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2012-09-18 05:20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面子情景权力

李 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96)

道歉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李 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96)

本文以面子协商理论为理论依据和研究指导,通过“语篇补全法测试”问卷调查,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对照跨文化言语行为表现方式计划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社会因素(权力、距离)与汉语道歉语策略选择之间的动态关系及汉语道歉语的语用特点和文化成因。

汉语道歉语;社会因素;面子协商理论;文化影响

一、实验方法及受试对象

(一) 实验方法

本课题研究借用Blum-Kulka[1]等人所作的CCSARP研究项目中所使用的“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completion Test)问卷法,并作了必要修改。首先,我们用开放式答案取代了原设计中使对话完整的要求,实验对象可根据情景给出任何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其次,我们在原方案的八种情景基础上又补充了四种突出反映中国社会权力、社会距离等变量指数的情景。

(二) 受试对象

问卷调查的参加者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一、二年级的本科生共120名。选择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是考虑到教育背景相同、年龄相仿的学生对问卷调查中所设立的情景熟悉程度相似,对各情景中权力指数、社会距离、强加程度等变量因素的认同也相似,可以减小受试对象本身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三) 道歉策略类型

本研究借鉴的是CCSARP对道歉语研究所提出的七种道歉策略,即直接道歉、解释说明、承担责任、提出补偿、允诺克制、关心体贴、拒绝道歉。其中,第一种为显性道歉手段 (IFID),其余均为间接道歉策略。

权力指数在本调查中指实施道歉行为的双方的社会地位,有三种变量,说话人地位低于听话人、等同于听话人及高于听话人分别以公式SH来表示。社会距离指数有三个变量,陌生关系、熟识关系和亲近关系分别以+SD、-SD来表示(表1)。

表1 依据社会、情景参评指数对12种情景的分类

(四)权力指数对道歉策略的影响

直接道歉策略、承担责任以及提供补偿这三种策略与权力指数的关系曲线呈共同的趋势,都是随着道歉者社会地位的提高而下降。在三种权力变量中,选择直接道歉策略的人数比例要远多于其余两项,以SH时的78%和45%。提供补偿在三种变量情景中的选择百分比分别是60%、47%、32%。承担责任策略的使用情况也是道歉者社会地位越高,选择的人数越少,从47%下降到27%,直至道歉者的地位高于被道歉者时的17%。解释说明曲线在两极即说话人地位高于和低于听话人时达到75%和53%的最高值;权力相等时只有38%,说明说话者与听话人的权力差异越大,解释说明的使用频率越高。

(五)社会距离指数对道歉策略的影响

直接道歉策略随社会距离由远到近而逐渐下降,从陌生关系的81%下滑到熟识时的71%,直至亲密关系的64%。与此相反,允诺克制的策略选择则呈现相反的趋势,陌生、熟悉和亲近三种距离指数由7%上升到25%和36%。关心体贴策略则由陌生关系时的59%急剧下降到熟识关系的22%,又渐渐回升到亲密关系时的31%。解释说明的策略选择在社会距离指数的两个极点即陌生、亲密关系时分别为36%、47%,远低于熟识关系时的71%。

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同社会距离指数呈反比例关系,因此越是亲近关系越避免使用显性道歉手段,以免疏远彼此间的关系。社会距离对其他他人支持策略手段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拉近距离、消除隔膜是所有道歉策略的目的。

二、结论分析

本研究将汉语道歉语策略选择结论限定在当道歉者的权力指数小于、大于被道歉者且双方无社会距离即(SH;-SD)的情景组2和情景组4中,使得最终结论之范围集中在面子协商中最突出体现人际关系问题的范围之内。

(一)直接道歉策略

在本调查中,道歉的显性表达选择比例高于其他策略,在情景组2(S2、S10)中,直接道歉策略出现频率平均为92%;在情景组4(S1、S9、S11)中,直接道歉的使用率只有42%,意味着地位高的一方向地位低的一方直截了当地表示歉意是一件有损面子的事。

(二)间接道歉策略

1.自我支持策略

解释说明的策略选择在2和4两种情景组中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策略,分别为64%和73%,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点。解释说明常常单独使用,表达简洁。这种隐含歉意的理解需要听话者的“填补”依赖于彼此共享的背景资源。

权力因素对解释说明的影响表现在是自我支持还是他人支持的策略选择。在(S>H,-SD)的情景中,解释说明经常以强调无法控制的外部原因及对对方表示出关心体贴为主;而在(S

2.他人支持策略

在情景组2中,他人支持的策略选择比例平均为35%。在情景组4中,他人支持策略选择平均为25%;数量最多的是关心体贴,为41%。

Olshtain[2]对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法语、德语和希伯来语中道歉的显性表达式和承担责任的策略选择的研究结论是这两种策略所占比率最高且具有共性。本调查与此不同,承担责任的策略选择在各种情景中要低于其他的策略选择比例,68%的内容含有自我责备和自我弱点暴露的意思。

三、结语

中国人面子观之公众性、情感性、互惠性以及对矛盾冲突的认识、以求和为目的的处理方式使得汉语道歉行为更加关注恢复失和的人际关系,道歉的策略手段以弥补被冒犯者面子损失为目的。道歉者要向对方传递情感信息,从而转移冲突的焦点,平息矛盾,缓和关系[3]。当道歉者权力指数小于被道歉者且无社会距离时,道歉策略以直接道歉和自我批评、允诺克制为主;相反,情景道歉者的地位高于被道歉者时,维护个人形象、向他人表示关心体贴是道歉策略的主要特点。

[参 考 文 献]

[1]Blum-Kulka,S.&House,J.&Kasper,G.(Eds.)Cross-culturalPragmatics:Requestsandapologies[C].Norwood,NewJersey:Ablex,1989.

[2]Olshtain,E.&Cohen A.D.Apology:ASpeech Act Set[A].In Wolfson,N.&Judd,E.(Ed.)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C].NewYork:Newbury,1989.

[3]李力.面子协商与汉语道歉语之文化特性[J].今日科苑,2010(22).

H0

A

1008-178X(2012)11-0076-02

2012-07-19

李 力(1964-),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面子情景权力
情景交际
面子≠尊严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某贪官的面子
楼梯间 要小心
面子
权力的网络
把美留在心里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