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尝试——《常州日报》党代会报道解析

2012-09-17 08:59胡国华陆上早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3期
关键词:市区常州市党代会

□胡国华 陆上早

(常州日报社,江苏 常州 213003)

(作者胡国华系江苏常州日报社总编辑)

重大主题报道是每一家党报都难以避免的挑战。只有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党报才能用足自身的政治资源及专业优势,充分体现权威性和公信力,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延伸至最大。如何报道好党代会,是对媒体力量和智慧的严峻考验。

《常州日报》一贯重视重大主题报道,将其视为每年度新闻宣传的首要任务,尤其在2011年的常州市党代会宣传报道中,在策划、模式、体裁等各种报道方式的组合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创新。

书记访谈+重点栏目,迅速形成报道的声势和影响

常州市所辖7个市区的党委换届选举在2011年上半年结束,各市区都成功地举行了党代会,选出了下一届领导班子,并对下一个五年制订了新的发展目标和定位以及举措。从2011年7月19日开始,《常州日报》就在头版开始刊出迎接党代会召开的连续专访,对所辖7个市区新换届当选的一把手进行专访,畅谈新一届所辖市区党委班子的新思路、新目标和新举措。这一组报道让所辖7个市区的新任一把手和他们的思路首次在党报上集中亮相,体现了《常州日报》本身的权威性,引起广大市民、读者的较大关注。同时,此组报道作为所辖市区党委换届后的首篇“上任宣言”,必须有机结合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贯彻落实,以此揭开常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道的序幕。

2011年8月9日起,在头版辟出“喜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专栏,刊出相关动态、会议或信息的报道,一方面进一步对党代会的有关筹备工作进行披露,提高在广大市民、读者中的知晓率和关切度,同时,进一步营造了社会各界迎接党代会召开的热烈氛围。8月10日起,在二版辟出“我为党旗添光彩”的专栏,介绍常州市获省以上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心路历程,为全市广大党员和市民传递信念之火,提供身边的学习榜样。

平民视角+思想高度,提升报道的内涵和权威性

党代会报道如何跳出旧有框架,报出新意?《常州日报》编委会经过两次论证决定,特别报道要把侧重点放在上一次党代会到十一次党代会召开前的变化上,以变化见成就,以变化暖人心,以变化来出彩。八篇特别报道定位八大主题,阐述八大变化,更是为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后五年目标任务埋下八个伏笔:

发展路径之变。以“五大建设”为抓手,反映出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精气神。政府层面:中国创新型政府第一名;部门层面:创新管理模式;企业层面: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之变。引进大项目,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以民营经济大跃升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让三大产业比重更为合理。

城市格局之变。常州变大了长高了;常州交通格局大改观;常州城市功能走向强健。

城市生态之变。道口路口绿化和公园开放;河道清水工程;节能减排,实现治本。

为民理念之变。让百姓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健全各项保障,解除百姓后顾之忧;低收入家庭和大病困难家庭救助机制。

城市文明之变。着重描绘常州创建工作最大的亮点:全民找差,长效管理;道德讲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城乡统筹之变。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党建工作之变。构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干部人事制度;创新“两新”党建工作,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引进领军型科技人才。

在报道形式上,八篇连续报道也强调了创新。每天报道都含有三个部分:题记,原文摘录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的相关目标任务表述,以当初制定的目标对照五年的成绩;选择人物经历、故事切入,从人物感受折射并引出全市五年来的巨大成就;每篇都配一个以上的相关表格,直观表达五年来的发展提升。

同时,让图片也来唱主角,每篇文字稿均配发1大3小图片,并配发本报评论员文章。值得说明的是,在放大图片尺幅的同时,对所配发图片的文字说明进行了精心构思。每篇图片说明中,均由常州市五年来变化、成就的具体数据,带出图中具体的人物、地点、事件,大大强化了图片的分量。

版面创新+立体宣传,提升会期报道的氛围和实效

创新版面,确保规格。常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2011年8月26日正式召开,《常州日报》对开幕和闭幕当天的报道均采用双通版形式,以通栏大标题、大照片等形式予以全方位展示。

保证篇幅,确保规模。《常州日报》在预备会议召开至大会闭幕,共刊发了13个版面60余篇稿件,特别头版、二版基本是党代会的稿件,利用报告摘要、代表专访、专家论述、社会反响等各种方式,成功营造出常州市上下关注党代会的热烈氛围和隆重声势。其中,在党代会召开的第二天、第三天分别在头版配以公益广告,醒目地刊发了“八大重点”的内容。

严格审稿,确保规范。2011年党代会报道与以往相比,在宣传的组织、审稿的程序上更加完善、更加严格,除成立专门的报道组外,还首次确定了由副总编辑驻会现场指挥采写。同时,编辑、组版和校对环节都针对党代会报道,严格执行流程管理,增设多道复核环节,保证了党代会期间不出漏报、差错等情况。

点面结合+长效宣传,会后报道体现广度和持久性

党代会结束后,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将是媒体在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宣传任务之一。《常州日报》从2011年9月2日起,在头版辟出“着力推进八大重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专栏,重点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宣传党代会精神,按照新任务、新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新路径和新举措。从各辖市区开始,依次报道。这样,既和党代会前期报道的各辖市区一把手访谈相呼应,又能在原有基础上看出贯彻党代会精神后产生的发展和提升。

力度。在整个党代会报道周期内动用了大量记者、编辑等人力,拿出了接近30个左右的版面量,开设了多达6个专栏或系列报道,有效地引导了社会舆论,确保了党代会在全市干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关注度,让全市上下聚焦过去五年的成就、经验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八大重点”,大大推动了党代会精神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

高度。高度决定着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党代会报道中,高度首先体现在书记访谈的组织上。《常州日报》开篇的七个辖市区一把手访谈和会后的辖市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系列,都立足辖市区的工作大局,进行权威信息发布和解读。党代会召开期间,《常州日报》精心选择了一批有影响的部门领导和学者,围绕有关主题进行专访。其次,高度还体现在评论的引领和指导性上。在整个党代会报道周期,《常州日报》先后刊发了8篇本报评论员文章和2篇社论。这些评论紧扣常州发展现实,结合党代会精神,提炼了常州前五年腾飞的精粹,为今后五年新一轮的大发展吹响号角。

深度。深度是重大主题报道的核心要求。在《常州日报》组织的8篇迎接党代会特别报道中,每篇围绕一个立意较高的大主题,再从3个层次向纵深开掘,深度解析取得巨大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做法、经验和为此建立的机制。因为采访充分,挖掘深入,取材准确,从而为五年来常州的巨变给出了合理的、有说服力的答案,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市民的信服。

角度。有了较高的立意,有了深层次内容的开掘,还需要通过巧妙的角度切入。《常州日报》在策划8篇迎接党代会特别报道时,用上届党代会报告中的原文摘录作为题记,再从普通市民的经历切入,从他们的感受中折射并引申出全市五年来的巨变,再配上数据列表和图片,整组报道都因此而变得直观生动、平易近人,大大增添了感染力。■

猜你喜欢
市区常州市党代会
教师作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