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特色与历史建筑保护

2012-09-06 00:54白杨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城市建设

白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当今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城市特色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因素,然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历史建筑保护。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特色;历史建筑保护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出现了很多的影响城市特色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因素,如何有效的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保护好历史建筑很值得我们思考。

1当前我国城市特色与历史建筑保护现状

1.1. 千城一面,盲目跟风

在今日之中国,北方庭院风格、徽派民居、江南民居、岭南风格、四合院、石库门等具有地方文化风情和特色的建筑正在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仿造的、千遍一律的欧陆风格,尤其是美国式的世界主义的现代高层建筑。一大批克隆的、三四流的、似曾相识的( 在国外建筑刊物上可以找到原作)建筑、广场、园林等景观充斥在各地的城市中,使本已雷同化的城市面貌更加不伦不类,毫无特色可言。洋名楼盘过多过滥,会深刻影响城市下一代人的文化坐标,也会影响城市的风格。房屋背后蕴涵的是族群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是靠一个名字、几根罗马柱、一组零碎的符号就能模仿的。部分开发商和地方行政长官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驱动下,根本不考虑什么是真正的城市形象、什么是所在城市的特色,使得许多鲜活、经典、独特的建筑、街区被一扫而光。

1.2. 过分拆旧,越新越好

建国后的两次毁城运动,即 20 世纪 50 年代对历史古城的摧残和 80 年代以来的拆城运动,使许多传统历史建筑和风貌区遭到灭顶之灾。在过去的 20 多年中,我国很多城市经历了大拆大建的折腾,到处是触目惊心的“拆”字,每个城市都在争建地标性建筑。无数承载历史文化的中国传统建筑被视为“破烂”而拆毁,建造起一批被当时的决策者认为“美观”、“洋气”的高楼大厦。在北京,大量承载着民族历史的街区毁于一旦。这样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已经拆毁的中国传统建筑才是这个城市中最有价值的,对西洋建筑模仿得再像也只能是“赝品”。

1.3. 现代化等于高楼大厦,攀高比傻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各地城市更新之初,无不选择香港和美国模式,修建密集高层住宅群,于是高楼、玻璃幕墙到处充斥。在北京,很早就在王府井一带出现了一批高楼,如王府饭店、和平宾馆、京城大厦、京广中心等,打破了北京传统的天际线和城市景观。在上海,1949 年前的建筑 90% 已被拆除,一些具有近代都市风情的街区被毁,外滩西侧的天际线被破坏无遗。浦东内史第曾经名人云集,宋庆龄少女时代的居所部分在 1988 年被拆除,建成了火柴盒式、毫无美感的民居,令人匪夷所思。一些经典建筑包括建筑大师邬达克的作品( 如卡尔登大戏院,后改名长江剧院) 也毁于一旦。20世纪初,以土山湾为中心、方圆1.5k㎡的天主教社区逐渐形成,它成为近代中国最具规模与影响的西方文化科技传播源。土山湾也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在近代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土山湾这个曾经闻名遐迩的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上海城市的改造,逐渐被徐家汇所包容,且已历经巨变,红砖黛瓦的建筑被现代化的高楼替代; 这个在印刷、油画、雕刻、摄影、西洋宗教工艺等诸多领域独树一帜的文化中心,今日几乎已无人知晓。

1.4. 城市规划随意改动,缺乏长远战略

一个城市的规划,不仅代表了该城市的文化和个性,是该城市整体诚信度的表现,更是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向导。城市发展战略作为对城市未来的根本谋划,必须富有远见。城市规划本应是学术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但各地出现了随意变更的“橡皮泥现象”,就会让人感觉到城市发展的盲动性、非透明性。不少城市总体规划尚未到期,已被盲目的城市建设全面突破,5 年内“完成”为期 20 年的规划指标已经相当普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由城市扩张和土地占用带来的税收,包括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营业税、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全部由地方享有。城市扩张、房地产推进、所谓的“经营城市”,成为地方政府扩充税源的最有效途径。在 GDP 崇拜和追求政绩的心态下,有的地方领导无视城市规划科学,不按科学规律办事, 成为城市规划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矛盾。

2.城市规划设计中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策略

2.1 科学规划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古建筑保护进行部署和安排,同时还要寻求发展的契机。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要从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协调。在进行旧城区改造之前,要编订一个详尽的改造计划,尽量实现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城市改造的双赢,消除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在旧城区的改造的过程中,城市规划设计是改造过程的基本依据,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开展都依靠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主导来进行。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依照城市规划的方案来进行,并且保持目标的一致性。根据城市的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同时考虑城市的具体现实来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相应的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是历史的缩影,文化的积淀,但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的建设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于古建筑的规划要适当的留有发展的弹性空间,为日后的保护工作留有余地。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古建筑的旧有设施要充分的予以利用,兼顾历史文化建筑的风格,对周边的环境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与之相协调,对历史文化建筑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境要充分的发挥,使其成为一个街区的代表性建筑,增加街道的文化意味。

2.2 规划设计合理

为了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更好的实现城市的功能,往往要对旧城区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因此,在旧城改造之前的城市规划设计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既要考虑改造之后市民生活的方便性以及舒适性,又要考虑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维护城市原有的特色,传承城市的文化。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区附近进行的城市改造,其建筑的设计风格要尽可能的符合附近的古建筑的风格,这样不会导致不同建筑风格带来的强烈反差,保持城市的整体协调。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化的协调,避免城市中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产生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割裂。这就要求在历史文化建筑周围建设之前,要进行详尽的规划设计,以确保新建的建筑的高度、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意境不会与古建筑产生强烈的反差,而是应该尽量与其保持协调一致。要避免大面积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间包围着一小片风格古朴的建筑这种尴尬。这样还会导致一个城市的标志性的建筑被埋没,整个城市的风格也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不协调的感觉。

2.3 开辟新区、保旧城

中国城市大多具有较高的密集度和紧凑度。所有的历史文化建筑都是位于功能过度重叠的城区,而这种多功能重叠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非常不利,必须对它进行硫导。从功能上看,较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过开辟新区来保护旧城, 引导城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在中国每年大约有 1500 万的农民移居到城市,这相当于每年中国都要创造一个像纽约那么大的大都市来容纳新增的人口。所以每一个城市都要考虑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妥善保护老城。我国作为一个高紧凑度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国家,如果没有良好的思路、正确的定位、准确的时机把握来进行新城开发,就很难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风貌。

结语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淹没在物欲横流的浪潮之中。历史文化建筑是构成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关系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事。对于继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安然.古建筑保护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J].广东安全生产,2010.

[2]刘乃涛.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J].文物春秋,2008.

[3]李轶凡.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城市建设中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思路构建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分析
陶瓷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表达研究
浅谈园林绿化养护
浅谈城市路灯设施规划与施工管理
中小城市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问题及改进方案初探
新形式下如何实现房地产档案管理现代化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