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

2012-09-23 03:02韩灵善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氮磺吡啶芍药

韩灵善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临床观察

韩灵善

(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 兰州 730020)

目的 探讨芍药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2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组予以中药芍药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9例,无效10例。从治疗效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芍药汤;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治愈难度大,而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目前研究发现UC的发病机制内因主要与肠道微生态中肠道菌群、宿主遗传易感性和机体免疫因素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外因刺激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环境污染、残留化学农药等因素有关。目前,针对UC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上大多存在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药副作用多,部分顽固性病例疗效不理想等缺点。近年来,中医药在UC的治疗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且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及远期疗效好等优势。笔者在临床应用芍药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普内科门诊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41~5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治疗组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41~52岁,平均(47.3±5.9)岁;对照组 36例,男 22例,女 14例;年龄41~52 岁,平均(49.1±4.3)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肛肠学会1987年制定的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治疗标准》。(1)临床症状:具有慢性腹泻、黏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仅有便秘或不出现血便。(2)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①受累结肠黏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②肠黏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可覆盖有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黏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可见黏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3)钡剂灌肠可见:①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②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③结肠黏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4)病理检查: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与肉芽肿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5)判断方法:①根据临床症状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之三项之一及(或)黏膜活检可诊断本病。②结合临床症状和钡剂灌肠有三项之一者可以诊断本病。③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诊断成立。④临床症状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变化者,应列为“疑诊”,予以追踪检查。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湿热内蕴证诊断标准[1]。主症: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灼热,腹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次症:肛门灼热,尿赤,或有发热。

症状积分评定标准:中医症状轻重分级及记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其中无症状者记0分,轻、中、重级分别记 1、2、3 分。

2 入选病例标准

2.1 排除病例标准

(1)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性结肠炎及肉芽肿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者。(2)排除急性传染病、精神病者。(3)排除处于月经期妇女。(4)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排除合并有其他病史者(包括过敏史)。(6)排除1个月内有其他药物服用史者。

2.2 纳入病例标准

(1)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型。(2)年龄 41~52 岁,性别不限。(3)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主要关键指标正常,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者。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 g,每日4次,症状缓解后,每次减为0.5 g,每日4次。2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均做肠镜检查。

治疗组:在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芍药汤加味治疗。处方:芍药30 g,当归15 g,黄连12 g,槟榔6 g,木香 6 g(后下),制大黄 3 g,黄芩 15 g,肉桂 3 g,白芨 15g,炙甘草6 g。每日1剂,姜枣为引,浓煎成600 ml,分3次口服。20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均做肠镜检查。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研讨会总结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3]。治愈:大便正常,每日1次,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查正常,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或溃疡糜烂基本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或溃疡糜烂有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充血、水肿或溃疡糜烂无改变。

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采用Ridit检验。

6 结果

6.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组36例,治愈2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36例,治愈17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 72.2%。两组对比,经 Ridit分析,u=4.89,P<0.05,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6.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组对照组363614.88±4.2714.09±3.985.31±2.23*9.76±2.81

6.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组出现恶心3例,对照组出现乏力4例,但患者均可耐受,可坚持两个疗程的治疗。

7 讨论

UC是一种以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治愈难度大,而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而且由于饮食习惯和环境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加重,目前我国人群中UC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UC病因复杂,临床症状较重,肠道外并发症多,一般治疗难以奏效。中医药学中虽并无与UC完全对等的病名,但确有许多与之相类似的描述,如“肠澼”、“下利”、“滞下”、“痛泻”、“肠风”等。根据UC慢性复发的发病规律以及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候学特点,国内学者认为UC在发作期多以湿热内蕴大肠为主,故中医治疗多以清热燥湿为主,配合调和气血、益气健脾之法,方剂以芍药汤加味主之。

芍药汤为金元医家刘完素创制,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是临床用于治疗UC的常用处方。方中白芍柔肝理脾、调和气血而止泻止痛,是为君药;当归活血行血,行血则便脓自愈;黄芩、黄连清热利湿;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白术燥湿健脾;陈皮化湿和中;防风轻浮而疏肝脾,共为臣药,而且该方“行血”与“调气”相配伍,清热是针对气血瘀滞而设,可见其立意不在止痢,而在治其致痢之本,故其“便脓”、“后重”等症状即可相应而解。大黄祛瘀生新,通腑泻浊,白芨生肌消肿而为佐药,少佐以肉桂引火归源,亦制大黄、黄连之苦寒;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而为使药。据现代医学研究,黄芩、黄连有解热、镇静、抑制肠管蠕动、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可显著改善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渗出。木香对肠道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作用,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以及多种真菌;甘草有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抗炎、抗过敏、解毒之功效。纵观全方,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奏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止泻止痛之功。

治疗组中无效2例,后选用西药和其他方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4.4%,且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芍药汤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欧阳钦,Tandon R,Goh K L,等.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6,11(4):233~238.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4):236~239.

R574.62

B

1671-1246(2012)17-0153-02

猜你喜欢
氮磺吡啶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勘 误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柳氮磺吡啶片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芍药为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