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设计

2012-09-06 00:54刘小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软基路基

刘小风

摘要:文章简述了道路路基设计的内容,分析了道路特殊路基处理的方法,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基处理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软基处理设计方案。

关键词:路基;特殊路基;软基

中图分类号:U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道路路基设计

1.1 填方路基

填方边坡上部8m坡率为1:1.5;8m~18m为第二级,坡率为1:1.75;18m以下每10m为一级边坡,坡率均为1:2。两级边坡间留2.0m宽护坡道。护坡道采用2%向外的排水缓坡。

当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2m外设临时排水边沟。填方边坡高度大于4m的路段,人行道外侧均设置石栏杆,以保证行人安全。

1.2挖方路基

挖方地段边坡坡率根据地貌现状和开挖的深度,地下水位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土质边坡为1:1~1:1.5,石质边坡结合石质岩性,地质构造,岩石风化程度,边坡高度等因素,一般情况下采用1:0.75。挖方高度大于8m时,采用分级放坡,每8m高差设置一道2m宽的碎落台,碎落台采用2%向外的排水缓坡。

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挖方边坡坡顶2m外设置临时截水沟。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m的路段在坡顶线1m外设置石栏杆,以保证行人安全。

1.3陡、斜坡路堤及半填半挖之填方区路堤设计

对于现状地面起伏较大的路段,为确保路堤稳定,需要对陡、斜坡路堤和半填半挖之填区路堤进行处理。当地表坡度陡于1:5时,要求在原地表开挖成向内倾斜2~4%的反向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m,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路堤边坡高度大于8m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路面底面以下铺设2~3层土工格栅。当为半填半挖路基时,格栅应伸入挖方段不小于4m。

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区为土质时,路床范围土质应挖除换填,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半填半挖交界处应酌情设置顺路线纵向的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填方区宜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

1.4鱼塘、水田等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若工程范围内存在大量鱼瑭、水田等常见的软土,路基范围内软土层在荷载作用下路面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沉降,产生较大变形破坏路面的完整。因此需要在路基施工前,对道路范围内的软土地层进行处理,以减少路基施工后的路面沉降。

①鱼塘采用抛石挤淤

抛石挤淤是在路基底部抛投一定数量的片石,将淤泥挤出基底范围,以提高地基的强度。这种方法施工简单、迅速、方便。适用于鱼塘、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困难,呈流动状态,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的泥沼或厚度为3~4m的软土。抛投的片石大小,随淤泥的稠度而定,对于容易流动的淤泥,片石可稍小些,但一般不宜小于30cm。

②水田采用开挖换填

对于水田内的软土,宜采用开挖换填法,首先清除淤泥或软弱土层,换填以砂、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或强度较高的粘性土,按要求进行压实后再填筑路基,利用置换的方式加强地基。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泛,可从根本上改善了地基,不留后患,效果最佳,是最为彻底的措施,且施工工艺简单,质量容易控制,对环境影响不大。

(二)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主要分为路堤边坡防护和路堑边坡防护。

2.1路堤边坡防护

1.路堤边坡高度≤5米时,采用草灌结合防护,草种建议采用黑麦草和翦股颖,灌木建议紫穗槐,每2平一棵密度栽植。

2.路堤边坡高度>5米时,采用拱形骨架防护,顶部2米范围内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拱格内采用草灌结合防护,灌木在每个框格中种植3-4棵灌木。草种建议采用黑麦草和翦股颖,灌木建议紫穗槐。

3.大中小桥桥头锥坡,后台10cm范围采用C20砼预制六棱快全防护;分离式立交桥头锥坡,后台10m范围内采用C20砼预制空心六棱块防护,格内植草。

4.填方边坡坡脚易受水冲刷的冲沟路段,边坡坡脚处1.5米高范围采用M7.5浆砌片石防护。

5.在一些陡坡路段,填方路基悬于陡坎难以填筑时,应修建护挡墙。

2.2路堑边坡防护

路堑边坡防护是边坡防护中的重点,路堑边坡防护根据挖方边坡土质情况,主要采用菱形骨架防护 挂网+湿法喷播防护 有机材喷射防护,草灌结合防护等几种主要防护形式。

1.土质挖方段

单极坡H≤12m时,一坡到顶,坡度应缓于或等于1:0.75,采用菱形骨架防护,骨架内采用草灌结合防护。H<10m时,边坡坡率为1:0.5,采用挂网+施法湿法喷播防护。多级坡中,一二级坡坡率为1:0.5,采用挂网+湿法喷播防护,三级及三级以上边坡坡率采用1:0.75或1:1,(若为顶级坡,则采用1:1),边坡采用草灌防护。

2.泥岩砂岩砂砾等弱胶结石质边坡,采用有机材喷射防护,顶部部若为土质边坡,其坡度为1:1,采用草灌结合防护。

(三)软基处理设计的主要方法

3.1 软基处理的主要方法

道路软基处理运用的较多的是碎石挤密法、CFG桩法、开挖置换法、抛石挤淤法、土工聚合物加筋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桩—网复合地基法。

3.2结合工程浅谈松木桩的成桩机理分析和设计

1.在清表换填处理时,当土层挖除后出现淤泥质情况,应加挖深4米左右采用进行松木桩施打。

2.根据道路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填筑荷载约7KN,约170KN,场地地面标高3米左右地下水较发育,不考虑抗拔要求,采用松木桩体材料和土体材料强度比,桩顶受荷载后,先由桩体部分受力,桩尖部分土体屈服后应力向周边土体传递。

3.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对松木桩进行验算,按等边三角形进行松木桩布置,考虑桩间土和桩周侧阻力,确定桩的分布间距,重点桩的挤密性作用,并适当利用松木桩本身的桩身强度,通过实验验证挤密后的物理参数。

4.经设计松木桩按梅花性布置,桩长度6米,桩基间距为60㎝,松木桩梢径确定取直径15㎝,并从路趾加打松木桩加固周边的土体(按路面设计高程坡比计算),为了提高路基结构整体稳定性,松木桩顶铺设稳定层石屑或碎石(粒径不大于3-5cm)高3米,要求桩顶嵌入稳定层1米。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软基路基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分析
含软土高等级公路搅拌桩施工路基沉降监测研究
公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试析市政道路路基翻浆施工处理建议
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
浅谈软基袋装砂井处理措施
路桥过渡段软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软基条件下桥台病害机理分析及处治
浅论市政道路工程软基加固技术
浅论公路路基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