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西哈努克走了

2012-09-06 16:32徐庆全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38期
关键词:西哈努克亲王尼克松

徐庆全

诺罗敦·西哈努克的命运仿佛是“冷战”时中美苏三国外交关系的一个提要。这或许成就了他“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10月15日早上6时,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发布政府公告:西哈努克因自然原因于凌晨1时20分(北京时间2时20分)在中国北京医院逝世。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柬埔寨王国太皇诺罗敦·西哈努克陛下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稍后,中国官方通讯社发布了这一消息。随后,这位“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的一生之行状呈现在电视及网络媒体一既有官方正式的发布,更有民间众多推手。

西哈努克亲王主政柬埔寨时,始终是中国最可靠的朋友;他在中国有多年的流亡生涯,与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关系密切。官方隆重地纪念他,理所应当。而对于民间来说,人们热衷于在网络等媒体上关注他,当然也有怀念他的理由,但更多是为了慰藉已经逝去的岁月:现今50岁以上的人,大都保留对亲王的记忆—那时他是《新闻简报》中的“电影明星”,他在镜头中出现的次数甚至超过了中国的主席毛泽东。

“和平绿洲”的亲王

研究战后国际关系的历史,学者们基本上绕不开“冷战”这个词;追溯西哈努克亲王成为“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的来由,也同样要在这个词所蕴含的国际背景下考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两大集团构成对峙的世界格局。中国“一边倒”——“倒向苏联”——的国策,也将自己划归到美国的对立面。19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后,中国成为“冷战”中对抗美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亲王与中国结缘,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那时,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率团出席1949年建国以来第一次大型外交活动。在“冷战”背景下,在亚洲壮大与美国对抗的力量,是中国出席这次外交活动的重要目的。

而此时,主政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则少有“冷战”意识。柬埔寨独立后,奉行“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致力于国家和平发展,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斗争。在这次会议上,西哈努克以小国首倡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让与会者侧目。后来,他又与铁托等5位领导人一起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当时的柬埔寨被誉为东南亚“和平的绿洲”。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致力于倡导“和平共处”的理念与亲王的“中立”国策并无抵牾。因此,他与周恩来尽管是初次相识,却进行了很好地合作。为此,1956年至1958年,西哈努克两次访华,都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58年8月,中国和柬埔寨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60年12月,中柬双方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西哈努克不与美国签订军事条约,不加入“东南亚集体防务体系”,并于1963年下令拒绝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在1965~1969年一度中断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这一系列的举动,使柬埔寨与中国的理念越来越近,与中国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1970年前后,“冷战”的格局在慢慢地发生着变化。从中美关系来说,美国入侵越南,中国援越抗美,是美中关系的一条看得见的线索。但另外还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索,那就是美中都在寻找一个可能的机会坐下来谈谈。基辛格形容那时的中美关系有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认为,尽管美中“双方都刻意不给人一种公开迈出第一步的印象”,但“结果就变成了一段双人小舞步,舞步扑朔迷离,双方都可说并没有肌肤接触,也都不必因遭拒而蒙羞,而且保持了一个漂亮的弧线:双方都可以延续现有的政治关系而不必去商谈如何从头起草文案”。

在那条看得见的线索中,柬埔寨给中国的援越抗美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中国政府开辟的通过柬埔寨到达南越的运输线,日夜抢运军援物资。越南抵抗部队深入柬境内十余公里,从那里出发,频繁袭击南越军队和美军。为此,因陷入越战而焦头烂额的美国,开始考虑如何对待柬埔寨、如何对待西哈努克的问题。

1970年3月,西哈努克前往法国和前苏联访问,首都金边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8日,首相朗诺发动了军事政变,废黜西哈努克国家元首,后又判处他死刑,建立了朗诺—施里玛达军事政权。

此时,西哈努克正在苏联,准备取道中国回国。苏联在西哈努克亲王上飞机前告知了他这个消息,实际上像扔包袱一样把亲王送给了中国。

3月19日上午,西哈努克和夫人一行飞抵北京时,中国仍以国家元首的规格予以欢迎,周恩来、李先念等前往机场迎接。《人民日报》于当日发表了西哈努克亲王作为国家元首抵达北京的消息,并报道了到机场迎接亲王的各国使节的名单。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举行会议,专门商讨柬埔寨问题。毛泽东批准了会议关于协助西哈努克在京进行各项活动的决定。

3月22日,周恩来在与西哈努克会谈时重申:“只要亲王有决心斗争到底,我们一定支持你,我们决心支持亲王直到亲王胜利回国。”

中国的立场和态度给西哈努克以极大的鼓舞,他表示:有中国的支持,我一定坚持斗争,决不后退。次日,西哈努克即在北京向中外新闻界宣布成立以他为首的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发表了《告高棉同胞书》和声明。

此后,经毛泽东批准,在中国的推动下召开柬、越、老印支“三国四方”会议,通过了关于印度支那当前局势及印支三国人民反对共同敌人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的《联合声明》。周恩来专程赶赴广州,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出席会议的各代表团,并先后同“三国四方”领导人会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完全支持会议通过的联合声明。

4月30日,美国政府以柬埔寨有越南南方人民武装的“庇护所”为借口,宣布派遣美国军队和南越雇佣军入侵柬埔寨。次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毛泽东即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了西哈努克和夫人。谈话进行了近两个小时,以至于都耽搁了原定放烟火的时间。当西哈努克感谢中国政府在他最困难之际给他以支持时,毛泽东说,“应该感谢的是你们。中国所给的东西,同西哈努克亲王领导柬人民斗争给予中国的东西,是无法相比的。”

西哈努克后来回忆说:“毛主席同一个小国国家元首的谈话使人们多等了整整一个小时,而这个小国恰好在几小时之前成了一场最残暴的侵略的受害者。试问,还有比这种入侵方式与我在北京受到的礼遇,更能说明这两个世界的区别吗?”此后,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军队入侵柬埔寨和扩大印支战争的行动,全力支持西哈努克亲王要求世界各国人民声援柬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呼吁。5月5日,西哈努克在北京宣布成立由柬民族统一阵线领导的王国民族团结政府。中国政府第一个承认这个新政府是代表柬埔寨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宣布正式断绝同朗诺集团的一切外交关系,并从金边撤出中国的外交机构及其人员和专家。

此后,西哈努克开始了在中国的5年流亡生涯。

尼克松、波尔布特、西哈努克

安顿好西哈努克后,中美关系那条看不见的线索渐渐浮出水面。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向正常化轨道进行。

尽管中国充分照顾到了西哈努克的情绪,多次向他解释中国的立场和做法,但西哈努克仍难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他对尼克松的态度是,你要来中国,那我就离开。在尼克松访华前九天,西哈努克夫妇就以非正式访问的名义离开北京去了越南,直到尼克松离开才回到北京。

尼克松在上海与中国缔结中美联合公报,西哈努克回京后即提出要到上海走走的要求。中方明白,他是在与尼克松“较劲”。周恩来要上海方面对其格外“关照”。但上海方面无论如何关照,都让这位亲王挑出毛病来:用接待尼克松总统的套房来接待他,他要求陪同人员将套房重新布置;欢迎宴会上,因为菜谱和接待尼克松的一样,亲王也为此不快;第二天特意为他举办的文艺晚会——也还是接待尼克松的那一套节目,他又想起了尼克松。

当然,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后,中国对柬埔寨的立场没有改变过,但希望亲王能够与柬埔寨国内的共产党组织一起来抗美。于是,波尔布特来到了中国。

在朗诺政变前,西哈努克对于国内波尔布特的组织并不赞赏,甚至给予压制。在朗诺政变西哈努克流亡北京后,以波尔布特为核心的柬共也对西哈努克给予攻击。北京方面希望充当西哈努克和波尔布特和解的推手,促使他们团结起来。西哈努克接受了北京方面的建议。

1970年6月美国宣布撤出入侵柬埔寨的军队,以柬共领导的民族解放人民武装力量为骨干的柬埔寨爱国力量开始集中打击朗诺集团,在短短几年内,就使朗诺政权陷入了政治上孤立、军事上难以自保的境地。

当柬共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以哪种模式为样板建设新政权的问题摆到了柬共领导人的面前。早在1965年11月,波尔布特就曾到中国进行访问。在此期间,陈伯达、张春桥等人给他讲述了“中国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理论和经验。

1975年4月19日柬埔寨全国解放后,作为柬共中央总书记的波尔布特,开始以此谋划治国之策: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彻底摧毁旧的政府机构,由柬埔寨的“无产阶级”执掌各级政权的大印。在经济体制变革方面,废除货币和市场,推行配给制、按需求分配;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集体化,开办公共食堂,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思想文化改造方面,鼓励普及教育;挑战作为国教的佛教传统,视宗教为精神鸦片,动员僧侣下田参加劳动;暂时终止邮政通信联系,以防反革命的串联活动;废除主仆关系;提倡纯洁朴素,禁止佩戴首饰、穿华丽服装。在保卫新生政权方面,集中力量镇压反革命,坚决将“那些挡住革命道路的人统统踩到脚下”;甄别全社会人员的阶级属性,明确阶级阵线,分清敌我友;同时高度警惕外国帝国主义和敌视柬埔寨革命的反动势力的进攻,8万人民解放武装力量加强备战,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

北京方面支持波尔布特的治国方略,但同时也希望西哈努克回国。这个决策与中苏关系的逆转有关。1960年代,中苏双方先是大打笔仗,后来发展到边境屯兵,珍宝岛之战,使两国开始怒目相向。而中国支持的越南则开始逐步加强与苏联的关系。1975年4月越南南方解放以后,越南在苏联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调整对外战略,在印度支那地区推行扩张政策。于是,柬埔寨的地位在中国眼中就变得更加重要。

为此,1975年6月2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波尔布特等人。在一番详谈以后,毛泽东送给波尔布特30本印成大字的马、恩、列、斯著作,说:“他们说得比我好。”波尔布特高兴地接受,并表示要努力学习这些书,但也要继续学习毛主席的著作。

北京方面对西哈努克提出的要求是,回国后不要辞去柬民族统一阵线主席的职务,不应当与红色高棉分道扬镳,而是应在高棉人民和国际社会中表现出对这个新生政权的坚决支持。

西哈努克后来回忆说:“1975年9月,我在毛泽东的寓所见到了他(波尔布特)。他跟我说,不要再过流亡生活了,我应该回柬埔寨去。乔森潘也收到了毛主席的通知,他陪同我和夫人一同会见了毛泽东。毛主席告诉这位红色高棉的领导人,请他们允许莫尼列王妃的儿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一起住在皇宫,但是他没有提到我其他的孩子,所以他们被送到了农村,送去了农村啊。”

西哈努克一家回国后即遭到软禁,被迫中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波氏政权甚至还将他与自己的子孙分开,在他的14个孩子中,即有5个死于红色高棉执政时期。

“完全听从中国人民的安排”

1976年1月5日,柬埔寨公布新宪法,将国家正式更名为民主柬埔寨。4月2日,柬埔寨国家元首和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西哈努克亲王发表声明宣布退休。4月14日,民柬成立了以乔森潘为主席的国家主席团和以波尔布特为总理的新政府。

两天后,毛泽东即致电乔森潘和波尔布特等人,祝贺民主柬埔寨国家独立节一周年,指出:中国人民非常高兴地看到,柬埔寨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相信,柬埔寨人民在柬革命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

波尔布特政权稳固后,开始了大清洗,柬共元老、民柬政府高级官员以“叛国”“反党”等种种罪名被捕入狱,十余万人遭处决。一些军队干部和党的干部逃往越南寻求政治避难。

1978年12月,波尔布特的老部下韩桑林背叛民柬,成立了“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中央委员会”,并发表声明,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波尔布特一英萨利叛徒和暴逆集团”。越南军队随即大举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越南赶走了波尔布特,柬埔寨人欢欣鼓舞地将这天视为解放日。

2月13日晚,西哈努克亲王偕夫人莫尼克从美国纽约飞抵北京。邓颖超与邓小平、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机场迎候。邓颖超安慰西哈努克说:我们之间不是才几年的朋友,而是二十几年的朋友了。请亲王相信,我们中国人说话算数,对朋友是讲信义的。

西哈努克则激动地答道:“我完全相信。我热爱中国,把中国当作我的第二祖国。”当邓颖超允诺说“中国永远是亲王的朋友,亲王可以长久住在中国”时,西哈努克感激地表示“完全听从中国人民和邓颖超夫人的安排。”

1989年9月,失去苏联支持的越南宣布从柬埔寨撤军。此前,中苏对峙也逐渐消解。1991年,北京方面敦促西哈努克与时任柬埔寨总理的洪森一起和谈,结束因美、因苏在柬埔寨领土上的一系列冲突。1991年,西哈努克和洪森签署了《巴黎协议》。11月14日,西哈努克携夫人莫尼列回到了金边,结束了长达13年的流亡生活。

1993年9月24日,西哈努克在新宪法上签字,重新登基成为国王。同一天,柬埔寨王国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

1998年,柬埔寨举行了第二次大选,洪森获胜出任首相,柬埔寨也进入相对和平时期。此时的西哈努克,早已厌倦了柬埔寨的政治乱局,在北京的寓所他也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2004年10月,在柬埔寨王位委员会的推举下,西哈努克与莫尼列王后的儿子西哈莫尼继承了王位。身在北京的西哈努克成为了太皇,他的政治使命就此画上了句号。

如今,这位将中国视为第二祖国的亲王离去了。他的命运仿佛是“冷战”时中美苏三国外交关系的一个提要。这,或许成就了他“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猜你喜欢
西哈努克亲王尼克松
西哈努克成功抗癌得高寿
柬埔寨塌楼事故致数十人伤亡
热闹的女子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西哈努克:柬埔寨国王告别王位
袋泡茶的困惑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