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因子对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影响规律分析

2012-09-11 08:16季晓琴周昌云曹乃和
中国蚕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梅雨如皋市蚕业

季晓琴 周 超 周昌云 张 鹏 曹乃和 刘 娟

(1江苏省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 226500; 2吕泗国家基准站,江苏启东 226200;3江苏省如皋市气象局,江苏如皋 226500)

桑疫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病原菌为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Van Hall,桑疫病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烂头病等。桑疫病有黑枯型、缩叶型和断梢型3种病型[1],桑疫病由于病原侵染后,经3~4 d的潜育期即形成新病斑,条件适宜时,可经多次侵染,病害迅速蔓延,导致流行。桑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广西等省(区)都有发生,危害严重。近年来如皋市桑园桑疫病发生尤为严重,呈流行态势。如皋市有8 000 hm2桑园,据调查,2007年秋季桑疫病的株发病率为8.0%,2008年秋季桑疫病大面积发生,株发病率约为83.3%[2],发病严重的田块桑叶减产20% ~50%,而且桑叶的质量下降,严重地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2008年全市因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少养中晚秋蚕18 600张,加之桑叶减产、叶质下降,造成蚕茧减产1 646 t,合计经济损失5 760万元。2010年春如皋市各镇、村桑园均有桑疫病发生,近6 000 hm2桑园受害,发生面积约占桑园总面积的75%,桑叶减产约10%,少数严重田块的桑园株发病率近100%。桑疫病的发生主要与气象因子、桑树品种、地势、病原菌的菌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该病的流行强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3]。为此,2007—2011年我们对如皋市春、秋蚕期的温度、湿度、台风等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选定观察站研究气象因子对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以期建立预警预案,控制桑疫病的发生与蔓延。

1 资料采集

自2007年起我们选定高明镇中心居、常青镇土山村、吴窑镇何柳村、袁桥镇花园桥村、雪岸镇董田村等5个观察站,调查记录气象因子对桑疫病的发生种类、损失情况与流行特点等相关资料,根据桑疫病的发生情况,建立桑疫病的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数据库。

2 气象因子对桑疫病发生及流行规律分析

气象因子总是综合作用于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将桑疫病的发病程度和发病率与各气象因子的单相关系进行显著性检测,逐步筛选出春、秋季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以下气象因子有关。

2.1 温湿度与桑疫病的发生

自然条件下,缩叶型桑疫病病原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28℃,黑枯型桑疫病病原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8~30℃[4]。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桑疫病的发生往往起着综合与互补作用,当温度适宜时,相对湿度对桑疫病的发生起主导作用;而当相对湿度适宜时,则温度起决定性作用,其关系通常用温湿度系数来表示:E=RH/T,即相对湿度(RH)与温度(T)的比值称为温湿度系数(E)[5]。2007—2011年春秋季的温度、相对湿度及温湿度系数与桑疫病发病率情况如表1。由表1可见,2010年春季(4月)平均温度11.2℃、相对湿度73%,春季低温多湿为5年之最,桑疫病株发生率也是5年中春季最高,桑疫病株发病率达28.5%;2008年、2009年8月份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6.2℃、26.0℃,相对湿度分别为82%、84%,均为秋季高温多湿年份,桑疫病株发生率5年中秋季均较高,桑疫病株发病率分别为83.3%、18.0%。因此,春季低温多湿、秋季高温多湿的环境,容易导致桑疫病发生与流行。

表1 2007—2011年春季(4月)、秋季(8月)温湿度对桑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2.2 降水与桑疫病的发生

2.2.1 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降水 2007—2011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即7月11日至8月20日)降水情况,如雨日、雨量及旬降水量大于80 mm出现的次数及桑疫病株发病率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2008—2011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降雨日>18 d、降雨量>200.0mm,旬降水量大于80.0mm出现1次以上的2008年、2009年为桑疫病的重发病年,桑疫病株发病率分别为83.3%、18.0%;而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降雨日只有13 d,降雨量为164.8 mm,没有出现旬降水量大于80 mm的2007年为桑疫病的轻发病年。

2.2.2 梅雨 梅雨期间正是桑树夏伐后桑疫病的初始发病阶段,充足的雨水与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桑疫病病菌的传播与蔓延。从2007—2011年梅雨期与梅雨量对桑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情况(表3)看,2008年梅雨前,桑疫病的株发病率为5.0%,梅雨后桑疫病的株发病率达22.0%,株发病率增加了17个百分点,2007年梅雨前桑疫病株发病率为2.0%,梅雨后株发病率达8.0%,株发病率增加了6个百分点。梅期长20 d以上且梅雨量240 mm以上的2008年,梅期长30 d以上且梅雨量370 mm以上的2007年,桑疫病的株发病率均发展与蔓延的较快。

表3 2007—2011年梅雨期与梅雨量对桑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2.3 台风与桑疫病的发生

夏秋季台风过后桑疫病发生的较严重,一般而言,台风3 d后往往出现桑疫病发病高峰,2007—2011年台风资料及桑疫病发病情况详见表4。台风暴雨使桑叶间相互摩擦造成伤口,引起细菌感染,特别是雨后暴晴,气温骤升,更有利于细菌的繁殖[6],易造成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台风出现的次数、风力、时间与桑疫病的发生有相关性,2007年、2008年台风出现2次以上,最后1次台风结束3 d后,桑疫病的株发病率分别达22.0%、58.0%;2009年只有1次台风,但8月10日至11日台风的风力在8级以上,降水量达180.6 mm,台风结束3 d后桑疫病的株发病率达18.0%。2011年虽然也有2次台风影响,但2011年第1次台风来的早,第2次台风的降水量小,加之自2011年起采取了桑疫病防治预警措施,我们于台风来临前的1~2 d,即6月24日、8月5日分别对桑园普遍喷施100 mg/L盐酸环丙沙星溶液,有效地抑制了桑疫病的发生与蔓延,因而2011年虽有2次台风影响,但台风结束3 d后桑疫病的株发病率为6.0%,发病情况相对较轻。

表4 2007—2011年台风与降水对桑疫病发生情况的影响

3 气象因子对桑疫病发生及流行预警预案

如皋市现行桑品种主要有育71-1、农桑14号、湖桑32号等,其对桑疫病抗性的强弱顺序分别为湖桑32号(抗病品种)>农桑14(感病品种)>育71-1(易感病品种),其中,育71-1在如皋市桑园的栽培面积最广。气象因子往往成为桑疫病严重发生甚至流行的主导因素。气象因子主要包括温湿度、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降水(雨量、雨日、旬降水量大于80 mm出现的次数)、梅雨、台风等。我们建立了气象因子对桑疫病发生与流行的防控预案,充分利用天气预报,结合桑树品种的抗病性能,科学地作出防治对策,通过现代各类媒体,如手机短信、电视流动字幕、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及时发布桑疫病防治信息及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达到早预测、早防治、早控制,将桑疫病发生与流行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综合考虑了气象因子及桑树抗病性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桑疫病分级防治决策表(草案),并自2011年开始应用此草案,如2011年6月24日、8月5日天气预报未来5~7 d是阴雨天多,对栽培农桑14号、育71-1的桑园采取III级防治措施,即全面防治措施;对栽培湖桑32号的桑园采取II级防治措施,即一般性防治措施,结果将桑疫病的株发病率控制在6%,达到将桑疫病株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的预期目标,桑疫病分级防治应用的效果较显著。不同桑品种、不同气候条件对桑疫病的防治决策分级情况详见表5。

表5 不同桑品种、不同气候条件对桑疫病的防治决策分级

4 小结与讨论

4.1 气象因子对桑疫病发生与流行规律

桑疫病发生春季以缩叶型、断梢型桑疫病为主,夏秋季以黑枯型桑疫病为主。一般春季发病重、田间病原多,夏秋季发病也会加重甚至造成桑疫病流行。气象因子总是综合作用于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气象因子如温度、湿度、大风关系密切[7]。桑疫病是细菌性病害,高温、多湿的环境有利于桑疫病病原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雨多、湿度大、温度高、风大时,桑疫病非常容易发生与流行[8]。台风暴雨,雨后暴晴,气温骤升,湿度高,发病特别严重,因为病菌繁殖速度快,加上台风暴雨后,造成枝叶大量伤口,病菌侵入容易,病害迅速蔓延扩展并发生流行,如2008年秋季、2010年春季严重的田块,桑疫病的株发病率均在80%以上。

4.2 桑疫病的防治措施

一是避免大范围成片栽植单一品种,以防病害流行。二是利用天气预测预报,采取桑疫病预报预警与分级防治措施,实行分级防治[9]。三是开沟理墒、突击剪除病枝、摘除病叶及时带离桑园集中烧毁,消灭病原。四是用盐酸环丙沙星或盐酸恩诺沙星(100 mg/L)隔周交替进行化学防治[10]。

[1]许梅.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四川蚕业,2007,35(4):41-42.

[2]钱忠兵,许梅,佘柳涛.如皋市桑蚕病虫害预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蚕业,2009,30(3):87 -90.

[3]戴荷芳,何克荣,洪本元,等.桑疫病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蚕业科学,1988,14(4):183 -186.

[4]苏州蚕桑专科学校.桑树病虫害防治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229.

[5]赵关泉,高祖川,朱坤林,等.桑粉虱暴发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J].中国蚕业,1999,80(4):9 -10.

[6]丁志锋.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种业,2008,(1):62-63.

[7]佘柳涛,薛卫东,陈爱玉.影响如皋市蚕桑生产的气象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蚕业,2010,31(2):48 -54.

[8]胥尹忠,朱湘维.桑疫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蚕桑通报,2007,38(11):48 -49.

[9]闫敏慧,梅其珍,徐月.黑龙江省多因子综合森林火险预报业务系统[J].黑龙江气象,2010,27(3):18 -20.

[10]蔡国祥,朱明.桑黑枯型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J].江苏蚕业,2006,28(4):56-58.

猜你喜欢
梅雨如皋市蚕业
如皋市抡好安全监管三板斧
《梅雨潮信》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爱的表白书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