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部内外侧皮神经浅支阻滞疗法治疗腰肌劳损

2012-10-09 10:15于沛涌刘亚辉吕建新
河北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进针腰痛脊柱

于沛涌 刘亚辉 吕建新

腰肌劳损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又称“功能性腰疼”,“腰背肌筋膜炎”,严重影响现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临床上虽然有理疗、按摩、药物导入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疗效欠佳,且易复发。我们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用自创腰背部内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腰肌劳损150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具有治愈率高,效果好,恢复快,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治疗的腰肌劳损患者443例,在患者充分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按摩组148例和药物导入组145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排除脊柱疾病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脊柱裂)和妇科病的慢性腰痛患者。入选对象1年发作5次以上,影响工作、生活和学习以及用其他方法疗效欠佳者。其中治疗组男68例,女82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46±6)岁;按摩组男68例,女80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6±6)岁;药物导入组男66例,女79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7±6)岁;3组性别比、年龄具有可比性。

1.2 镇痛液的配制 0.5%利多卡因24 ml,当归注射液4 ml,地噻米松注射液2.5 mg,共计29 ml。

1.3 注射方法 (1)体位:腹卧位,腹部垫一枕头,使脊柱后凸。(2)确定进针点:在髂前上脊最高点与脊柱连线,在线的内1/5、3/5处设为A、B两点,通过A、B两点做与脊柱平行的两条线C、D;此两条平行线即为内外侧皮神经出入部,A、B两点即为进针点。(3)以A、B两点为中心进行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上、下20 cm,左右15 cm。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4)取长7 G的麻醉针,先阻止内侧皮神经浅支,从A点进针,刺入皮下,向上沿与脊柱平行方向阻滞10 cm左右,边注射边进针,退针到A点皮下,向下方,沿与脊柱平行方向阻滞10 cm。然后阻滞外侧皮神经浅支,从B点进针,刺入皮下,用同样方法进行阻滞。(5)一侧阻滞完成后,用同样方法阻滞对侧。全部阻滞完成后,休息30 min离院。(6)隔1 d 1次,5次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腰背部疼痛、肿胀、晨僵等症状完全消失,腰部柔软、无压痛,正常生活、工作半年后无复发。有效:腰背部疼痛症状未完全消失,仍有疼痛,但较前明显好转,腰部板结症状消失,但仍有压痛,正常生活、工作半年后复发。无效:腰背部疼痛症状和治疗前无明显区别,仍板结,疼痛,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总有效为痊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1个疗程治愈97例,1~2个疗程治愈35例,共132例,半年内复发8例,无效10例。与按摩组和药物导入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痊愈病例复发比较 治疗组痊愈病例复发率高于其它2组(P <0.05)。见表2。

表2 2组痊愈病例复发率比较 例(%)

3 讨论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病,据统计,成年人一生中几乎80%的人都有过腰痛的经历。在欧美国家由于腰肌劳损所致的腰背痛的费用占所有疾病的第二位,仅次于感冒,由此请病假而造成的社会劳动力损失占所有疾病的第一位[1]。在我国,腰背痛患者占骨科门诊的30%左右[2]。腰部长期承受超负荷的压力是引起慢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腰痛当属腰肌劳损。人体的腰椎是由各种关节和韧带接连而成的,腰背部的肌肉对协助增强其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腰背部肌肉在长时间绷紧、拉伸后,出现疲劳,使其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肌肉过度牵拉伤,同时卡压出入背部内外侧的肌皮神经,使神经水肿炎症所致的慢性腰痛[3]。表现为用力弯腰,挑重担或举重物之后,突然发生腰痛,且腰椎两旁肌肉发生痉挛而有触痛,提示可能为慢性腰肌劳损[4]。镇痛液利多卡因具有局部麻醉镇痛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地塞米松具有消炎消肿作用,当归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所以,把镇痛液注射到腰背内外侧皮神经浅支出入部,消除神经水肿炎症,阻断其神经支配部的肌肉的痉挛状态,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氧循环,改善其缺氧状态,防止局部乳酸等致痛物质的堆积,促进损伤肌肉组织的修复。用药期间需注意:防止受潮,着凉;纠正不良工作姿势;防止过劳;使用硬板床;注意减肥[5]。此方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1 刘宝才,吴方俊.穴位注射自血疗法辅助治疗腰肌劳损临床观察.湖北中医药学院学报,2009,11:57.

2 母泽刚.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中国实用医药,2009,29,88-89.

3 马怀军.第三腰椎横突周围阻滞治疗急性腰痛122例.中国伤残医学,2009,17:72.

4 姜长林,张成宇.诊断性阻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中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10.

5 曹光,郭亮.腰肌劳损的治疗.新医学学刊,2008,5:2160.

猜你喜欢
进针腰痛脊柱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职业腰痛早防治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