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2-09-13 09:06罗先平袁成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脑软胶囊炎性

罗先平,田 宇,袁成刚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白介素-6(IL-6)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参与血管炎症和粥样斑块形成,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的一个重要生化标志物,在一般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急性期hs-CRP含量可急剧升高,且与组织损伤程度相关。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是由银杏叶、丹参、三七、灯盏细辛、绞股蓝、大蒜、山楂、天然冰片等药材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银丹心脑通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hs-CRP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银丹心脑通对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45岁~80岁(62.5岁±11.6岁),经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和核磁共振检查确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银丹心脑通组。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常规治疗组除不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外,其他治疗同银丹心脑通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IL-6和hs-CRP的检测,血清IL-6检测采用放免法,血清hs-CRP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IL-6和hs-CR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银丹心脑通组患者IL-6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银丹心脑通组IL-6和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和hs-CRP比较(±s)

组别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银丹心脑通组 223.10±23.61 76.48±21.161)2) 13.37±3.35 4.10±1.491)2)常规治疗组 225.17±21.58 201.53±28.37 12.95±3.74 11.99±3.84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是患者致残和致死的危险疾病之一,脑梗死后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缺血激活的内皮细胞、白细胞等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导致白细胞趋化和外移,构成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在脑损伤时,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浸润的巨噬细胞促进B细胞、T细胞的活化,而且能诱导其他炎性介质的产生,加强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调节IL-6、TNF-α的产生。血清IL-6水平变化与脑缺血后局部组织中IL-6迅速表达并持续存在有关。

CRP是由炎性因子刺激肝脏细胞和上皮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研究已证实,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标志物,CRP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CRP与脑梗死的密切关联主要体现在:发生炎性反应时,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损伤血管内膜,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在组织炎性活动程度加剧时,CRP水平会迅速上升,而当急性炎症缓解时,CRP水平也随之下降直至恢复正常水平。因此,hs-CRP浓度也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活动程度,成为粥样硬化病灶是否存在不稳定性的标志之一。当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缺血造成的损伤和再灌注的二次损伤,诱发了急性炎性反应,加之机体处于应急状态,血清hs-CRP浓度会迅速升高。hs-CRP水平不仅反映体内炎性反应程度,而且也反映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其升高的程度可以预示梗死的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由银杏叶、丹参、三七、灯盏细辛、绞股蓝、大蒜、山楂、天然冰片等药材组成。大量药效学和临床实验发现,其具有以下主要药理作用: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和防止动脉脂质增加;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供氧;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持血流通畅。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后血清中IL-6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由此产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从而起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斑块的炎症反应,可以使不稳定性斑块转为稳定性,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预防。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2]温昌明,张保朝.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9):11-13.

猜你喜欢
心脑软胶囊炎性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COPD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卜算子·诗之恋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HPLC法测定血塞通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