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肉牛产业技术发展调查

2012-10-12 05:37黄富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0期
关键词:肉牛广西养殖

文│黄富炎(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

一、广西肉牛生产概况

广西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有青饲料生产的优越气候条件、有优秀的地方肉牛品种资源,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把肉牛产业列为发展重点,因此,肉牛产业在广西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广西肉牛产业发展缓慢,属于全国的落后地区,近两年还有下滑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广西基础薄弱,肉牛品种的选育和杂交改良进展缓慢,生产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有影响力的龙头养殖和加工企业。因此,充分利用广西资源优势,加快肉牛产业化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显得尤为迫切。广西肉牛生产的具体情况如下:

1.肉牛存栏情况。2011年(预估数)广西肉牛存栏量约为500万头,与上年同比上升35%~40%。

2.牛肉屠宰加工与牛肉产量情况。目前广西肉牛生产商品率比较低:一是牛出栏率低,约为22%。二是屠宰率低,生长速度慢;肉牛个体矮小,产肉量少,产肉率普遍低较。

(4)运维机制不合理。研发和维护的工作量具有隐蔽性、难量化的特点,在目前高校量化考评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考评参与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成为一大难题,势必影响教师参与研发、运维的积极性。

3.养殖模式。散养肉牛占绝对主导地位,专业的肉牛养殖还处于初始阶段。近几年,规模养殖的增长还弥补不了散户下降的缺口。同时,大型的肉牛养殖企业因技术、管理和饲料组织的不到位,生产经营步履维艰;小的养殖户大都资金缺乏,加工和贮存的技术、设施落后,也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专家考察广西肉牛产业发展情况

2.金融及政策扶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积极推广广西农村小额信贷。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

五是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广西虽然是牛肉的净输出地,但绝大部分都是以活畜的形式输出,基本上是肉牛的原料生产基地。肉牛生长速度慢;个体矮小产肉量少,平均胴体约90千克/头,而全国平均约147千克/头,直接影响该区的屠宰加工效益。

二、广西肉牛产业技术应用状况

3.加快屠宰企业建设。目前广西还属于原材料输出地,建立符合广西肉牛畜牧养殖规模需求的屠宰场,将会促进广西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式企业建设,稳步推进广西肉牛产业的发展。

采用SPSS17.0对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Mplus7.0进行中介作用检验。

三是疾病防疫体系不完善。牛群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这在散养农户中较多见,主要原因是饲料营养不平衡,霉变和毒物污染。而且,仍存在一定数量的牛患发传染病。

四是肉牛定点屠宰难实施,加工技术粗放。广西肉牛的定点屠宰难以实施,造成私宰泛滥,注水牛肉主导市场,肉品安全问题会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肉牛的加工技术粗放,深加工极少,缺乏专业的肉牛加工企业,肉牛产业的效益不高。

当这一案件在美国国内法院还处于争议阶段的时候,中国将美国商务部的相关调查与决定起诉到世界贸易组织争端与解决机构(以下简称“争端与解决机构”)。世贸组织专家组收到的诉状与美国国内法院相比有很大不同。在美国法庭,案件主要讨论的是商务部是否有权向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而在专家组面前,争论则主要集中在“双反”问题产生的来源以及造成的双重救济伤害。例如,依据《反补贴协议》第1条第1款,中国国有企业是否构成“公共机构”,从而使相关的措施构成政府补贴,而反补贴措施因此合法。

二是缺乏科学饲养管理方法。广西黄牛所处的生长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饲养方式原始、管理粗放,导致黄牛生长发育受阻、个体逐年减小,疾病较多,犊牛成活率低,至今也没有一套较好的养殖和发展模式。建议对南方肉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组织技术攻关,编制一套能充分利用南方草山草坡和饲草、品种资源,适合南方规模养殖的标准化肉牛养殖技术,建立高起点的技术标准,再通过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培训和推广,以抓科学养牛为重点,促进养牛商品化发展,增加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达到“科技兴牛”的目的。

2.存在问题与建议措施。一是广西黄牛总体质量下降、生产和繁育技术落后。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组织的调查显示:由于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劳动力大量输出等原因,有的地方黄牛优良品种面临总量减少的问题;有的品种虽然数量增加,但存在较严重的体型偏小,体尺、体重指标下降的问题;在繁殖利用上,没有注重本品种的选育,没有统一的选种选配计划,甚至出现近亲繁殖的现象。优秀公牛和母牛由于个体较大出现被出售和宰杀的现象。这样,必然会导致广西黄牛优良品种的优秀性状逐年下降甚至消失。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对广西本地优秀黄牛纯种的保护和选育,制定适当的政策,把本地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的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结来,做好全区黄牛品种保种和改良规划,在一些资源优越的地方布局建设牛源基地,加大对优良品种和个体的保护和扩繁。

三、广西针对肉牛产业采取的政策与措施

1.广西年度出台的政策与措施。“十一五”以来,广西积极加强对发展肉牛产业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如自治区财政厅设立并逐年增加下达牛品改等财政专项经费,增加草食动物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对企业投资新办草食动物规模养殖项目从生产经营之日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把肉牛产业列入各地经济发展规划,并在资金、政策、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肉牛规模养殖专业化程度低,集约化程度差。肉牛规模养殖存在技术不成熟、设施落后、配套工程跟不上、产业链不衔接等问题,特别是饲料的收集、加工、配制技术和设施跟不上,饲料的稳定和供应难以保证,成为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

2.广西各县年度出台的政策与措施。广西区内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但是一些具体的政策支持及政府扶植相对滞后。目前,广西需要增强政府政策的着力点,提高肉牛产业的地位,要在养殖补贴、防疫、养殖贷款、贴息、保险、牛肉产业项目等方面重点支持肉牛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户养殖肉牛的积极性。

四、对广西发展肉牛产业的建议

1.重点扶植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加快建设规模化肉牛养殖工程,因地制宜发展规模肉牛养殖业,加强养殖优势企业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建设,推动南方养殖示范区、示范基地的发展。通过建立政策扶持、市场导向、企业带动、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组织合作模式,逐步提高基础母牛存栏量,着力保障肉牛基础生产能力,提高牛肉质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肉牛和牛肉产品生产风险基金,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

4.合作组织。农户出栏的肉牛占到全区肉牛出栏量的90%以上,肉牛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培育出相应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养牛协会、公司、合作组织等,农户的组织化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单亲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问题表现,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学生工作者,有责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1.应用状况。一是南方黄牛品种改良步履艰难,面临新的抉择。这几年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牛品改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一个品改网络,培养了一支品改队伍,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杂交牛因价格高,被外地牛商买走或进入屠宰场,培养的杂交牛留不下来,改良成果大量流失,后继乏力,影响了当地的肉牛产业化进程。

建设一个以支撑学科建设服务的云数据中心,对整个学科建设体系服务进行统一信息架构,建立集中、共享的数据服务平台:即从民族学学科建设及管理、民族地理信息、资源呈现及展示、数字博览馆、资源库管理、统计及分析、综合社会调查系统、数据采集及加工、基础模块9个维度建设。充分运用资源虚拟化、管理智能化、海量数据并行处理和动态随需部署等先进技术,对软硬件资源进行集约化管理和监控,并提供统计分析(如学术研究、论文数据、科研团队等)和数据挖掘等能力。

比如,某学生屡屡迟到,传统做法可能是,了解学生迟到原因,帮助学生找到避免迟到的方法,同时辅以必要的惩戒。而设计思维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对人生有目标,对学习感兴趣,对班级产生归属感,对交往有渴望等,然后再根据这些更高层次的目标设计解决方案。

4.加强肉牛品种选育工作。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在“三大黄牛”的原产区划定保种基地,建立纯种繁殖区。建立广西地方黄牛优良品种繁育体系,促进本品种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保护和扩大本地牛源,改进和提高肉牛生产性能,为未来生产优质高档牛肉奠定坚实的基础。改良品种、提升品质、打造本土品牌将是广西肉牛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5.提高肉牛产业地位。加强对肉牛产业的认识和重视,通过立项和提高经费补助标准广泛开展行业培训,推广普及先进科技知识,提高肉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屠宰分割等环节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鼓励科技创新。

6.加强肉牛业技术人才储备。建立健全技术人员队伍,提高稳定基层技术人员待遇,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和力度,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

7.严厉打击走私。建议有关部门在全广西特别是各主要口岸,加大对进口走私牛肉的监管和打击力度,无论从产业安全角度还是食品安全角度,都应尽快杜绝牛肉走私现象。

猜你喜欢
肉牛广西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广西贵港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肉牛口炎咋防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