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与规划思路分析

2012-09-06 00:54宋波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小城镇思路

宋波

摘 要:文章主要结合某小城镇规划实践,针对该城市老城区在总体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从而提出了改善其城镇发展的策略,探讨了自己的看法,旨在有效地促进小城镇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与壮大,实现可持续地发展目标。

关键词:小城镇 规划问题可持续发展 思路

中图分类号: 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日益增多。然而,由于小城镇旧城区人口不断增加,导致翻建和新建建筑不断增加;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娱乐活动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现代化的交通发展需要拓宽旧街巷等,不断的破坏了旧城区的风格与面貌,使传统文化遗失。如何进行小城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现代化交通的发展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促进小城镇旧城区的更新和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师值得关注的焦点。

1概述

本小城镇是某市北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工业重镇。设有直通的货物进出口码头,水陆交通便利,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使小城镇便于利用区外资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小镇水系发达,具有丰富的水乡特色。

2 小城镇总体规划现状分析

2.1 土地结构不合理

旧城区用地结构多样化,在比例上来说,居住和工业用地偏高;商业、公共设施、绿化用地偏低;文化、教育等公共设施规模小且分布零散;工业用地多占据了区位良好的地段。

2.2 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

小城市镇旧城区作为由农村居民点逐渐发展形成的城区,是在小农私有经济和旧有生活习惯条件下的建设意识和建设方式的产物,街道狭窄,街区布局形态源于传统乡村的梳式布局系统,主要街道大多是填河修筑而成,这些街道虽然继承了原有河涌运输的规律,却在沿街商业、住宅的发展和汽车、摩托车等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中逐步显露出其功能不全、系统性差的缺陷,形成主要交通流曲折穿过旧城中心,导致中心地段街道交通拥挤,旧城中心与道路的联系不紧密。旧城道路网密度、宽度以及人均指标低于规划要求;中心区的人行和车行交叉严重;停车场库严重欠缺,乱停乱放现象突出,导致交通问题严重。

2.3 建筑密度、人口密度过高

由于以小体量的居住建筑为主,肌理致密,土地建设密度大;旧城地块开发成本高, 往往是越拆越密,人口密度不见降低反而升高。

2.4 绿化景观系统不完整

由于旧城土地地价太高,公共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缺乏且分布较散,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日常活动要求。对水系缺乏保护,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没有合理的利用水网格局并使其成为景观系统的一部分。

2.5 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建设不顾旧城的城市肌理、历史文脉、建筑风貌等,对传统街巷、古建筑等保护不力,造成地方特色不明显。

3 小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

3.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网结构

本城区内部除两横一纵主干道外,次干道、支路均不成网络,使得该片区的交通非常不畅,突出表现在:堵车、机非混行、停车难、步行难等几个方面。本次规划应以畅通工程为首要,只有构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系统与网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旧城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满足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通过对该小城镇化进程、人口、汽车发展的分析,认为如果维持目前城区的主次路网结构,只做局部调整进行简单拓宽的话,远远不能满足中心片区未来的交通需求。因此在分析该片区现状的基础上,规划基本内容为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改善现有道路系统,沟通内外交通联系,形成完善的内部道路系统和人流步行系统,结合该片区实际条件布置静态交通场地。整个道路系统采用类方格网结合自由式的路网结构方式。

鉴于该规划区为旧城区,用地紧张,规划将社会停车场结合广场布置,并提倡使用立体停车的方式或利用大型公共设施的停车场作为社会停车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使用率。

3.2 调整用地布局,节约土地资源

本城区拥有自身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规划对其职能进行了研究。认为它在城镇发展中有如下特征:一是文化特征,作为小榄镇的旧城区中心,它是历史沿袭下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的载体;二是富有活力的特征,作为大部分本地居民的居住地以及早期形成的商业街集中地,该区拥有多元化的公共活动;三是传统水乡的特征,该区有良好的水网格局基础,部分街区保持旧城的传统特色风貌。结合这些特征,通过保护和利用该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加以整合,通过增加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创造出更多元化的公共活动空间,营造一个活力片区。

(1)根据城镇建设的要求,保留的居住用地需进行改造,要求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绿化环境,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新建居住用地要求环境优美,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用地根据其用地条件及周边环境布置为二类居住用地。在旧城区的更新中,应该更好的维护原有的邻里关系和社区结构,根据现有的街道和居委会范围,结合新的道路系统,形成安全、稳定、宜人的社区环境。

(2)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围绕人民公园布置一定面积的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用地,沿文化路布置商业服务用地,形成具有活力的商业服务空间。规划用地内原有的医院和体育设施用地均迁出A分区,在外围根据更大范围的城市需求与职能进行整合。

(3)规划区以居住为主兼具商业、文化、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因而应调整现有工业用地,除保留一片规模较大的一类工业用地外,其余厂房均应停产、迁出。

3.3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生活环境质量

必须合理的控制开发强度,降低密度、疏散人口、改善环境。规划采取了开发建设密度分区控制的方法,通过对现状的建筑密度及肌理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按照规划确定的人口与用地指标,结合区位、用地性质、交通环境以及一些特殊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建设密度区,控制不同的开发强度,再以此为依据,落实地块控制中,力求公正合理开发,建设良好的环境。

3.4 坚持合理的城镇设计原则

该规划区城镇设计要求对其水网格局加以保护和发展,造就特色的水乡城镇景象。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规划区内山水相望的良好山水格局优势,使其空间形象成为旧城区更新的范本。

(1)水乡格局的保护。该规划区域周边水系是小榄旧城区水环主要组成部分,沿此水系形成小榄传统风貌保护带,以求保护整个旧城乃至整个小榄的岭南水乡格局。

(2)对经济规律形态化的尊重。地块现状已经出现各种高强度的开发(酒店、娱乐等)围绕“绿心”汇聚的趋势,规划将高强度开发区域定在此圈层是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和形态化反映。

(3)肌理整合。注重人民公园西侧和南侧的高强度开发区域的布局设计,特别是规划区中心沿文化路主要地块的城镇设计。认同用地周边的社会与环境,同时寻求与旧城肌理和整个城镇交通关系的整合。

(4)绿心视廊及景观开敞面的保护。高强度开发区域的城镇设计应充分注重对人民公园的视廊保护,应在创造错落有致的立面轮廓的基础上保留对绿心山体的视线通廊;在保护区域内,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保证人民公园在此区域方向上完全的景观开敞面。

(5)注重规划区域内公共空间系统的整体塑造和更新。集中营造人民公园周围主要公共区域的景观特色,同时注重其与整个城镇公共绿地系统及开放空间系统的呼应和融合。

(6)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的加以控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小城镇的规划工作,应充分地保留独特的文化,保持独有的特色、合理控制发展规模及合理地认识与理解城镇设计原则等,另外,还需要政府、居民和开发商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小城镇旧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兰瑜.现阶段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基本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6).

[2]赵燕波.小城镇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2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小城镇思路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小城镇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通则有路
“一镇一风貌”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