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桔、丑石及其它

2012-09-07 10:32朱国良
浙江经济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三友冷雨佛像

朱国良,《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剑气箫心》、《砚边闲话》、《浮生梦影》、《冷雨敲窗》、《经梦燕语》等散文、杂文、随笔等多种著作,其中《冷雨敲窗》获浙江省优秀散文选集。朱国良先生的作品多次获中国新闻奖、全国副刊金奖、《半月谈》杂文大赛奖、浙江省好新闻一等奖等殊荣,已发表散文、杂文、评论等各类作品700万字。

“世界上不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不知你接触到没有:在新近的水果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柑桔新品种,名为“丑桔”,俗称“丑八怪”。这种水果价格还不便宜,看着真的是有点“丑”,但这一貌蛮吓人的品种,还真有点“心灵美”。我吃了之后,感觉甜而爽口,多汁清凉。据说,对于这种“丑桔”,当时一些当地的山里人还不敢拿出去卖,因为外貌实在有伤大雅,直到有识之士敢吃头口水,才使得这丑果赢得了美誉。这事,使我又一次感觉到了凡事不可貌相这一浅显的道理。

我听到丑桔这个经历是很感慨的,由此“横向联系”到另一个也蛮“土”的故事。记得被选入教科书中的贾平凹的散文名篇《丑石》,也有这样的描述:在一个乡村里,不知从哪出来的一块石头,又黑又丑,农民连垒墙脚也不要,村姑乡妇还不愿把它当洗衣石,有人还嫌其障走路,常常骂骂咧咧地。而在有一天,几位考古学家来了,一见这块石头,眼睛蓦地亮了,说这是一块陨星石,很是珍贵,便把它运走了……

在我的印象中,东南亚一带造庙敬佛的甚多,我们的近邻印度、泰国这些国家就是这样。其实,我们这东方大国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诗的写实可以证明当年建庙造宇之盛了。我留心下来,发现大凡在稍高层次的一些庙里寺内,都有一二件镇寺庙以吸引看客的稀罕东西。比如宁波的阿育王寺,便说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对佛象牙落在那里,因此使得它成了“天下禅宗十刹”,海内外慕名前来朝拜者甚众。泰国的三友寺也是这样,供奉着一尊重达5500公斤的纯金大佛,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金身佛像。这当然可使这寺院很感到夸口自豪的了。

说起来,三友寺中这一金身大佛,当年是被当作泥塑石筑,蒙上尘埃,很倒过一阵子华盖运。这佛像原来是当地的帕雅陔寺的,因战争动乱怕金佛受损,前人给它涂上了一层泥壳。久而久之,人们似乎把这件事给遗忘了。20年后,三友寺修葺一新后,将这座佛像请进此殿,在那天起吊中,因佛像超重,吊机的钩亦折断,只好将着佛像暂放露天,准备明天再作道理,不料夜来一场倾盆大雨,佛像被冲走泥块,露出金灿灿的真面目来来。第二天早晨,人们见此,无不大吃一惊。

世界上的好东西,如今还有没有类似丑桔、丑石和金佛像那样,委身于碎砖断瓦、寒烟荒草之中的呢?答复则是肯定了的。为什么有的人常常是“灯前瞎”,致使身在宝山空手归;或者是认定“外地和尚会念经”,一味妄自菲薄,总觉得“蜀中无良将”而热衷别处寻英才。渊泽之畔必有灵蛇,衰翁之中亦有奇人,贩夫走卒常有义举,蚁族草根总多智慧。重要的是,需要用慧眼去识别人才和发现宝物。这不仅需要有心有意,而且还需要博大的胸襟,具备识别的眼光和鉴定的本领。如果虽然不把金灿灿的佛像当做黑乎乎的泥像,但却把它看作事黄澄澄的铜像,这也是很造孽的。把星星的陨石拿去垫猪圈、垒鸡窝,试想想,那不叫人心头感到一阵阵发寒发热么!

当然,丑桔的问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脑筋开窍、丑物变宝的结果。而丑石和金佛像的发现,多多少少带着一点偶然的因素,有着无心插柳却柳暗花明的意思,但正是人们的健忘、无心和少见识的原因,才导致了它们的多年被埋没,这又是欣喜之余感到可嗟、可叹、可鉴的。

还是罗丹说得好:“世界上不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在你的周围有些事是不是也这样的呢?

猜你喜欢
三友冷雨佛像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冬日争鸣——《三友百禽图》
当代诗词史稿(八)——“三友诗派”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诗界“三友”
赵海棚绘画作品
卜算子·清明
佛像面前的 菩萨
立冬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