔内加水稀释泥浆,掏出部分沉淀物,必要时可适当小幅转动提入导管。最后的测深工作尤其要仔细、认真,充分考虑浮浆及混合杂物的厚度,确保有效的桩顶标高。

5 灌注水下混凝土易发生的事故及处理

1)导管漏水

(1)原因:导管法兰螺栓未拧紧或拧紧程度不均匀致使法兰接触不密

(2)预防措施:组装导管时,要严格操作,认真检查法兰螺栓是否拧紧,各螺栓是否拧紧,各螺栓松紧程度是否一致,胶皮垫是否垫好。

2)导管挂、碰钢筋骨架

(1)原因:导管不位于钻孔中心,法兰盘被骨架挂住而提起;

(2)预防措施:组装导管时,保证导管顺直,位于钻孔中央;

(3)处理方法:将导管下降一些,并转动导管,使它移到钻孔中心,则可脱开挂住处。

3)卡管

(1)原因有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流动性差,并夹有大粒径石料;混凝土拌合不均匀,运输中严重离析;导管漏水,混凝土受冲洗后,粗骨料集中一处而卡住;混凝土导管中停留过久。

(2)预防措施有严格控制骨料规格、坍落度和拌合时 经过远运的混凝土应在储料斗拌合均匀后再送入漏斗;组装导管要仔细,防止导管漏水发生,并检查导管内侧有无凸凹;灌注速度要快,避免混凝土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

(3)处理方法有在允许导管埋深范围内,略微提升导管或用提升后猛然下插导管的动作来拌动导 用长钢筋或杆能疏通导管,切不可盲目敲击或硬提导管,以免堵塞部位混凝土迅速下降,而使导管内形成局部真空,使导管压瘪。

4)断桩

(1)原因有灌注时间过长,表层混凝土失去流动性,继续灌注的混凝土顶破表层上升,将混有泥浆的表层覆盖包裹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不准,使导管提离混凝土表面;处理卡管或严重漏水故障,将导管拔出后,未将已灌注混凝土完全清除。

(2)预防措施有灌注混凝土速度要快,保证在适当的灌注时间内灌注完 混凝土高度应反复测量,保证准确无 预防卡管及导管漏水事故发生,如有发生要慎重处理,确保灌注质量。

(3)处理办法有断桩位置较深,断桩处承受弯矩不大,可用压浆法处理;断桩靠近地面,可打入长护简,排水清除钻渣并将桩头作必要的凿除清理后,接浇普通混凝土到设计标高;补桩。

猜你喜欢
漏水灌注桩导管
道路桥梁桩基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灌注桩水下扩大桩头施工技术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水下浇筑混凝土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滴ī答滴答,漏水啦!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飞机高压导管布置探讨
房屋漏水后的“奇观”,实属罕见
下雨时才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