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奶牛散养走向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黑龙江安达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的启示

2012-10-10 07:20聂迎利陈晓明高羽洁
中国乳业 2012年12期
关键词:入社奶农母牛

文 / 本刊记者 聂迎利 陈晓明 高羽洁

随着奶牛散养效益的下降以及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我国的散养户逐渐退出,奶牛规模养殖成为必然。在这一过程中,散养户的利益该如何保障,他们该何去何从?

2012年11月,《中国乳业》杂志社调研组对黑龙江省11 家规模奶牛场、10 家奶牛养殖小区、14 户散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发现那里的散户面临着与全国散户同样的问题:奶价低,奶资被拖欠,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等,散户的数量迅速减少。

散户退出时,大多忍痛把牛全都卖掉了,而记者所到的黑龙江省安达市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里中的散户却是另一番景象。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是由安达市先源乡友谊奶牛合作社创建的,于2011年12月1日正式运营。尽管只有一年时间,但其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奶农入了社,奶牛入了园;奶农收入增长了,奶牛“过”得更好了。

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催生奶牛合作社

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坐落在安达市先源乡友谊村。一进入友谊村,就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笔直而干净的马路,两旁是别致整齐的房屋,每户还有自己独立的院落,可以用来种些花卉和蔬菜。村里人并不多,很安静,偶尔可以看到村民在院里浇水、施肥、修剪。

安达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张义福向记者介绍了村里建设园区的背景。友谊村是安达市出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前身是原安达市先锋牧场的分场,后转制为行政村。友谊村有很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基础好。但是长期以来,都是以散养为主,始终是人牛混居,奶牛粪便无法集中堆放,导致村屯环境脏乱差。尤其是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以后,奶牛主导产业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相互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养殖文化层次不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受知识水平、物质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很多新技术和好经验得不到推广应用,农户散养的水平和效益与规模养殖相比差距较大,奶牛应有的生产潜能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奶农收入的增加。为了能有效解决这种人牛混居、环境恶劣和效益不高的问题,在安达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2008年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友谊牧场场长汪召军牵头开办了友谊奶牛合作社。2011年,在汪召军的带领下,经友谊村全体村民议事会讨论决定,借助友谊示范牧场现代化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的基础优势,在市乡两级优惠政策和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友谊奶牛合作社率先实行人畜分离示范,建设了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由汪召军担任场长。

汪召军对自己的奶牛养殖园区很是自豪。在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之后,汪场长带着记者对牧场进行了参观。园区总体设计规模为4 000 头,一期规模2 000 头,二期规模2 000头。一期工程总占地12 万平方米,分为老区和新区两部分。老区占地面积8 万平米,奶牛存栏为800 头,基础设施完善,饲养管理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区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投入了1 200 万元,资金主要来自四个部分:一是市乡扶持资金200 万元;二是黑龙江省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支持无息贷款400 万元,使用期限为6 年,每月以奶资款还款5.5 万元以上,还清为止;三是友谊奶牛合作社法人汪召军向金融部门贷款400 万元;四是汪召军个人自筹200 万元。这些资金保证了新区从设计建造,到基础设施都是最先进的,奶牛品种也是最优秀的。新区占地面积4 万平方米,四列钢架式结构的成母牛牛舍在阳光的照射下,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每栋牛舍的规格为102 米×24 米,高6.74 米,主体为龙门式钢结构。内部安装有自动拴系、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自动换气装置。每栋存栏奶牛320 头,牛舍外面有20 000 平方米的运动场。园区建有一个650 平方米的挤奶厅,主体为红砖砌筑,复合板屋顶,采用阿菲金9JYG-2×20鱼骨式挤奶机。这套挤奶机可以进行奶牛体细胞的自动检测。记者进入挤奶厅时,奶牛已经挤完奶,挤奶工正在认真地用温水清洗挤奶设施。干净整洁的挤奶厅让记者充分体会到了园区管理的规范。园区还自建了一座饲料预混间,主体为龙门式钢结构,内部配套TMR和其它饲料粉碎机械,并备有饲料营养成分检测仪器,可根据奶牛日粮营养需要配制全混合日粮;同时配有一座2 000 平方米的干草库。

“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确保入社奶农利益

园区的硬件条件相对完善,但管理也是关键。如何把入社奶农的牛养好,让园区和奶农均获利,汪召军还真费了很多脑筋。

“现在园区实行的是‘五统一分’的管理办法,”汪召军告诉记者。“五统一分”就是统一管理,统一饲喂,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灭病,统一挤奶和生鲜乳销售,分户结算。汪召军还向记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管理方面,园区与养殖户签订协议后,对奶牛进行评定,健康检查合格后编号建档,进入园区后与原牧场内奶牛统一按照以色列阿菲金管理软件程序实行微机化管理。在饲喂方面,实行分群饲喂,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其中育成牛与成母牛按照年龄、体重、产奶水平等指标进行分群。粗饲料以羊草和青贮饲料为主,配以豆渣、甜菜丝、胡萝卜、白酒糟等多汁饲料;精饲料全部是从厂家直接购进的全价饲料。在育种方面,选用国家免费提供的良种补贴冻精、性控冻精、进口优质冻精三种。奶牛配种时使用哪种冻精由技术员根据奶牛个体发育水平、胎次和生产性能向养殖户提出合理建议后由养殖户自选决定,只收取冻精成本费,不收取配种费。在疾病防治及疫病防控方面,由园区定期进行消毒和奶牛疫苗免疫,不收费用。如发现奶牛生病,技术人员会在第一时间内通知畜主,按照畜主的意见安排兽医治疗,治疗费用由畜主自己承担。在生鲜乳销售方面,由园区统一将生鲜乳销售给黑龙江贝因美乳业有限公司。园区享受规模牧场的生鲜乳交售价格,比散养户每千克高出0.50 元。淘汰牛(主要指配不上种的牛和患病牛)由奶户自己售卖,淘汰后是否需要补栏,由奶农自己决定,购买后再入社。

介绍完了“五统”,汪召军表示:“说了这么多,‘一分’才是核心和关键,因为它涉及到入社奶农的切身利益。”为了切实保障每位入社奶农的利益,园区实行“分户结算”,即每户、每头牛的收入和成本都是单独记录的。收入主要来自成母牛的售奶收入和卖小公犊的收入(卖小公犊的收入当时就支付给奶户,目前为每头500~600 元)。对于小母牛,奶户如果不愿意养,园区按照市场价格收购(目前为每头800~1 000 元),如果愿意养,则将饲养成本计入总成本。成本主要是人工、草料、兽药等,均按实际成本计算,不加价。每月25日园区进行收入和成本的核算,26~27日在公示栏公示,然后将每户的利润以现金的形式返还,年底就不再有分红了。

“能实现每头牛的单独核算,完全是由于以色列阿菲金的管理系统”,汪召军说。至于园区的利润,汪场长表示,主要来自每头奶牛的管理费用,标准是每头奶牛(大小牛标准相同)每天向园区缴纳3 元管理费。

入社奶农效益显著,每头成母牛每年最少增收2 000 多元

奶牛合作社这种模式好不好,要让效益来说话。

汪召军认为,合作社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主要来自奶牛个体发育状况的改善(初配月龄为14至16 个月,比散养时下降2 个月左右,空怀天数控制在100 天以内),单产的提升(入区的奶牛单产平均提高了30%),生鲜乳质量的提高(乳脂率达到3.6%,乳蛋白率达到3.1%,分别提高了0.2个百分点,干物质率达到12%,细菌总数为20 万CFU/毫升),以及外出打工、务农收入的增长。汪召军为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奶牛进入园区后成本效益情况受产奶量、奶价、饲料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影响。按一头成母牛原年单产5 吨计算,收入和成本均是增加的。

首先是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生鲜乳销售收入的增长。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增加1.5 吨,按3 500 元/吨计算,可以增加毛收入5 250 元,同时,奶价每吨提高了500 元,可以增加毛收入2 500 元,二者合计增加7 750 元。其次是饲料成本的增加。一是精饲料成本。园区统一购买精饲料,每吨2 550 元,个人购买2 700 元。按照每头成母牛在农户家散养时需精料2 吨计算,成本为5 400 元;在园区饲养,需2.6吨,成本为6 630 元,成本增加1 230 元。二是粗饲料成本的增加。玉米秸秆价格为300 元/吨,羊草为700 元/吨,按照每头成母牛年需要量3 吨计算,成本增加1 200 元。三是多汁饲料。青贮、豆渣、甜菜丝、胡萝卜、白酒糟等其它多汁饲料,平均价格为350 元/吨左右,按照每头成母牛需要量6 吨计算,每年成本增加2 100 元。 最后是管理费用的增加,每头奶牛每年1 095 元。

“这样算下来,每头成母牛每年可以增加效益2 125 元(=7 750-1 230-1 200-2 100-1 095),如果算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务农等,收入的增加会更多。”汪召军说。

对于这些变化,入社奶农史林和纪振东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史林和纪振东看起来是两位纯朴、憨厚、不善言辞的农民,但是聊起入社前后奶牛养殖所的变化,他们就变得滔滔不绝了。

史林和纪振东都是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养牛的。那时他们在自已家里养,自己铡草,奶牛的牛舍是那种土结构的简易牛舍,挤奶也是在家手工挤完后,由乳品厂到村里来收,奶价每千克是0.80 元。此后直到2011年奶牛入社前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挤奶的方式变成到奶站机械挤奶,奶价也由0.80 元提高到2.90 元左右,但是养殖方式一直没有改变过。“自己在家养牛,占用很多时间不说,还特别累,赚钱也不多;牛粪到处都是,村里环境一点儿都不好”史林说。所以,村里成立奶牛合作社,号召大家入社由园区统一养牛时,史林和纪振东自愿分别将19 头和11 头奶牛,与村里其他90%村民的奶牛一起入了社。

谈到入社的初衷时,两个人的想法很一致,他们认为在园区养比自己在家养合适。因为园区会比自己喂得好,而且奶价也高。

纪振东说:“农民自己养牛,一般主要喂玉米、豆饼和秸秆,很少喂草,喂得好的才在中午时喂一遍羊草,而园区则不一样,要给牛喂羊草、青贮,还要喂酒糟。奶价入社前是每千克2.85 元,入社后就达到了3.45 元,所以收入肯定就增加了。”

史林还告诉记者,以前自己养牛的时候没有时间打工,奶牛入社后,他开始在村里的奶站打工,每天早上和晚上4点到6点上班,每个月的工资是1 100 元。

除了这些,他们两人还同时谈到将自家的土地租给了园区。史林说:“以前,家里的土地都用来种青贮给牛吃了,现在全部租给园区了,每亩地每年的租金是350 块钱,我们每人有10 亩地,一年下来就是3 500 块钱呢。”

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发自内心的笑容,记者深深感受到奶牛合作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幸福。这也更加坚定了汪召军办好合作社的信心。他说,现在合作社的经营已经进入正常轨道,而且入社奶农对合作社非常信任。“记得第一次在公示栏中公布每头奶牛的收入和成本情况时,还有村民来核实,现在村民对我们很信任,公示的时候就不再来看了。”入社奶农对汪召军的信任,也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之一。

▲ 友谊现代奶牛养殖园区场长汪召军(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时,汪召军表示有两项重点工作。一是适时启动园区的二期工程,实现友谊村现有奶牛全部入区。“现在,对于那些没有入社的奶牛,要求养殖户在指定的运动场让奶牛运动,在指定的奶站挤奶,而且要求不能污染环境,奶牛去挤奶时,要求一个人在前面赶牛,一个人在后面清扫。奶牛都入园后,这个问题就能很好地解决了”,届时,园区每年可产优质生鲜乳2 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 800万元,利润1 250 万元,每头产奶牛收益可以达到5 000 元以上。二是调整利益分配模式。现在入社奶农的利润按月全部返还,园区每月所需的周转资金70 万元(用于购买下月饲料等),全部由园区来负担。计划以后要从每户奶农的当月利润中留存1 000 元,主要用于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以及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提升饲养和管理水平。另外,汪召军还将调整奶牛入园的鼓励政策,他说:“2011年入社的奶牛,每头奖励5 00 元,现在再入社的,不再给奖励,2013年再入社,就需要交纳相关费用了。”

猜你喜欢
入社奶农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抗议
喷奶粉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寿光10万农户“入社”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