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居住区规划的探讨

2012-09-06 00:54宋琛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商业街景观商业

宋琛

摘要:住区商业街,继承了传统居住区商业配套功能,在城市大型住区中应用十分普遍。该文针对住区商业街在“住区内部城市空间”属性这一问题上的缺失,通过调研、分析,归纳总结了7种住区商业街的空间模式。希望能为住区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住区商业街空间形态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大城市住宅社区化、城市功能区中心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显著,消费者就近消费的行为使中心商业街空壳化也更加显著。商业分布呈现离散化、多元化的特点,由传统商圈向外围拓展。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放弃城市中心黄金地段的争夺,转而进入社区,使得社区商业的发展在近年来颇受重视和关注。同时,社区的发展要求社区功能更加完善。居住,不再是新型社区唯一的重要功能,交往游憩、购物娱乐,甚至工作,都在社区内展开,使得社区向着多元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社区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居住功能之外,开始承载更多的生活内容。社区将真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延续,社区商业街,则不可替代地成为了社会生活的空间载体。

1住区商业

住区商业,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狭义的住区商业,是指满足居民日常购物、饮食等基本需要的商业服务。广义的住区商业,还包括文化、教育、体育、会所、交通等社区配套服务。在发达国家,住区商业占整个商业零售额的比例一般高达40%。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的社区消费,也将占到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30%以上。可见,住区商业不仅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城市商业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

2住区内部的城市空间

住区内部的城市空间,是指住区中具有城市属性的空间,如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等。可见,住区商业街也属于住区内部城市空间的范畴。但在住区商业街的规划设计中,常常忽略了其城市空间的属性,单纯作为商业功能场所来考虑,缺失了对城市空间的人文关怀,忽略了城市空间的形式需求,导致住区内部城市空间序列的不完整。

3住区商业街与住区内部城市空间的复合共进的需要

住区商业街是住区商业形态中的一种,具有商业街和居住区的双重属性。住区商业街,是住区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向住区中的延伸,是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交界,是为满足居民日常购物和消费的需求,以及为居民提供其他各种服务而建的。笔者认为,住区商业街,应在保证商业空间品质的同时,兼顾公共空间的营造,促使住区商业与城市空间的复合共进。

4住区商业街的7种空间模式建议

同时,对住区外围环境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对商业的规、位置、组织方式,以及空间形态作出准确的定位,并据此进行设计和开发。

4.1半街模式

半街式是指街区在特殊的地貌环境下,形成一边路一边房的格局,这类街区通常形成于滨江或滨湖的场地环境中。本质上是为了获取更好的自然景观,但合理地嵌入半街模式商业街却有着更为广泛的意义。半街商业街模式,将商业建筑沿双侧布局变为单侧布局,有意识地引导商业设施沿道路的一侧发展,或将服务内容联系紧密的设施集中在一侧发展,减少了横向过街人流,简化了道路的交通功能,从而提高了购物环境的安全性、舒适度。

4.2立体化模式

立体化商业街是指除了地面以外,街道两旁的建筑还可以依靠过街天桥和地下的通道相连,形成一套具有独立于地面街道的步行系统,包括空中步行商业街和地下步行商业街。立体化的空间模式,通过灵活地组织交通,合理地利用自动扶梯、室外踏步、坡道、室外楼梯及天桥步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上下迂回,缩短交通长度,以提高商业街的竖向交通便捷度,即各商店竖向关系上与街道空间联系的方便程度。此外,通过空间的叠合利用,还可以增加土地利用率,加强商业空间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创造新型的商业空间形式。

4.3扩大化人行道模式

扩大化人行道是针对商业街人行道空间尺度不合理的状况提出的一种形态模式。具体是指商业街的人行道应适当扩大,以同时满足通行、观看和休憩的多种需求。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环境的边界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这一“边界”现象同样存在于街道空间中,商业建筑门前的人行道具有边界性特质。但这一边界要么只被作为通路使用,要么其作为通路的特性被忽视了。扩大化人行道模式,使商业街的“边界”空间兼顾通路和停留的需求。此外,商业建筑空间的价值及其提升由诸多因素决定,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商业建筑空间的最大化体现在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流并使其在此区域停留。如果说,人车共存模式是商业街聚集人流的手段和方法,那么,扩大的人行道则为人流的驻留提供了场所和条件,创造了驻留的可能。

4.4景观商业街模式

绿化景观是住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住区规划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衡量住区品质的重要方面。将绿化景观与住区商业街进行复合,形成景观商业街,在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增加了商业街所需的人流量,此外,舒适的开敞空间、优美的绿化景观,更好地营造了商业空间氛围。在景观商业街设计方面,也存在着两种情况。在传统商业街设计中,多以商业本身为重点,再搭配适当的景观布置。在景观商业街模式中,商业中的景观氛围营造受到高度的重视,着重以景观烘托商情,营造风情商业,换一句话说,就是将商业配套植入已

设定景观主题的景观环境中去。

4.5下沉商业步行街模式

随着高层住宅在住区中普遍使用,建筑结构的需求带来了更多的地下空间。下沉商业步行街模式就是将这些地下空间从完全的停车或库房功能中解放出来,结合公共绿地和室外开敞空间,成为下沉商业步行街,在入口处或中心局部联系下沉广场,形成空间节点,给人以多样的空间体验。

4.6与公共空间复合模式

相对于城市广场的标志性而言,一般来说,商业街应该更具生活性。单调的公共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多的人去使用,将不能发挥其作用。商业街需要具备大量的吸引元素,让人们有步入其间的渴望,反之,将会由于缺少吸引力而形同虚设。可见,人们对于商业街和公共空间二者有着极其相似的需求体验。与公共空间复合的空间模式,就是有条件地将公共空间与商业街进行复合利用,此外,商业街间断有局部的扩展,形成小广场,或有小街分支通至紧邻的广场,丰富空间感,制造小高潮,这样增加商业街的趣味性、娱乐性的同时,也为公共空间带来人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4.7中心岛模式

由于住区形象或住区规模的需要,商业街可能会建得很宽,这样的空间尺度势必与商业街所要求的空间尺度相矛盾。而中心岛式商业街则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心岛式商业街的空间构成模式,是两侧单向环形车道+中心岛。其要点除了增加了一个中心岛之外,还需要将商业街原来的双向车道形式改为两侧单向车道式。这里的中心岛可以是商业建筑或公共活动场所,也可以是绿化景观。这样,就将原来过宽的商业街分解为两条半街商业街。当然,根据设计概念的不同,也可能还会提供中心岛商业(休闲广场式商业空间)。同时,单向车道也为步行者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步行空间,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休憩场所。

4.8延续至商业中心的商业街模式

特别的功能中心,如大型商场,超市或大型停车场等设施,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流。住区中具备可达性的道路或街区结构,使行人很容易到达目的地,如果将商业中心看作是住区的功能中心,功能中心有效影响范围是90~120m,那么位于商业中心之间的联系道路就具有了更好的聚集人流的特质,适合用作商业街。延续至商业中心的商业街模式就是将两种商业形态的建筑空间相结合的设计,起联系作用的街道必须仔细设计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流。应使它们尽可能地窄,并使行人能看到两边店铺里陈列的商品;保证车辆较少,使人能够轻松地穿越街道。此外,该模式形成的点线集合的空间形态还能更好地满足商家的空间需要,以及人们体验式购物的需求。

结语

住区商业街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在住区中的作用和地位,在进行商业街规划和设计时应该把握这一特征,兼顾商业和公共空间这两方面的需求,采用适合于住区和空间序列的商业街空间构成模式,以满足商业与住区内部城市空间复合共进的需求。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商业街景观商业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完美小店
李晶晶作品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世界商业品牌名街评价研究
今非昔比的商业街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