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魂

2012-09-24 03:12张化本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造桥茅以升钱塘江

张化本

在中国,茅以升的名字是与桥梁联系在一起的。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于江苏镇江。他九岁那年,秦淮河上的文德桥因看赛龙舟的人太多而垮塌,造成了桥毁人亡的惨剧。这件事在茅以升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他立志长大了要造桥,造好桥。

1911年,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选修桥梁专业。1916年,他遠渡重洋赴美国求学,成为卡内基-梅隆工业大学首位工学博士。现在,卡内基-梅隆工业大学在其校园内建造了由中国总理温家宝亲笔题名的茅以升塑像,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

在旧中国,江河上的钢铁大桥都是由外国人建造的。学成归国的茅以升对此深感痛心,决心为祖国造桥,为国人争气。1933年8月,他以优秀的设计方案战胜了美国桥梁专家,承接了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任务。钱塘江江面辽阔,江潮汹涌,江底沉积着厚达41米的厚黑硬流沙。一些外国工程师说:“他们没有建这种大桥的经验和本领,一定要失败的。”这些压力丝毫没有动摇茅以升为祖国造桥的决心。他寝馈于施工现场,调查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射水法”,克服了在厚硬的流沙上难于打桩的困难;采用“沉箱法”,克服了水流湍急难于施工的困难;采用“浮运法”,利用江潮的涨落巧妙地在桥墩上架设钢梁。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在抗日烽火中诞生,为支援淞沪抗战和疏导百姓撤退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杭州不守,为阻敌军,茅以升满怀悲愤心情毅然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至抗战胜利,他又主持修复了大桥。

茅以升对中国桥梁工程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曾任武汉长江大桥顾问委员会委员,解决了大桥建设中的十四个难题。他曾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为大跨度钢结构的安全承担了技术保障。他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对我国古桥建造从技术上作了总结。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文革”受冲击的艰难岁月里,编撰了融中国古代桥梁知识、典故、史料、诗词于一体的《桥话》,开创了中国桥梁文化研究之先河。

茅以升认为,桥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为此,他毕生致力于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设知识之桥。

茅以升曾担任唐山路矿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南京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北洋工学院(现天津大学)、北方交大(现北京交通大学)等五所院校的校长、院长、教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土木工程技术人才。许多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桥梁建设的工程师,都曾师从于他的门下。茅以升主张教育改革,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创立了以注重启发、以学生为主体的“茅以升教学法”。他非常强调工科教学的实践性,主张工程教育要“习而后学、边习边学”。他曾把钱塘江大桥工地当作一所桥梁工程学校,让一些大中专学校安排学生来参加造桥实践,并结合实际给他们讲课。

茅以升认为,“科学属于人民”,“科普是一座通向‘四化的桥梁”。为此,他不遗余力地从事科普工作,写下了大量的科普著作。他写的《桥话》曾受到毛主席的称赞;《中国石拱桥》被收入中学课本,影响了一代青少年。

(节选自《民主与科学》2006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造桥茅以升钱塘江
茅以升的不担心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从造桥说起
茅以升和他的理想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茅以升设奖敬母
林山造桥
贝壳帮忙来造桥
钱塘江
茅以升:家外有家至死不被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