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设计方法初探

2012-09-06 00:54王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滨水交通规划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有着巨大潜力的空间领域,对于解决城市空间匮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国外被认为是现代城市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国内多数城市有滨水地段,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城市滨水区的设计问题,因此把滨水区规划设计做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通过对于实际工程中关于滨水区城市设计方面问题做一总结,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滨水地区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滨水区设计之动力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相互辉映,成为一体,成为独特的城市建设用地。滨水区以其优越的亲水性和快适性满足着现代人的生活娱乐需要,这是城市其他环境所无法比拟的特性。

研究国内外众多滨水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国内滨水区建设历史悠久,以商业、码头为主,现实中侧重于开发;国外滨水区建设相比较较晚,以工业、仓储、码头为主,侧重于改造。但其出发点基本是相同的,主要体现在一下三方面:

1.1经济因素。滨水地区的开发主要是意图重新利用滨水地区的良好区位,把原来单一的港区改为多功能的综合区,以此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1.2城市建设因素。滨水地区一般是城市中发展最早的地区,因而也最容易老化,需要更新。与此同时,城市在发展中却一直在寻求新的可以利用的土地。

1.3政治因素。滨水地区的建设开发往往最容易吸引市民注意,最容易获得广大百姓和商业、房地产业及建筑业等各方面的支持,最容易显示“政绩”。所以,政府主要决策者大多愿意支持滨水地区的开发。

二、滨水区设计之类型

2.1新城规划

利用滨水区用地面积大,隶属关系简单的优势所进行的大规模的综合开发规划,其目标是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技术先进的新都心。新城中心一般距城市中心区较远,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因联系方便对城市中心区有极大的补充作用,可以解决中心区城市建设的难题。

2.2办公、商业区规划

结合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利用中心区的滨水地带所进行的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开发规划,目的是在中心区内创造较多的亲水公共空间。这种规划结合具体的地段条件,因地制宜,划分灵活,容易实施,可大大提高中心区的知名度和景观环境质量,有利于促进中心区的经济繁荣。

2.3港湾区规划

针对港湾用地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所做的港湾改建规划,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滨水环境。这种规划的共同特点是尊重港湾的历史,以保护标志性环境为主,建设具有教育意义的博览、娱乐空间,把单一功能的港湾变成交通运输、游览、文化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三、滨水区设计之方法

23.1滨水地区规划的原则

滨水地区的规划除了应按照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外,还有一些特殊点。

第一,滨水地区的共享性。滨水地区一般是一个城市景色最优美的地区,应由全体市民共同享受。滨水区规划应反对把临水地区划归某些单位专用的做法,必须切实保证岸线的共享性。芝加哥市沿密西根湖滨的地区,长32公里,宽1公里,被划为永久公共绿地,并立法保护。自这个规划立法通过迄今一百多年来,这片公共绿地中除了体育场、美术馆等公共建筑外,没有任何别的建筑。

第二,滨水地区和城市的关系。开发滨水地区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带动城市经济、城建的发展,故滨水地区的规划要力求加强和原市区的联系,防止将滨水地区孤立地规划成一个独立体,而和市区分隔开来。规划滨水区要时时想到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区连结起来。巴尔的摩内港区开发位于市中心边缘,以高架步行道和市中心连结,正是这个原则的体现。在胶南市滨海中心城市设计中,规划将部分滨海机动车道引入地下,将市中心与滨海游憩带用步行场地连接,形成有机的整体。

第三,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滨水地区往往是交通最集中、水陆各种交通方式换乘的地方,故交通组织比较复杂。为简化交通,一般采用将过境交通与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布置的方法。芝加哥、巴黎的德方斯新区把过境交通放在地下,与地面上滨水地区的内部交通分开。以高架人行道、高架轻轨交通连结市区和滨水区是另一种方法。滨水区作为吸引大量人流的地带,停车场的位置、规模是又一重要交通组织问题。

3.2规划控制元素

由于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属城市设计领域,具有实施时间长、多顾主投资、多项目开发、涉及面广等特点,因此其规划设计成果应是动态性的,以弹性设计成果去控制、引导每项开发建设活动,才能保证规划设计意图的实现。在规划工作中控制元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3.2.1建筑高度

对临水建筑的高度控制是城市滨水区规划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高度控制能保证滨水环境的视觉空间开敞、丰富,具有美感。它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高度关系。一般都强调临水建筑以低层为主,随着建筑位置退后,高度逐渐增高。这种控制的目的是为较多的居住者提供观赏水景的条件,同时又可以丰富沿水际线的景观层次,目前已是滨水区规划控制的共性原则;二是建筑与周围地貌环境的关系,主要考虑建筑群形成的轮廓线与环境背景的烘托效果,以构成优美的韵律变化,突出环境特点。

3.2.2屋顶形式

在建筑密集的街道空间里,建筑的低层部分与人的关系密切,对空间的影响最大,因此街道空间的设计中有“街道墙”的概念。城市滨水区既有街道空间的特点,又因有宽阔的水面作为优越的视觉条件,使建筑物构成的天际线变得至关重要,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屋顶形式自然为规划控制内容之一。

3.2.3建筑布局

对建筑平面形状的控制多用于临水的高层建筑,通常把建筑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中两段用最大建筑面积和最大平面对角线两项指标控制,目的是避免建造对景观遮挡严重的板式建筑,以保证滨水景观的通视性和层次性。

四、结语

为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滨水地区的开发就必须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制订长期规划。但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却容易使开发滨水地区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甚至因急于求成而带来后遗症。为了城市长期利益的规划和为了“立竿见影”的短期行为之间有矛盾,这个矛盾突出地反映在规划部门制订的开发规划中。当然,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也可能有利于促成项目及早成功,能加速滨水地区的开发。如何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制订滨水地区规划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匡哓明 管娟,《理想空间—城市设计与策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2

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

斯皮罗•柯斯托夫,《城市的形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作者简介:

王军,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滨水交通规划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城市河道滨水景观设计发展探究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体现地域文化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