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合著《中国蔬菜作物图鉴》

2012-09-11 03:21
中国蔬菜 2012年1期
关键词:图鉴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

两岸学者合著《中国蔬菜作物图鉴》

中国拥有的栽培蔬菜作物(含食用菌和西瓜、甜瓜)种类,按照植物学分类法,至少有298种(包括亚种、变种),分属于50个科。

然而面对众多形态各异的蔬菜作物,社会公众对其大部分种类的认知却很有限,甚至一些专业研究人员在鉴别蔬菜作物时,有时也会感到困惑。因此,编辑出版一本能够直观地表达各种蔬菜作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态多样性的彩色图册,成为广大读者的迫切企望。

鉴于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台湾中兴大学园艺学系于2004年9月商定,联合编著《中国蔬菜作物图鉴》,并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院士和台湾中兴大学园艺学系张武男教授担任主任委员。2005年初,共同研究制订了编写大纲,全书的筹备及编撰工作随即启动。此后,历经五年有余,终于能在近期与读者见面。

按照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本书收录的蔬菜作物包括:根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葱蒜类、叶菜类、薯芋类、水生类、多年生及杂类、食用菌类、香草类、芽苗菜共15类237种(亚种、变种)蔬菜作物1900余幅彩色照片,表现每一种蔬菜作物的幼苗、植株、花、果实、种子、栽培生长情况、生态和产品类型,同时配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各种蔬菜作物的名称、别名、学名、英文名、染色体数、起源或分布、生育周期与授粉习性、类型、植株性状、栽培分布、栽培环境与方法、收获及采后处理、病虫害、营养及用途。依据传统中医学的观点,分别介绍各种蔬菜的气(寒、凉、温、热)、味(酸、辛、咸、甘、淡、苦)及其医疗保健作用。

本书所列蔬菜作物,大部分为生产和消费中常见的种类,也包括栽培地域性较强的名特蔬菜、从国外新引进并已少量栽培的蔬菜、近年驯化栽培成功的野生蔬菜以及少数虽主要作中药材、花卉或地被植物栽培,但民间常采作蔬菜食用,并具有一定菜用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个别尚未人工栽培的常见野生蔬菜,则收录于附录之中。

《中国蔬菜作物图鉴》是一部面向社会公众的著作。编者力图用精美的彩色图片直观、多角度、科学地表达各种蔬菜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多样性,尤其是通过各种蔬菜作物的种子(果实)、花器放大图像,试图为有效鉴别蔬菜种类提供方便。考虑到一些蔬菜作物具有某些特殊的生长发育特征,如大蒜的二次生长和面包蒜、受黑粉菌侵染的茭白变态肉质茎、搅瓜的丝状果肉、佛手瓜的发芽过程、区分南瓜、笋瓜和西葫芦的重要标志之一不同形状的果梗梗座、青花菜与花椰菜花枝分枝习性等,也尽可能予以表达。与其他同类图书相比,这些应该是本书的显著特色。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武汉市蔬菜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台湾中兴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大叶大学、台湾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及相关农业改良场等的140余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为本书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照片,并撰写说明文稿。

本书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可供广大蔬菜科技工作者、生产者、经营者以及其他读者鉴别、认知各种蔬菜之用,也是农业院校不可或缺的实用专业辅助教材。

猜你喜欢
图鉴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
李鱓·花卉十二开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查收你的人设图鉴
濒危生物图鉴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以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中国人吃饱吃好图鉴
《花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