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242省道(云桥路—兴港路口段)景观设计探析

2012-09-06 00:54陈虹任诗玲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陈虹 任诗玲

摘要:242省道是规划中滨海新城的最主要干道,致力于打造一条具有引领作用的全新景观大道。设计由西向东分别以启航、期盼、奋斗为各段分主题,通过绿化组织和小品穿插点缀,塑造出各具特色并从生态自然到现代都市逐步过渡的道路景观效果。

关键词:风之舞曲;海上绿岛;都市水帘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连云港是著名的海港城市,拥有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并正面临城市的迅速发展。242省道(云桥路—兴港路口段)总长约5.9公里,是规划中滨海新城的主要干道中的一段。为配合高标准的新区建设,对本路段景观进行精心的研究和设计,致力于打造一条具有引领作用的全新景观大道。

该路段连接市区、开发区、宁连高速和滨海新城商务核心区,同三国道等重要公路,是连接新城老城的重要道路之一,是规划中滨海新城的最主要干道。沿线区域是未来滨海新城的主城区,北侧为滨海新城区的综合生活区以及综合商务区;南侧为办公区和开发区,开发区以工厂企业为主。

一、设计目标和总体构思理念

目标是:追求现代、大气、美观、整洁的整体效果,体现新城区的特色,具有滨海开放城市的地域特征,营造出高品质的现代化都市氛围!紧密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特征,创造一条振奋人心的“神话之路”,神话这一主题具有双重含义,既寓意连云港拥有动人的神话历史,更意味着即将实现的神话式腾飞,一个焕然一新的美好未来。

总体构思理念:根据对场地和周边关系的分析,设计由西向东分别以启航、期盼、奋斗为各段分主题,通过绿化组织和小品穿插点缀,塑造出各具特色并从生态自然到现代都市逐步过渡的道路景观效果。波浪符号和自然元素是彼此相连的特征语言,以此形成统一的总体风格景观风格从生态自然式向滨海城市式过渡,体现连云港的滨海城市和现代新城特征。

二、景观设计

本路段以运河和重要路口为界分为3段,其中A段从临洪河互通的重点云桥路口至花果山大道路口;B段为花果山大道路口至乔阁路与朱山路之间的入海河道,余下路段将为C段。各段主题分别为启航、期盼、奋斗。

该路段与城市干道连接处设有12个平交路口(其中花果山大道和兴港路路口远期将设计建成为立交路口),沿线主要路口如大浦路和花果山大道路口等将作为特殊节点设计,在行进过程中形成序列性的特色景点,点与线相互结合,组成连贯而跳跃变化的道路景观,同时具有一定的标识性。各节点以大海为基本主题,结合各段的独特风格,演变出各具特色的系列形式,分别以绿化、水景、灯光、雕塑结合开阔的场地为主要造景元素。

A段— 云桥路至花果山大道段

主题:风之舞曲。风力大是连云港的气候特征之一,该节点用风作为主题,以体现当地的地域特性。地面波浪形的铺装形成优美的舞蹈轨迹,背景种植大量的野生草本植物,自然的绿化仿佛柔美的舞姿和跳跃的音符,组成动人的风之舞曲。海浪、海风、浪声、风声交织成了该广场的灵魂。在路口的人流空间铺装图案以极富动感的海浪演变为原型进行变化;在路口的停留休闲空间用黑色的光滑石条座椅和白色的粗糙料石地铺进行材质上的对比,又犹如钢琴的黑白相间的琴键;在植物配置上,为了增强人们对风的感受和海的联想,采用柔软飘逸的观赏草和垂柳作为植物的主体,并增加层次的丰富性到了秋冬季后,不同色彩和柔软飘逸叶片仍然散发这魅力。

B段— 花果山大道至大浦河尾桥段

主题:海上绿岛。该节点以海中群岛为主题,特色绿化坡形成独特的梭形“绿岛”,道路中心的波浪形卵石带和灌木带设计更形象的展示了静海的韵律感。具有时代气息的特色灯柱沿路展开,迎合了这一重要路口的大气与高雅。

本节点采用规整的方式排列树阵,与条石座凳相结合,形成宁静的林海,微风吹过,树叶窃窃私语,营造出祥和、高雅的气氛。

C段—大浦河尾桥至兴港路

主题:都市水帘。突出“都市动感”以及“水帘洞”的构思与创意,采用了简洁来组建场景,使得所要表现的节奏感更为强烈,也更具现代气息,为迎来更具都市时代感和现代气息的C段景观做了很好的开端。局部的红色钢架运用钢丝拉条,形成水帘的感觉,虚实相生,下面有一条条茂密的灌木带穿过,犹如海水流动的轨迹,寓意形象。大量的彩色宿根花卉组成奇妙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花果山,同时平添了一份现代的神韵。若虚若实的场面为来往的人们带来如同水上漂浮的感觉。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两侧绿带各约14米宽,将结合3米宽的人行道统一设计,因此绿带总宽约17米,是塑造丰富绿化层次的适合宽度,中间绿带宽20米,满足既通透又可点缀精彩绿化组合的要求。

(一)、总体配置理念

1、提高道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从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色叶小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

2、多种乔木,少种草,实现从“路边有绿化,到道路从森林中穿过”设计理念的跨越,实现公路绿化的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3、提高绿化种植密度(三年后可以移植),提高道路绿化地含绿量,重要路段力求工程竣工时即有很好地效果。

4、根据道路绿化的管理难度,本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对每段的重点部位,进行重彩浓墨的刻画。

(二)、园林绿化树种选择

“适地适树”,树种间关系的协调性和互补性,以乡土树种如国槐、女贞、泡桐等为主,体现经济性和地域特色,适当应用经过试验的适应当地条件的引种树。绿化的总体目标仍然以“绿”为主,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增加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植物选择考虑生物学特性、公路结构特点、立地条件、管理养护条件等诸多因素。

1、抗逆性强,要求耐干旱,旆亏水,病虫害少,便于管理。

2、不会产生其它环境污染,不影响交通,不会成为附近农作物传播病虫害的中间媒介。

3、节约型树种,抗旱,抗寒,适应性强及养护费用低。

4、以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短时间能达到美化效果的苗木。

(三)绿化布局

A段:自然式密林景观

与郊野田陌形成强烈对比,营造绿色的大门。两侧绿带以高大常绿树种为背景林,造型树种和有色树种结合底层植物构成前景的韵律变化,具有茂盛、生态的效果,以树丛和草坡间隔,保持一定的通透。由于该段人流较少,人行道设为2米宽,蜿蜒于绿林间,轻松写意。在营造生态密林效果的同时,局部形成开敞的草坡,点缀刻有岩画效果的石块,形成对当地历史文脉的呼应。边分带以高大树种白花泡桐国槐为背景林,常绿广玉兰香樟搭配合欢红叶李等为前景树林和缓坡间隔,视觉丰富变化局部通透,中分带以色叶树红叶李和樱花结合常绿雪松植物构成韵律变化,突出气势,形成自然的原生态丛林景观。

B段:规则式陈列景观

该段西起花果山大道路口,东至大浦河尾桥,两侧延续A段的背景林,前景以陈列的高杆树阵与树丛相间,强化秩序感,穿插部分与A段呼应的自由形式,达到协调统一,更侧重于通透和规整的城市化效果。不经意散落其间的石块上以刻印照片的形式记载着发展前的景象,作为对历史的记忆。边分带延续A段的背景林,用意杨更显高大和气势,高杆无患子以及观花的木绣球排列种植,春夏花团锦簇,秋天叶色金黄,中分带灌木修剪整齐,常绿广玉兰排列种植,与A段形成强烈对比,强化秩序和规则感。

C段:自由式自然景观

仍然以女贞和国槐作为边分带背景林,以疏林为主要种植方式,突出中分带的灌木曲线及色彩的动感变化。绿化景观在这里变得起伏不停充满活力,以修剪灌木作重要的构成元素,高低曲直交叠穿插,其上时而装点树丛时而排列灌木,多种形式的绿化组合构成强烈的节奏感,色彩夺目的景观小品穿插其间,如音符般跳跃波动,构成激动人心的场景。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