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共享路径分析

2012-09-25 07:37宗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共享企业

宗辉

摘要:隐性知识是企业获得差异化优势的主要源泉,因此对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介绍了隐性知识的三维结构模型,同时对企业隐性知识的获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建立促进隐性知识分享的高效机制,促进隐性知识共享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隐性知识;获取;共享;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28-02

隐性知识通常是指高度个人化的、较难规范化表达出来,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的知识。隐性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是个人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结果。隐性知识的获取和共享对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隐性知识三维结构

瓦格纳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隐性知识结构模型。他认为隐性知识具有三维立体结构。

第一个维度是内容(Content),包括:自我管理隐性知识、人员管理隐性知识和任务管理隐性知识。其中自我管理隐性知识是指知晓如何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如在工作相关的情景中,关于绩效方面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组织的知识;人员管理隐性知识是指知晓如何管理他人工作以及构成有效人际关系,如如何奖励下属,以便提高产量和工作满意感;任务管理隐性知识是指知晓如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日常事务,如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处理文件。

第二个维度是情景(Context),包括:局部情景和全局情景。其中局部情景指集中注意完成目前手头的具体任务,具有短期性,没有考虑声誉、职业目标或长远规划;全局情景指注重长远目标,以及如何将目前的情况和长远规划相匹配。

第三个维度是定位(Orientation),包括:理想主义定位和实用主义定位。其中理想主义定位指理想地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用主义定位指对一个方案的可实施性的评价采用实用的方法,先在情景中使用,然后再进行价值评价。

斯腾伯格在瓦格纳隐性知识的三维结构的基础上,于1985年提出了隐性知识的三个特征:第一,隐性知识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与行动密切相关。第二,在日常生活中,隐性知识具有有用性,是人们达到价值目标的工具,目标的价值越高,这种知识支持获得目标越直接,这种知识越有用。第三,隐性知识的获得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帮助,它通常靠自己去获得,是不能言传的知识,是在最低环境支持条件下获得的。

二、企业隐性知识的获取

隐性知识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但作为企业自身来说,这部分知识是散落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需要企业通过一定的措施,从组织内部和外部获取、转化成为外显知识,概括起来隐性知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获取:

1.与专家一起工作。这是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的古老而又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亲身经历,观察专家的工作过程,分享专家的经验,可以慢慢获得专家的技术诀窍、心智模式和逼近问题的方法。在专家的指导下,下属的心智模式会变得清晰起来。另外,专家有机会纠正错误的心智模式,并通过增加场景的复杂度来提高下属心智模式的灵活性。

2.试错法。隐性知识是一种与个体无法分离的知识,亲身参与实践是获取隐性知识的必然途径。获取它的过程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领会和不断自我纠错的过程具有非批评性。波兰尼指出“不可言喻的理智”,只能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的方式摸索而行。因此,以这种方式获得并持有的知识可称为非批评性的。

3.报告、参观和培训。书面、口头和可视化的报告,实地参观,人员轮岗和教育、培训。各种研究报告是最普遍的知识转移的工具,可以总结论述事件、重要过程和方法,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专门参观可以简单了解政策、实践方法和制度。但由于隐性知识的个体差异性、过程性、难以模仿性等不确定的特性,复杂技术或管理方法的细节内容很难通过这两种方式交流,因此,人才培养和流动是隐性知识转移的更有效途径。

4.通过非正式组织交流隐性知识。在企业中,人们常常根据兴趣爱好自发地形成一些非正式的组织,他们经常会自发地聚在一起来讨论一些事件,沟通观点、分享经验、共享知识。企业应该支持这些非正式组织,积极推动隐性知识的传播和扩散。

5.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隐性知识。把个人创造的知识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形式为其他专业人员所了解和掌握,避免重复工作和重复错误,节约时间和资金,充分利用每个人的潜力,形成集体作战的能力。隐性知识的有效分享,能促进企业内知识的良性流动和增值,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并从中得到启示。分享知识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合作能力,使成员之间在真正意义上共同拥有知识。

三、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路径

企业隐性知识的获取只是告诉了我们获得隐性知识的技能和方法,但如果要形成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并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为的,需要企业采取系统的措施,形成隐性知识共享的顺畅路径:

1.设立知识主管,促进知识资源的集中、整合和创新。知识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组织中的知识,重点是隐性知识的开发。成功的知识管理团队由下列部分组成:知识主管,主要负责结合知识管理与组织策略做出计划安排;知识分析师,负责知识包装;知识创造者,负责日常更新与维护。知识管理团队的建设,可以把知识管理,特别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正规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为保证个人隐性知识的充分交流与共享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2.加快信息技术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的积累变得迅速而方便。企业应不失时机地积累知识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如有利于本企业知识创新的信息、情报、基础知识等。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知识的共享和转移变得迅捷方便。隐性知识的开发需要人们之间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借助于企业内部网、技术网以及知识库的建设,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3.建立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平台。企业可以建构自己的知识库、专家库作为储存隐性知识的场所,将组织的经验与成果,轉换为文字、声音、影像、模型等,加以分类与管理,使组织的知识得以积聚。在建立知识库时要充分考虑如何便于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如可采用电子讨论系统,让员工写下他们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存储到讨论数据库中,以利于交流和共享;可借助群件等开发工具,总结员工技能、经验和诀窍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进程。企业知识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将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通,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4.转变组织结构模式,形成有利于隐性知识转化的组织环境。工业时代,员工限制在所谓“科学管理原则”的狭小、重复的任务中,为企业带来了最大的利润。但是这种结构最大的弊病在于僵化。尽管它分工细致、管理严密、有章可循,但它缺乏灵活性,阻碍了人们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抑制了人們的个性与创造力,而且知识按范畴分类并被固定化,妨碍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因而使知识得不到广泛的传播和共享。(1)层次结构的简单化。传统的多层次管理结构阶梯森严,越级的知识传递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多层次结构的组织方式是内部隐性知识传播的最大障碍,必将影响到知识共享的水平。相反,简单化的组织层次可以让员工同处于平等的位置,心平气和地在职位的考虑之外交流知识,这样的隐性知识共享组织结构是开放性的,学习型、成长型的内部隐性知识共享机制会从中产生。(2)弹性的组织方式。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强调的是知识传播和知识反馈的同步进行,知识互动是其精髓所在。刚性的、服从式的管理方式不适合内部隐性知识共享,应该实施弹性的组织方式,鼓励员工的建议和批评,组织模式可以是非固定的,员工互动对象的流动性可以使内部隐性知识共享保持活力。

5.以企业文化、合作竞争驱动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隐性知识管理对企业增长的作用体现在:通过隐性知识自身的发展,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企业可以获得比其他企业更先进的生产技术,获得成本优势;通过经营方式的革命,获得经营的优势;通过产品的创新,获得新产品优势。无论如何,隐性知识都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主要注重于知识的共享,共享的目的在于,可以增进知识所有者的知识沟通,激励他们去思考,去研究,发现新的问题,找出新的方法,促进知识创新。

6.超越产品联盟,广泛建立以知识为链接的战略联盟。在知识经济时代,同竞争对手进行战略或战术的联盟合作已是常事。传统的独立经营或合并策略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时,企业就会借助联盟获得创新能力。知识联盟与产品联盟相比,前者处于企业联盟的最高阶段。

一般来说,各大公司都把重点放在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上,而仅在一些专业知识方面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但这种动态知识联盟,对新知识的产生和创新的出现,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结语

总之,企业的增量知识严格依赖于存量知识,隐性知识始终贯穿于知识积累的整个过程。因此,增加组织整体的知识、企业间知识的分享,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共享可创造共同利益,达成双赢的目的,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当然,这也需要企业以及员工的长期共同努力,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共享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