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石坎向斜煤矿区煤层对比分析

2012-09-06 00:54赵龙胡刚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煤层特征

赵龙 胡刚

摘 要:区内各煤层的层位与岩性、岩相组合特征、以及煤质特征各异且稳定性较好,为本次煤层对比工作提供了依据,其次是煤层中少量存在等时性的高岭石夹矸,提高了煤层对比的可靠性。本次对比依据有煤层顶、底板标志特征、煤层厚度及夹矸标志特征,再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及地球物理测井曲线特征等,进行综合考虑,按层位划分综合标志层进行煤层对比。

关键词:煤层;标志层;特征;DLW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b1标志层

为C1煤层位及其顶板层位。①C1煤层之上6m~10m的岩性段,其上部为浅灰、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并见2~7层厚约0.03~0.10m的灰白色方解石脉,杂乱无规律,且含舌形贝(Lingula)动物化石,标志明显,全区可见。②该岩性段底部为厚0.65~3m灰白色中厚层状的泥质灰岩或灰岩,属C1煤层直接顶板,全区较稳定;是识别和对比C1煤层的可靠标志之一。③标志层DLW曲线由低幅值突然跃至正异常,此正异常的形态象一个“翅”形,幅度自上而下逐渐降低,与其对应的HG曲线则由明显的负异常跃至明显的正异常,在该特征的下方约10m左右,DLW曲线常有一正向的单尖峰,HG曲线与其对应出现一明显的负向单尖峰,且在该负向单尖峰的下方常出现一明显的正异常,如图1所示。全区稳定,该标志层的上部特征对应区内C1煤层。C1煤层为不可采煤层,层位稳定,为煤线或炭质泥岩。

图1 b1标志层

2 B2标志层

位于长兴组中部C4煤层顶板以上,①由2~5层薄至厚层状泥质灰岩组成。上距C1煤层2~8m,下距C4煤层0.50~6m;灰岩单层厚度一般为0.70~9.50m,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富含丰富的腕足类动物化石。灰岩层间距一般为1.50~4m,灰岩段层位全区稳定。② B2标志层在DLW曲线出现约4~5个不连续的高峰值,似石笋拔地而起,与相邻围岩的低幅值形成强烈反差,如图2所示。全区稳定。

DLW

图2b2标志层

3 b3标志层

层位为C4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位于长兴组b2标志层之下,局部为灰黑色炭质泥岩,顶板一般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或粉砂岩,底板一般为灰色粉砂岩或泥质粉砂岩,含大量炭质纹层。

4 b4标志层

层位为C5煤层及顶、底板。①煤层结构简单~中等,局部含1~2层较稳定的高岭石泥岩夹矸;上夹矸为棕灰色隐晶质高岭石泥岩,厚约0.03~0.05m,质细腻,光滑;下夹矸为细晶质高岭石泥岩,厚约0.04~0.05m。煤层结构特征明显、层位稳定,是识别该煤层的良好标志。②煤层顶板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灰岩,深灰色、中厚层状,富含大量的动物碎屑化石。底板为棕灰、灰白色薄层状泥岩,质细腻、光滑,遇水易膨胀,含大量的团块状菱铁质结核,层位稳定易识别。③在视电阻率与散射伽玛曲线上均有密度不大、下降不深由煤质成分变化引起的小凹陷(明显的天然负异常,显示夹矸特征),同时煤层顶顶板DLW曲线的基线在此位置偏移,呈上高下低状,如图3所示,全区稳定,基线偏移位置对应区内的C5煤层层位。曲线形态特征明显可靠。另外C5煤层从测井曲线上看呈较高的视电阻率和较高的散射伽玛曲线幅值显示最高,异常突出,界面清晰,反映C5的煤质较好。④C5煤组硫分含量较高,自上至下逐渐变低,C5a多呈块状含硫较高,C5b多为粉状含硫较低;C5b煤层局部夹矸为灰黑色、棕灰色薄层状高岭石泥岩,具砂状结构,厚0.01~0.05m,平均厚0.03m,厚度变化不大,层位较稳定。以上均是对比C5煤组的良好标志。

图3 Ⅲ号标志层

图4 B5标志层

5 b5标志层

①位于龙潭组底部,为一套厚约1.70~18.80m的以浅灰、灰白色含~富含黄铁矿、高岭石化凝灰质铝土岩,细腻光滑,为含矿层位,全区层位稳定,质细腻、光滑,与其下P1m顶部的灰岩呈假整合接触。分界面上下岩性差异明显,为分界的可靠标志。

②IV号标志层(IV):

总层段约60m,HG曲线出现三个间距近视相等的正异常。上部正异常由两个上高下低的正异常组成,中部及下部正异常则为单一正异常。下部正异常的顶部为一明显的相对负异常。如图4所示。全区稳定。下部正异常顶部的相对负异常对应区内的C9-1号煤层。最底部正异常的相对负异常对应区内的含硫铁矿凝灰质铝土岩。

综上所述,勘查区含煤地层的煤层对比标志层特征明显,层位较稳定,对比依据充分,煤层对比可靠。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煤层特征
地质构造对煤层厚度的影响分析
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煤层的厚度关系研究
极近距离煤层顶板结构及控制技术研究
抓特征解方程组
研究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成因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