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M扎根中国的三块“宝”

2012-09-26 10:16贾常艳
电器工业 2012年11期
关键词:本土化智能产品

文/本刊记者 贾常艳/

进入中国初期,3M的员工只有30多人,到90年代初期时全公司的人数也只有200人左右。但是到今天,3M在中国有8200多名员工,有11个生产基地分布在华东、华中、华南等地。截至目前,3M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2亿美金。3M进入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与中国一起成长。

3 M是一个历史悠久、产品繁多的企业。今天的3M始于1902年创办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公司有6大业务部门:电子电力及通信,家庭及文教,医疗产品,工业及交通运输,安保及防护,以及显示及标识。产品涉及从家庭到医疗,从运输、建筑到商业、教育和电子、通讯等各个领域,3M大中华区电子、电力及通讯事业部副总裁丁泓禹对本刊记者说:“每天世界上有50%的人直接或间接的接触3M的产品,其实说50%是比较保守的说法,说90%也不夸张。”的确,对于拥有6万多种产品的3M来说,这一点也不夸张。今年,3M获赞“中国最佳表现公司”荣登“中国市场全球最佳贡献企业十强”,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深挖埋藏在3M的珍贵宝藏。

产品和服务是“宝”

在众多的事业部门中,电力产品部门是3M一个古老又焕发青春的部门。电力部门在60年代成立,成立之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胶布。尽管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胶布很普通,但在当时绝对是极具创新的。80年代进入中国后3M的第一款产品是冷缩电缆附件,这款主要用于高压电缆接头连接的产品为中国电缆行业乃至整个输配电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说青春焕发主要是因为3M不断有新产品推出,比如展会现场展示的新品铝基陶瓷纤维芯铝绞线(ACCR)等。在这款极具科技含量的导线中,用陶瓷纤维代替了传统的钢芯,减轻铁塔间电缆重量的同时保证了线缆的支撑强度,既提高了输电量又节约了成本。

在产品研发方面,3M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和工艺控制体系。尽管产品种类多,但每款产品的背后都有核心内容。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46个核心技术平台,通过融合不同的技术研发出针对不同市场的产品。比如,3M第一款被广泛接受的产品——砂纸应用了研磨技术、胶水技术、涂布技术,而最新研制的砂纸除上述三种技术外,还应用了微复制技术。这样,不同技术平台的组合就衍生出不同的产品。在全球,3M有4个主要的研发基地,分别位于:美国、日本、德国和最年轻且最具活力的上海。在中国,3M拥有11个生产基地、4个技术中心和1个研发中心。这些无疑为保证产品质量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此外,3M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年销售额的5%~6%,比如2011年的销售额296亿美金中产品研发费用就接近16亿美金。在生产制造方面也是如此,所有的产品制造都会用核心的制造理念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电力产品100%的出厂检验,也保证了在电力行业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此外,作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帮手,3M的产品服务绝不亚于产品质量。“Voice of Customer,去倾听客人的声音”,这个理念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温馨。为了能“第一手”了解客人的声音,3M在全国设立27个办事处,几乎遍布所有的大中城市,并且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实施门对门送货服务。其目的就是贴近本地的客人,更好的为本地客人服务。整个过程,每个步骤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为百分百的产品和百分百的满意而努力。

敏锐和创新是“宝”

在3M的展台旁,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两个同样的普通房屋在相同的光照下接受室内温度测试,一间房屋的温度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升到29~30度,另一间房屋的室内温度几乎保持在25度左右。当大家都在惊奇的寻找答案时,丁总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保持25度的房屋屋顶涂有3M的隔热涂料,可以把热量隔绝在室外。在炎热的夏天,室外的热量穿透屋顶,使得屋内温度升高,用电量迅速增加。而这款产品可以很好的降低室内温度,从而减少用电的消耗。这款产品也正是在国家节能环保的理念中应运而生的,与中国的发展主题相吻合。

2012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国内外宏观形势和我国电力建设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这对我国输变电设备行业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和通信行业的融合,它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整个电网的智能化,其中包括智能抄表、智能服务和智能监控等。在这些方面3M都有产品推出,比如光纤复合电缆附件及光纤到户解决方案,用户在享受输电的同时,通过电线就可以上网。这种光纤到户的解决方案是3M独具竞争力的,融合了电力和通讯技术平台研发而成。在智能监控方面3M也有相应的产品应对电网温度、局放的监控。这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都是为配合国家电力发展的趋势带来的全新产品。

在新领域的开拓中,丁总透露了3M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现状。比如风电,3M和国内的风电设备企业合作研制新的风力发电机。最近在合肥建设的第12个工厂,就是为太阳能设备材料生产提高产能做配套,并且工厂的地理位置更加接近本地客户。在新领域开拓的同时,传统领域的革命性提升空间同样不能忽视,一些新产品的开发依然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进步和开拓。所以,丁总表示,无论是新领域还是传统领域3M都愿意继续投入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准。但总的来说,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节能减排、智能电网、超高压输送等),拥有敏锐的行业嗅觉,超越客户的期望必然是3M在未来的新增长点。

本土化发展是“宝”

今年全球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低迷,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电力行业整体发展不乐观,但3M第二季度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上涨3.8%至1.66美元,公司营业收入达17亿美元,运营利润增长22.9%,电力相关产品在国内销售仍保持较快增长。被问及缘由时,丁总笑称:“国家的经济在成长,GDP在增长,而我们的增长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论及实现增长的“秘方”,本土化也就是研发本土化、生产制造本土化和人才本土化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丁总如是说。研发的本土化能够开发出适合本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很多产品的开发是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而量身定制的,比如配合中国节能环保政策的隔热涂料,配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发展智能电网趋势的光纤复合电缆附件等。本土的研发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本土的客户,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同时,本土的生产制造对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时间,快速反应市场等都是非常有利的。而本土人才的发展对整个中国业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3M国内8200多名员工中,99.8%左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是本土员工,也许这种“入乡随俗”的发展模式正是3M在中国继续成功发展的重要原因。3M当初在美国成立,但现在已经在中国扎根,本土化是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典型业务模式,也是未来会继续坚持的重要理念。

作为一个强调领导而非管理的企业来说,3M的发展离不开领导和员工的共同努力。领导与员工一起制定发展目标,制定产品流程,之后充分授权员工去执行,并鼓励和激发来自发散性思维的创意。所以,对于一贯强调创意的3M来说,靠管理来实现这一点是不可能的。领导、员工与公司一起进步又是3M的“宝”。

在世界扁平化的今天,3M姓“美”还是姓“中”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也或许他早已成为一个融合体。关键是,3M并不拘泥于向一条直线的两端延伸,而是在多条直线的引导下向四面八方扩展着自己。20多年来,3M扎根在中国,发展在中国,脚踏实地的坚持着不曾动摇过的目标,当年的小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的绿树,未来的样子我们早已遇见,木成行,叶成荫。

猜你喜欢
本土化智能产品
智能前沿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