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建筑之美

2012-09-06 00:54杨艳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杨艳

【摘要】图书馆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理念、方法的日益更新,图书馆建筑也愈发精美。它集外在美与内在美于一体,集现代艺术与信仰追求于一身,成为真正的知识与艺术的殿堂。

【关键词】 图书馆建筑 美的规律 图书馆环境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古今中外的图书馆建筑是以多姿多彩的风貌呈现于世人眼前的,也曾在建筑史上盛开过不少奇葩。“离开知识的艺术是毫无价值的”,图书馆作为特殊建筑形式之一,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品质和精神追求,自然被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每位建筑师都会致力于利用构图、造型、比例、采光等向读者展现其优美、深刻的内涵,我认为,图书馆的建筑之美就在于它个性、现代的外观和 “知礼仪,劝教化”,倡导理性的美学精神。

美是能给人以享受,合乎美的规律的建筑会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感撼,一座完美的图书馆建筑更是图书馆与读者初识时抓住他们的关键。传统的图书馆多给人以庄重、严肃之感,布局老实规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创作方法的更新,现代图书馆建筑越来越注重其外观美和独特性。重生后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是本世纪的一项伟大建筑。它位于优美的亚历山大海滨区,紧傍在海滨大道上的“地中海新娘”雕像处。新馆向地中海倾斜的外部圆形建筑据称是怀念古时的圆形港口,由此联想到宇宙的模样,同时也表现出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钢架玻璃的屋顶和柱顶的四棱透镜使透入的光线弥散,且随日光的移动面不断变化。墙体由2米宽,1米高的巨石建成,6300平方米的石头墙上刻满了阿拉伯文豪、各种图案、符号、音乐,以及世界各国文化的文字符号,则象征其博大深遂的文化内涵;更让人不禁肃然起敬的是这些图案均为手工凿刻而成,不由升起一种对祖先文化的膜拜与敬畏。这座图书馆无论是造型还是生态设计无不堪称一代典范,我想,她之所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参观浏览,首先是因为奇美的外观。

看看新建的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远观好象从天而降的天外来客,造型别致。它有三面是巨大的玻璃幕墙,第四面则斜而成为大楼屋顶,并延伸使得整个屋顶与地面合而为一,形成一个非常宽阔的大草坪,草坪中纵横交错着由河和贝壳铺成的小路,成为校园自然风景的一部分,别有一番风味。

国内也不乏具有建筑特色的图书馆,如座落在南海边家湾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同样采用巨幅玻璃铺墙,淡青色的外观呈现出现代建筑的典雅,正面如同展开的宏篇巨著,一道263级依山而建的大理石梯从“书脊”中缝直达山顶,直观地点明她的深刻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而且内部全部为大开间设计,学子可以在书海中任意遨游。这一集信仰追求与现代艺术于一身的建筑已成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典型标志。

从外部讲,图书馆建筑呈多种风格,有的寄予人以力量,有的令人清新舒爽,有的凝重庄严,有的幽美舒适,给人们提供了绚丽多彩的视觉享受。然而仅仅具有独特新奇的外观而缺乏内在的和谐,还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内部设计、装饰同样要体现出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即图书馆建筑同时还应具备内在的美质。

一、合理、舒适是图书馆建筑内在美表现之一。

首先从选址看,图书馆宜在宽阔之处,环境清幽,依“山”傍“水”,位置适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要求。其次在设计中应注重职能的全面,布局的合理。一般来讲,阅览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阅读效果,所以力求简洁,让读者能处于一种轻松平和状态;面积不宜小,因为空间小会给人造成压抑感;尤其采光要好,合适的光线是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重要前提。现代图书馆建筑应该注重充分采光,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太阳光能够使人保持健康、精力充沛,合适的阳光还能调节人的情绪,保持愉悦。前面提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采光设计就巧夺天工。另外,个性化的服务也很重要。如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设置了研究型读者阅览室,为研究型读者提供较高层次服务,图书馆被视为研究型读者工作的延伸。再者,通风设备也极其重要。作为公共场所,保证空气的新鲜是第一位的。目前,我们的公共建筑都用中央空调来控制室内温度,但近年来空调病例的增多,让人们也开始关注、反思,全部依赖中央空调不仅会消耗巨大的能源,还易使人体机能发生紊乱,如何保证图书馆的通风,已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课题。已有专家指出:自然通风这项古老的技术就像一件出土的古董,当人们再次目睹它的风采时,才感到是如此的弥足珍贵。美国南牙买加公共图书馆被评为2000年“世界地球日”十佳建筑,它在利用自然风方面独辟蹊径,馆内空调送回风道可以切换,夏季是下送上回,回风口直接将由窗户进入的辐射热带走;冬季是上送下回,利用风得以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非常节能环保,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风来服务于读者及馆内人员。

二、大气、得体是图书馆内在美表现之二。

馆内的环境装饰也不能小觑,不求豪华夺目,但求典雅大方。如在大厅中陈列纪念性雕塑、壁画;在各功能区挂字画,标识等,营造舒适温馨的内部环境,让读者得到精神和心灵的慰藉。图书馆建筑所提供的交往空间环境有助于促进读者学习、思想、感情的交流,在交流中展现自我,获得他人认同,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在交通空间的走道、楼梯、门厅等处,或放置舒适的桌椅沙发,或设置报栏等,以达到既成为读者交流知识的载体,又成为人们休息等候的场所,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在这方面都表现不俗。

21世纪的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是利用科学技术将艺术、人文、自然进行整合,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合乎人性的生活空间。对于图书馆建筑来说,人的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最终目的是为读者、馆员创造出更合理、更符合人特质、精神需求的生活空间。追求现代学习方式的建筑空间、探索温馨舒适、自然和谐、宁静优美的图书馆环境就成为图书馆建筑的文化主题。

总之,无论是外表美,还是内在美,图书馆都可以在建筑师和全体馆员的努力下,达到一种极致的美。她,不只是读者学习、休息的场所,更是城市或高等学府中的一道美丽非凡、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孙秀菊《谈图书馆的建筑美》图书馆建设2000.3

2. 王世伟《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文化定位、建筑布局与服务特色》图书馆学刊2006.1

3. 吴建中《世界经典图书馆建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1

4. 李谦《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思考》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7.7

5. 吴卫娟《图书馆建筑的和谐美》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3

6. 刘薇《人文精神与大学图书馆建筑之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0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