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中村改造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10-15 04:14王爱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城市化

王爱娇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国村改造的现状、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行分析。并探究我国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及城中村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进而提出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措施, 对当前正确认识和解决城中村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中村;城市化;改造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village reconstruction city countries, problems,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of analysis. Our country villages and explore the reason and villages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rebuilding the villages inside the city and put forward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solve problems village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villages; Urb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分析

随着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中村隐藏的问题日益暴露,成为影响城市经济、环境、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桎梏。总体来说,当前“城中村”主要呈现以下问题。

1.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使

“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总体上是受利益的驱使。首先,以村籍为标志的高收入、高福利强化了村民的内在认同感, 并突出了村落成员与城市融合的距离。而且城中村使得土地的价格不断上涨加大的城中村周边的工商业的发展,而使得城中村的村民能够享受到比普通村民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其次、城中村在跟外界的博弈中能够得到主动使得城中村的居民不愿意放弃现有的既得利益,再加上不愿意迁离本土的习惯思维的影响和政府安抚政策有时不到位、不落实。使得城中村成为农民维持现有利益的砝码。

2.深层次的原因是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分化是城中村得以实现的体制背景,城中村作为农村在城市化进程当中的一个过渡环节,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城乡二元经济经济结构的体制下,城中村的形成有着其深厚的历史背景。首先,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农村户口跟城市户口出现了在社会保障制度跟资源分配上的不均。城市户口的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制度上比农村户口有着鲜明的优越性。城中村的居民实际上还是属于农村户口,反而使得城中村在城市中无法融入正常的城市生活。其次,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农村户口来说并不能有效的解决农村户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相反,在农民失去了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之后而落后于城市化的發展进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中村的形成。

3.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是城中村形成的关键因素

“城中村”村民的经济实力与城市居民差距不大,但是其精神面貌、文化素养、价值观念却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传统宗法思想与封建的村规民俗使得城中村村落文化很容易与城市文化发生冲突,一些城市居民对村民的反感态度和抵触情绪更是激化了二者的矛盾。

二、我国城中村的现状分析

“城中村”是中国现今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不可否认,“城中村”对于一些低收入的外来人口提供了便利而且廉价的栖身之所。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中村所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来人口多且流动性强,社会治安难以保证

“城中村”廉价的房屋租金吸引了不少的外来务工人员,使得他们能够在城市当中有个栖身之所。但是外来务工人员所受的教育参差不齐,素质也参差不齐,与城市间的文化也参差不齐,在生活方式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人员多而且杂便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甚至有人因找不到工作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且因为城中村的人口流动性强,每当有违法行为的出现也给刑侦机关的刑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导致城市规划滞后,出现违章建筑

“城中村”的形成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落后,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违章建筑,给城市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得城市的城市化建设滞后,甚至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强拆”“钉子户”等等,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而且加大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影响了城市的形象。更有甚者造成政府人员和居民的冲突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违规违法、制假造假现象严重

“城中村”作为被城市遗忘的角落,是外来人口和个体经营户集中的区域,特别是无照经营和黑作坊的多发区域。无照经营问题严重,黑作坊更存在众多商品安全隐患,制假售假猖獗,严重损害了正规品牌企业的商品形象,对合法、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极大的冲击。而且制假贩假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和侵犯了人民的权力,使得城中村的居民被更加的边缘化。

4.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和问题堪忧

由于“城中村”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引起政府的重视,所以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排水、供电、供水等设施不完善,继而使得城中村的生活环境差,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再加上村民的素质本身就不高,更加加速了城中村的环境卫生质量下降,增加了城中村的安全隐患。为了便于出租和使用,村民乱搭乱建现象严重,火险隐患和建筑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再加上村民大多仍保留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宅基地周围建盖牛棚、猪圈等,粪便得不到妥善处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

三、城中村改造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这样问题的相继出现和对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当为此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1.政府出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

由政府出资建立廉租房,采取合理的租金制度给外来务工人员以一定的优惠。这样政府不仅可以解决人口的流动性问题,而且有利于合理的规划城市,加强对城中村人口的管理。政府建设“廉租屋”不应以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准,而要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状况,着重加强治安和环境的管理,这样在同等租金条件下,由政府建设的“廉租屋”因环境、治安等优势而使外来租住人员离开“城中村”转而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政府“廉租屋”。

2.加强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合理的安置拆迁

政府应当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避免出现城市当中地区性差异严重。导致城市自身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严重的差异。合理的规划城市,加强城市的管理使得城中村在源头上不会有形成的地域条件。对于现有的城中村要进行合理的拆迁,并对拆迁户进行合理的安置,而不是“强拆”,在城市当中建立廉价合理的拆迁户安置区,使得拆迁居民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城市当中。减少城中村用地规模而是将城中村的用地规划成政府出资建的廉租房用地,这样不仅不影响城市的用地规模,而且能够使得拆迁户就地安置,使得拆迁户能够得到好的安置条件,维护了城市的和谐与治安。

3.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支持,提高人员素养

要解决城中村问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目前,中国与“城中村”相关的立法基本空白,行政和司法机关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造措施的合理性。只有强有力的合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杜绝不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且加强对对城中村居民的素质的培养,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技能。这样不仅可以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且可以使得城中村的居民有一技之长,增加其就业率,提高其生活水平,让其能够融入到城市的生活当中去。

4.加强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集体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吸引外商、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与经营。针对城中村内的基础教育设施落后问题,政府应当在增加投资的同时鼓励村民参与基础教育设施的改善,并对表现突出的村民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最主要的方面是加强教育设施的改善,以此来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素质,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自己带动自己的发展。以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为辅,加大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总结

总之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改造城中村的用地规模,加强城市的管理制度。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的安置拆迁,规划好城市中的土地用地规模和形式,提高城中村居民的素质与技能,保障城中村居民的既得利益。城中村的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黄小晶.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惠志娟.“城中村”的社会整和问题[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3]杨建等.论“城中村”的改造与规划[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城中村改造城市化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