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维适行放射治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2012-09-13 11:02夏士安车莉萍蒋马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5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胰腺癌病灶

夏士安 王 佳 车莉萍 陈 音 林 清 蒋马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092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40岁以上好发,男性比女性多见。由于胰腺位置深且隐蔽,早期缺乏特异症状,8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时机而采用保守治疗[1]。但单纯药物治疗该病的效果有限,死亡率较高,1年死亡率更高达80%[2]。放射治疗是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姑息减症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因胰腺周围如小肠、肝、肾、脊髓等放射耐受量偏低,而癌肿致死量偏高,给常规放疗带来不利。目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imensionnal conformal radiationtherapy,3-DCRT)在胰腺癌治疗中应用逐渐增多,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我院2007年10月~2011年12月利用三维适形放射技术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26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6例;年龄41~74岁,中位年龄62岁;Karnofsky评分≥60分。临床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上腹疼痛或向背部放射致腰背痛,恶心呕吐,消瘦,黄疸。8例经病理证实,其余患者仅经B超、MRI或CT等影象学确诊。胰头癌17例,胰体癌6例,胰尾癌2例,全胰癌1例。按1997年国际抗癌协会联盟(UICC)临床分期标准分期[3]:Ⅱ期9例,Ⅲ期11例,Ⅳ期6例。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患者按要求双手抱头,仰卧于立体定向框架内真空垫上,抽气成型后在CT机下定位,连续扫描,扫描层厚5mm,肿瘤上下再扫10 层以上(5mm层厚),以供设野时参考,扫描时嘱患者平静呼吸。CT扫描时行静脉注射造影剂动态扫描,以区分胃肠组织(消化道梗阻者除外)。将CT扫描所得图像资料传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建立患者三维模型。勾画肿瘤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PTV以CTV基础外放5~10 mm。根据肿瘤轴向、矢状切面、冠状切面形状,以及瘤床周围需要严加保护的敏感脏器,确定肿瘤治疗中心点的位置和射线束入射的方向,使得数条多方向入射的窄束射线在肿瘤区聚焦,选择5~7个适形照射野共面等中心照射靶区,应尽量避免对穿布野的设计。取包绕靶区90%的等剂量线计算剂量,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进行评估靶区剂量及敏感器官的限量。单次肿瘤剂量2~4 Gy,总剂量以二次线性方程计算,可达50~54 Gy。单次剂量2~2.5Gy时一周5次;单次剂量3.5~4 Gy时一周3次。

1.2.2 对照组 使用前后对穿等中心常规照射,照射野根据CT所见肿瘤外放3.0 cm,照射总量和分割剂量与治疗组一样。放射治疗同时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完全性梗阻者予以经皮肝穿胆管引流,肝功能不正常者给予保肝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予以保护胃黏膜、利胆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者给予止吐等对症处理。全部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4]

①生存质量改善情况;②病灶缓解情况,治疗1个月后行CT、MRI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改变(NC)和进展(PD);③毒副反应;④生存期。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两组晚期胰腺癌患者经不同放疗1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缓解11例,对照组缓解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P<0.01)。治疗组体重增加10例,对照组增加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2,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上升为8例,对照组为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 <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例)

2.2 病灶缓解情况

全部患者均完成局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暂停。3个月后复查CT或MRI,治疗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无改变2例,有效率为84.6%;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无改变2例,进展3例,有效率为53.8%;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χ2=7.04,P<0.01)。 见表2。

2.3 毒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小肠溃疡、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但治疗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4例白细胞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见表2。

2.4 生存期

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61.5%(8/13),对照组 1年生存率为 38.5%(5/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 <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病灶缓解情况、毒副反应、生存期情况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5]。胰腺癌晚期患者全身状况差,而且,由于多数晚期胰腺癌患者伴有重度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生活质量极差[6]。对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如何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患者往往无法耐受全身化疗。单纯常规放疗局部失败率为33%,远处转移率为56%。

单纯外照射、术中放射、放疗和5-Fu为基础的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常用方法[7]。但是由于胰腺解剖位置较深,而且周围有骨髓、肾脏、胃、肝、小肠等重要器官的存在,单纯外照射疗效并不理想。Ito等报道[8]小肠照射体积大小与急性小肠反应无关,而PTV的大小与严重急性反应有关。因此提高CTV剂量的同时又缩小PTV的体积,还可以提高疗效而不增加副反应,只有通过使用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乃至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等精确放疗的手段来实现。

3-DCRT能精确定位,勾画出病灶靶区形状,使放疗高剂量区与病灶三维形状一致,最大限度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量,提高病灶剂量与肿瘤局部控制率,较好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对无手术指征患者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实验发现3-DCRT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体重增加、Karnofsky评分上升,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病灶缓解情况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有效率为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呕吐,4例白细胞下降,两者的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61.5%(8/13),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 38.5%(5/13)。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以认为它可使晚期胰腺癌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副反应小,患者能够耐受全程治疗,无手术创伤,并发症少[9],短期内有效率较满意。

[1] 李进.吉西他滨在非手术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9,14:502-504.

[2] 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等.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学(上、下卷)[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09.

[3]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胰腺癌诊治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9):671-673.

[4] 潘东风,黄丽,蔡晓军,等.希罗达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J].郧阳医学院学报,2010,29:171-172.

[5] 吴庭安.吉西他滨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0,16:700-703.

[6] 敬素伟.胰腺癌三维适形摆位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J].医学信息,2009,1:69-70.

[7]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837-851.

[8] Ito Y,Okusaka T,KagmiY,et al.Evaluation of acute intestinal toxicity in relation to the volume of irradiated small bowel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currentweekly gemcitabine and 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J].Anticancer-Res,2006,26(5B):3755-3775.

[9] Cehe HM,Van TG,Gouma DJ,et al.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high dose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rcinoma[J].Cancer,2000,89(4):2222.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胰腺癌病灶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