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后比测法在血球分析仪中的应用

2012-09-20 03:38李一龙林金南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11期
关键词:精密度分析仪线性

李一龙,林金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江苏 无锡 214023

0 前言

近年来,笔者参考相关文献[1-3],应用健康人新鲜血标本对科内不同品牌的血球分析仪进行定期的溯源性校准比对,并对各分析仪进行了校准前后的分析与比对,经应用观察,此比对新方法已取得较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比血球分析仪

仪器:以2008年购入的1台LH750血球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作为参比的基准仪器。试剂:稀释液、溶血素、标准品S-cal(批号:4756)、全血血细胞质控物5Cplus(批号:高值870700、中值880700、低值860300)等进口配套产品。本校准品S-cal的红、白细胞测量可以用ZBI方法溯源至A级,测量程序为国际公认,用于确定分量的参考值。

1.2 待比对仪器

仪器:2008年购入的1台XS-800i NO:1173血球分析仪(日本SYSMEX株式会社)为待评的比对仪器。试剂:配套试剂、清洗液Cellclean、校准物SCS-1000(批号:10390525)、质控物e CHECK质控物(日本SYSMEX株式会社,高、中、低3个水平)。SCS-1000具有国际常规参考测量程序溯源链。

1.3 比对前准备

(1)溯源与校准。对各血球分析仪进行相应的保养,如管路清洗、维护仪器的硬件装置,包括仪器的气路、光路系统等,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然后测定试剂的空白,本底必须符合要求。所用参比的基准仪LH750血球分析仪用S-cal标准品(Beckman Coulter公司),定期按校准程序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工程师进行仪器溯源性校准[4],校准结果与靶值作比对,各校准结果与靶值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以示校准到位。

(2)精密度。① 批内精密度:用配套原装低、中、高3份定值质控品,每份连续重复测定11次,统计后10次各项目的变异系数CV值;② 日间精密度:用配套原装低、中、高3份定值质控品,每份连续重复测定20天,统计各项目的变异系数CV值。

(3)线性。用NCCLS EP6-A 文件有关程序[5],使用高浓度或浓缩标本,与配套稀释液按比例稀释,至少各参数配制5种以上浓度,每种浓度并作2次随机检测。将所测精密度在允许范围内的结果作线性回归分析,寻出各项目线性范围。

(4)携带污染率。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程序[6]ICSH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将高浓度的样本连续检测(H1、H2、H3)后紧接进行 3次低浓度(L1、L2、L3)测定,再根据式(1)计算携带污染率,

(5)总不确定度。用配套定值质控品低、中、高3份,应用NCCLS EP10-A2文件有关程序[7]对LH750血球分析仪作总不确定度评价。各参数应低于NCCLS EP10-A2文件允许总不确定度。

(6)校准判断标准。 根据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8]进行判断(表1)。各项目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全部≤表1中的第1列数值时,仪器不需进行调整,记录检测数据即可;若各参数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大于表中的第2列数值时,需请维修人员核查原因并进行处理;若各参数的均值与定值的差异在表中第1列与第2列数值之间时,需对仪器进行调整。

表1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校准判断标准(百分数差异)

1.4 比对方法的执行

参考按NCCLS EP9-A2的比对方法[9]。作各参数的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并作线性图、散点图以及偏倚图。

1.5 比对判断标准

结 果 应 满 足 精 密 度 :WBC、RBC、HGB、HCT、PLT检 测 的 CV均 < 2%;携 带 污 染 率 :WBC、RBC、HGB、HCT、PLT的交叉污染率均<2%;总重复性好:除PLT为 外,WBC、RBC、HGB、HCT检 测 的 CV均 < 2%;线性范围好:WBC、RBC、HGB、HCT、PLT检测的相关系数接近1.0。

以NCCLS标准文件EP9-A2制定的相关系数r>0.975作为比对判断规则,以CLIA’88对室间质控评估的允许误差为依据,系统误差(Se)≤允许误差的1/2为临床可接受水平,即不同检测系统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CLIA’88 1/2允许误差范围:WBC为7.5%,RBC为3%,HGB为 3.5%,PLT为 12.5%,HCT为 3%;CLIA’88 1/4允 许 误 差 范 围 :WBC为 3.75%,RBC为 1.5%,HGB为1.75%,PLT为6.25%,HCT为1.5%[10]。若有较多的相关参数超出上述控制界限,则提示仪器需校准或需维修。

2 结果

2.1 结果比较

比对前,本室参比血球分析仪LH750批内、日间、总不确定度检测全在限定要求内,见表2。比对前,参比LH750与待比SYSMEX XS 800i NO:1173的精密度比较,见表3。

2.2 携带污染率检测

维护前,WBC、RBC、HCT、HGB、PLT分别为:1.58%、-0.44%、0.77%、0.87%、1.1%;维护后,0.99%、0.69%、0.74%、0.25%、0.87%,均小于公司设置界限2%、2%、2%、2%、2%。

2.3 线性回归分析

线性:各项目测定浓度(Y)与稀释倍数(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回归系数作t检验,各项目浓度在:白细胞(0.3~300)×109/L,n=10;红细胞(0.15~8.70)×1012/L,n=9;血色素(1~260)g/L,n=11;血小板(8~2461 )×109/L,n=8时,P均>0.05,非线性统计有理由认为无显著性意义。

表2 高、中、低3种浓度质控品 精密度、不确度度测试

表3 比对前 不同仪器测定精密度比较

表4 LH750与XS-800i NO:1173仪器测定结果相关性比较

表5 校正前 参比仪器与比对仪器800i 测定结果相对偏差%

表6 校正后 参比仪器与比对仪器800i 测定结果相对偏差%

图1 校正后750与800i比对的相关(以WBC为例)

图2 两仪器测定结果比对偏倚(以WBC为例)

图3 校正后 参比仪器与比对仪器800i 测定结果相对偏差%

3 讨论

由表4可见,LH750与XS 800i NO:1173校准前后的比对中,WBC、RBC、HGB、HCT、PLT 5项指标的相关系数r都>0.975,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Se)均小于规定的允许总误差(Ea)范围。然而,由表5、表6可见,血球分析仪XS-800i NO:1173,校准前比对:这40个比对偏倚值中,仅有29个值(29/40,占72.5%)位于美国CLIA88比对允许误差的标准内;校准后比对:这40个比对偏倚值中,有39个值(39/40,占97.5%)位于美国CLIA88比对允许误差的在控标准内。显然,通过校准与比对后,各参数因不同仪器所测的差异得到了有效地缩小。

通过比对工作,我们认识到:① 与应用前比较,工作人员渐渐养成了严格遵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操作程序SOP》进行操作,逐渐提高了对血球分析检测前、中、后的质量监控的重视程度。② 与其他分析仪比较,本室LH750血球分析仪测定过程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和携带污染率等,均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所测结果与浙江杭州王文娟等[1]结果基本相近。③ 通过比对,本科室LH750血球分析仪的“不稳定的性能特征”得到有效的评估:如医学上偏倚值、最佳条件下的测定误差(OCV)、已知值的质控物在常规检验条件下的误差(RCVK)、未知值的质控物在常规检验条件下的误差(RCVU)、重要误差的发生率等。仪器检测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使各血球分析仪检测参数之间具有了可比性与溯源性。例如,2011年4月和7月,2次出现2台仪器检测结果不一致。于是启用了比对程序,及时作了校准与比对,调整检测参数,纠正了因仪器维修等而产生的仪器偏倚。④ 通过比对,所作散点图、偏倚图、线性图等具有简明直观、易于分析观察等优点。质控者根据图中色点运行轨迹,便可以迅速判断出这个时期内各项目检测的状态,便于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实行全面质量管理。⑤ 血球分析仪间的比对工作,在室内、室间质量控制工作中,在巩固“省参比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贯彻落实卫生部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连续数年,我科取得了卫生部、江苏省、无锡市血球分析室间质控的优秀成绩。

[1]王文娟,王佩佩,李雪芬,等.新鲜血比对方法在血液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8,37(1):88-92.

[2]王治国,李小鹏,武平原.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比对[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27(10):701-703.

[3]张绍武,宁洁.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设备,2009,(5):51-52.

[4]藤本敬二.血细胞分析仪的溯源及国际参考方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18(5):2-3.

[5]NCCLS EP6-A,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a statistical approach;approved guideline[S].2003.

[6]England JM,Rowan RM,van Assendelft OW,et al.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J].ICSH.Clin Lab Heamotal,1984,(6):69.

[7]NCCLS EP10-A2,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linical laboratory methods;approved-guideline-Second edition[S].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40-141.

[9]NCCLS EP9-A2,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Interim Revision)[S].2002.

[10]冯仁丰.临床检验管理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8.

[11]刘劲,秦文俊.血液透析机原理及最新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08,(2):50-52.

猜你喜欢
精密度分析仪线性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副波长对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清蛋白精密度的影响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Phosphatidylinositol-3,4,5-trisphosphate dependent Rac exchange factor 1 is a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ℝN上带Hardy项的拟线性椭圆方程两个解的存在性
关于重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