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2-10-13 08:16温志宏王树宏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专业体育

温志宏 王树宏 陈 丽

(1.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3.长春市教育局 教研室,吉林长春130021)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群众体育、健身体育的需求急剧增加,社会需要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提供更好的体育健身、娱乐方法和文化用品。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市场化的到来,需要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大批的管理、营销和健身指导等专业人才。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单一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王树宏,李金龙(2007)指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存在于专业内部的主要问题有:整体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中部地区,专业发展速度、规模已经超过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定位存在问题;专业服务领域雷同,人才培养类型相似,缺乏明显的院校特色;课程体系有待科学化,师资力量不足、实习基地欠缺[1]。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开始步入改革初期,在改革过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迈出了较大的脚步。本研究对山西省5所高校(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归类并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几种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中北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图书馆电子检索系统搜集、整理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论文以及大量其它文献资料,以了解当前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逻辑分析法

在文献数据分析和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对搜集的资料和统计的结果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2.3 访谈法

走访了山西省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对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并征询关于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观点和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和教学进程的结构形式。笔者认为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三个要素。

1)培养目标。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不仅是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根本问题,而且是教育目的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中介。社会体育专业融“体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体育与休闲”、“体育与教育”、“体育与产业”于一体,涉及学科门类广,知识范围宽[2]。

2)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它反映该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专业方向和办学特色。社会体育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其具有多元化的需求,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只能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特点建立自己完整的课程体系。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社会体育课程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四大类[3]。

3)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检验,更关系到他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学术活动、毕业实习等,各校规定不尽相同[4]。

3.2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3.2.1 培养目标

山西省目前开办社会体育专业的5所院校都以教育部大纲为指导,培养具有社会体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能在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教学科研、经营开发、咨询指导等工作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山西省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各培养目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这三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几乎相同。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则是将体育知识与经济管理知识相结合,以发展学生本专业知识为主的情况下同时发展学生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山西师范大学则注重培养综合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总之,5所高校都有自己明确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2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各类课程及其比例关系,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的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5所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都设有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和术科课程(篮球、排球、游泳等)。

山西省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各类课程总学时数及比例见表2。

表2显示,不同院校的总学时数、课程结构及比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出课程体系方面的院校特色,这也充分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的指导思想。例如,山西大学开设了跨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中理论课比例大,利用其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学科优势,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

表1 山西省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表2 山西省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各类课程总学时数及比例

3.2.3 实践教学环节

山西高校体育专业的主要课外实践性环节包括: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参加学术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校对课外实践性环节作出不同的规定。山西大学从2007年开始实行3学期制,在各学年的第一学期,学生在全校选修课中选修,或者听讲座,此外要求学生走出校门或教室,进行大量的实践。山西财经大学主要实践性环节是毕业论文和教育实习,其中教育实习时间较长,共17周,且从2011年开始,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新增了教学实践周。山西师范大学的实践性环节不少于10学分。中北大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裁判训练、裁判实践、社会实践、军训、公益劳动。太原科技大学非常注重实践性环节,各种实践活动贯穿学生培养过程的始终,实践环节共36周,占4年总周数的17%,第二、三学期场馆实习5周;第四学期外语实习;第五学期市场调查3周;第六学期体育管理设计1周;第七学期裁判员实习2周,社会体育指导2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8周,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多数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习形式为中期见习和毕业前夕集中实习。

3.3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3.1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山西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实行“2+2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把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三个专业的九门主干课程前两年全部打通,后两年分流。后两年选择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前两年所学习的体育相关知识基础上,按社会体育专业方向设置课程模块进行培养。

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实行“倒T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横向上,开设公共基础课、一些体育专业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体育术课,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与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初步掌握一些体育项目技战术;在纵向(专业方向)上加重体育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度管理知识与能力。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实行“综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外,另外开设了公共基础拓展模块、康复养生模块、经营管理模块、休闲娱乐模块、术科限制性选修模块和跨专业选修模块等6个模块,除后两个模块以外,各模块中的课程全是必修课。

中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实行“综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类型包括以下4类: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任意选修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中包括必修和任选两部分,要求学生在全校选修课中任选3门课程。在任意选修课(专业)中,要求学生不超过10学分。

太原科技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实行的也是“综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校社会体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突出实践教育。除了专业选修课外,还要求学生在校级任选课和院系级任选课中选择学习6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实践性环节贯穿始终。

3.3.2 人才培养模式优缺点并存

山西大学采用的是“2+2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自主选择性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学专业。缺点是:学生所学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但是有关体育的其它专业相关知识欠缺,容易造成“单一型”人才。

山西财经大学采用的是“倒T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将体育专业知识与管理学、经济学很好地结合,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缺点是: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忽视了专业术科的教学,专业术科少且专业性不强,学生毕业后从事俱乐部工作和进入学校教学的较少。

山西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采用的是“综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优点是: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学生具有更全面更详细的专业知识,学生有较强的适应性且能很好的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及行政等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公务员)。缺点是: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繁多,没有特色课程设置,没有主攻方向。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这3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几乎相同。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则是将体育知识与经济管理知识相结合。山西师范大学则注重培养综合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4.1.2 山西省5所高校在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上都具有浓厚的院校特色,不同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在总学时数、课程结构及比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4.1.3 各高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及课时比例,但是实践基地建设薄弱,教学实习基地多为省内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等娱乐场所,稳定的、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欠缺。

4.1.4 各高校已经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有“2+2型”、“倒T型”、“综合型”三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每种模式既有独特的优势,又存在自身的不足。

4.2 建议

4.2.1 应不断探索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未来工作紧密联系的课程,不断充实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

4.2.2 各校面临的实践基地缺乏问题,可以通过互相合作以及与社会合作,充分利用资源。

4.2.3 山西大学在采用“2+2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可以适当增多跨专业选修课,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面。

4.2.4 山西财经大学采用“倒T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多设置专业术科课时及增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性及专业性,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胜任专业性较强的体育俱乐部工作的能力。

4.2.5 山西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采用“综合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时可以采用“主加辅”的课程设置模式,减少必修课所占课时,增加学生选修课。

[1]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135-139.

[2]文烨,舒云久,李治.对非体育类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有关问题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3):71-75.

[3]蒋钢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9,30(4):103-106.

[4]李建伍.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浅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7):107-108.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专业体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部分专业介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