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教学实验

2012-10-13 05:03李伟英师艳芳
长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境交际社交

李伟英,师艳芳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引言

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能力。以上引号内的文字都强调了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目标。语用能力是指语言使用者在正确识别语境的前提下,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并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能力。可见,语用能力是“应用”所学语言知识,体现“文化素养”,实现“有效交际”的能力。语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作者最近在对141名大二非英语专业生的语用能力调查中发现: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总体语用能力水平很低,在构成总体语用能力的两个部分中语用语言能力低于社交语用能力,也低于平均总体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呈非显著性低相关。本调查结果启示外语教学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针对性地分别提高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语用能力。以调查结果为依据,作者拟定对应的教学方案并进行教学实验。

一、理论基础

(一)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在正确理解他人说话意图的前提下恰当地运用语言得体地交际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 Hymes(1972)[1],提出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理论的四项参数中,有三项跟语用能力相关,即合适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得体性(具体语境中的适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实际实施状况)。Canale和 Swain(1980)[2]所提之“交际能力”亦有三项语用能力的指标,它们是社会语言能力(亦称社会文化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他们对交际能力的定义清晰地展现了交际能力、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三者的关系,即交际能力包含后两种能力。Leech(1983)[3]则将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某项语言形式有效达成交际目的的能力。后者则指的是在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在本教学实验中,学生的总体语用能力被细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部分进行研究。

(二)语境化教学

语境就是指言语的环境,即说话或写作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品中的上下文、说话的前言后语等(常敬宇,1986)[4]。语境又可大致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前者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语义时所依赖的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后者的范围很大,包括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语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如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文化背景等。显然,语境制约着语言意义,是语用的基础。各种语境因素共同作用使一个固定语义句法结构体的意义动态化。语境化教学就是把语言教学的内容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使一个语义句法结构转变为篇章结构中的句子或前言后语中的话语。在本研究中,语境化教学特指词汇和语法教学语境化,即把词汇和语法置于一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活学活用,提高学生语用语言能力。如把You deserve it.这句话置于不同语境来学习deserve的意思,既灵活有效又培养了学生的语用意识。假设这句话是颁奖者对获奖者的勉励,它的意思是“你当之无愧”(“值得奖励”之意);如果是对一个受到惩罚的坏蛋说,则是“你活该”(“应受惩罚”之意)。

二、教学实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

本教学实验的最终目的在于研究用什么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实验中使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三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实验结束后检验不同教学方法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有效性。实验结果将回答以下问题:

1、教学实验后学生的语用能力提高了吗?

2、语境化词汇、语法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吗?

3、显性文化教学和隐性文化教学哪个能更快地提高社交语用能力?

(二)实验对象和方法

教学实验选定长治学院物理系大一三个平行班同时进行,各班人数分别为38人,40人,39人,男女生人数比例相近。三个班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其中一个控制班(C1),两个实验班(C2和C3):控制班C1采用传统教学法,对课文做结构分析,语法讲解和根据词汇表讲解词汇意义,并举例;实验班C2主要作篇章教学,语境化词汇教学和隐性文化教学;实验班C3进行篇章教学,语境化词汇教学和显性文化教学。

(三)实验过程

教学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17周,三个班同时交替上课,每班每周4个课时,每个班的教学步骤和大致内容描述如下:

C1班:章节背景导入,词汇表讲解,侧重词汇的形态变化、语法搭配,并扩充例子,然后领读单词;课文讲解先作结构分析,然后逐段讲解,对句长句进行语法分析和翻译。多媒体听力教学依照课本内容反复作听力练习和答案讲解。

C2班:新课导入,文章篇章分析,提问式阅读理解,结合语境进行词汇和语法教学,并设立不同的语境进行语义比较。多媒体听力教学除正常的听力练习和技巧讲解,每堂课会穿插经典电影片段欣赏,歌曲欣赏等,学生自主欣赏学习。

C3班:与C2的教学步骤大致一样,只是每周会有15-20分钟的文化专题授课,多媒体听力课堂的影音资料的欣赏过程中教师会明确指出其中部分内容的文化内涵,语言使用规则等。

本实验把在C1,C2和C3班使用的教学方法分别称为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2和教学方法3,以便数据处理。

实验结束后,在三个班同时采用经作者删减的《语用学概论》(何自然,1988)[5]后附录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试卷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总体英语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并对三个班的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One-Way ANOVA),对比不同教学方法在提高总体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方面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一)总体语用能力

经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F值为70.854,显著水平达到了0.000,表明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总体语用能力的教学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教学方法1和教学方法2之间的平均值差为-6.6526,概率为0.000,两种方法对学生的总体语用能力的教学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教学方法2优于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2和3的平均值差为-3.3872,概率为0.001,两者存在显著差异,教学方法3优于教学方法2。由此可见,三种方法中教学方法3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总体语用能力。

表-1 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因变量:总体语用能力)

表-2 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因变量:总体语用能力)

表-3 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因变量:语用语言能力)

(二)语用语言能力

表-3表明,三种教学方法之间F值为54.614,概率为0.000,三者在培养学生语用语言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观察表-4,发现教学方法1和其他两种教学方法之间均呈显著差异,概率均为0.000。而教学方法2和教学方法3之间的平均值差仅为-1.5256,概率值为0.066,大于0.05,说明两者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词汇和语法教学语境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显性的文化教学与隐性文化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方面几乎没有区别。

表-4 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因变量:语用语言能力)

(三)社交语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方面,本实验运用了隐性文化教学和显性文化教学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均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化情景,隐性和显性教学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让学生接触各种文化情景,教师不对任何的文化规约、风俗习惯作明确讲解,由学生附带习得,后者则相反。

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F值是29.315,概率为0.000,表明三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表-5 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因变量:社交语用能力)

表-6数据显示,教学方法1和其他两种教学方法平均差值分别为-1.6263,-3.7186,概率值分别为0.005和0.000,均呈显著差异,后两种教学方法都比教学方法1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也就是说,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展文化教学,无论是隐性文化教学还是显性文化教学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隐性文化教学和显性文化教学哪个更有效呢?表-6表明教学方法2和教学方法3之间的平均值差为-2.0923,概率值为0.000,两者差异显著,因而,显性文化教学比隐性文化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该结果也解释了为什么教学方法3与教学方法2在提高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而对学生的总体语用能力提高却有显著差异。

表-6 事后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因变量:社交语用能力)

四、总结

本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词汇、语法语境化教学和文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总体英语语用能力。其中,词汇和语法的语境化教学有利于提高语用语言能力,文化教学是提高总体语用能力,尤其是社交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显性文化教学更优于隐性文化教学。

[1]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Harmond sworth:Penguin,1972.

[2]Canale M.,Swain.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

[3]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4]常敬宇,汉语研究(第一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语境交际社交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情景交际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交际羊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