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2012-10-16 08:13
科技传播 2012年22期
关键词:穆特企鹅神舟

中国两本科技期刊跻身国际一流 关键在无人情稿

无法否认,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短板,5000多种的泱泱产量,却拔不出多少“将军”来。评价体系单一、行政色彩浓重、数字出版落后,各种各样的定语都在“无情”诠释国产科技期刊疲弱的现实。但是,也有例外,《分子植物》和《细胞研究》组成的“双子星座”一扫国产期刊的灰霾之气,崛起为国际上响当当的字号。这对“中国样本”,能否撬动国产科技期刊的困局?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摆脱“低质生存”?上月底召开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各路专家集思广益、苦觅出路。不少人将破局之道寄托于两本国产期刊身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和《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它们如今已经拔地而起,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如何冒尖?组建高水平编辑队伍,延揽国际编委杜绝熟人审稿

连续两年在亚洲本领域期刊中排名第一,位居国际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类期刊第五名,跨入本领域所有190种核心期刊前5%,取得这样的成绩,《分子植物》仅仅用了4年多。《分子植物》于2008年创刊,已先后聘请了包括18名中国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80多名海内外一流科学家组成编委会,采用国际通行的同行评审和在线投审稿模式。中科院院士、该刊共同主编陈晓亚介绍说,对期刊而言,稿源如同“命脉”,在《分子植物》创刊伊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获得优质稿件。

“为了获得高水平稿件,本刊从第一期开始围绕植物科学领域的不同研究热点和特色领域,由几名知名科学家组成的编辑部组稿和约稿,组织发表专刊。”陈晓亚回忆说。“做期刊,都希望得到作者最好的论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为作者提供最好的服务。”《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表示,努力向作者约稿,让作者感觉把稿投到了一本很有前途的期刊。

能否复制?无需每家期刊都国际化,应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影响力低的杂志吸引不到好论文,而拿不到好论文就无法提高杂志的影响力。想要提升质量,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首先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目标,然后得靠一支有热情、有影响力、有执行力的团队来执行。”李党生表示。

《分子植物》则充分展现了互联网的传播力,陈晓亚介绍,如今《分子植物》的所有论文均可在线全文下载,迅速扩大了杂志的读者群,目前的论文下载量每月已超过2.5万次。陈晓亚表示,“不是每个期刊都要办成国际化的英文期刊”,中文期刊要改变思路,因为基础性研究的目标终究是要国际化,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因此,各个期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

怎样突围?不要盲目倚重国外期刊和标准,建立综合科研评价体系

有专家坦言,中国科技期刊还面临多头管理的问题,纵向的“婆家”有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横向的“婆家”有主办方、承办方、科协、学会等,政出多门,执行不易。除了多头管理,“对于学术期刊,我们一直抱有崇洋媚外态度,充满了不自信。”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主任刘东信认为,当前的评价体系决定了科技人员只追求国外期刊,造成国内科技期刊质量堪忧的恶性循环。“学术类学报和市场化之间应该有个缓冲带。”刘东信呼吁,影响因子是一个评价标准,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不能对性质不同的学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

“当务之急是科技期刊体制机制改革。”陈晓亚指出,“科技人员抱怨最多的是科研评价体系,如何科学地评价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是当前我国科技体制改革难以逾越的问题。”对此,陈晓亚建议,可改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奖励和职称评定体系,放弃片面追求SCI评价体系的做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包括科研论文产出、同行评议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

人民网

诺贝尔奖得主称“2012世界末日”无科学依据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微子超光速不可能,相比所谓的2012世界末日,人类更应该关注身边的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问题。

斯穆特因在1992年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与约翰·马瑟共同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斯穆特表示,此行来到中国他参观了9所学校。

他目前正在写一本中学物理的书,将会用英语和法语出版,希望不久也能用中文出版。

他告诉中国的科研人员,做学问要有耐心,从1970年获得博士学位到20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斯穆特经历了36年,“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需要有耐心做研究。”他鼓励科研人员要重视基础研究。

欧洲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发现一些中微子能够以超过光速60纳秒的速度运行。

有评论称,如果这一发现被证实,支撑现代物理学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可能被颠覆。

但斯穆特对此并不以为然。“这是不可能的,很多实验都是错误的。”他还开玩笑地说,“我可以拿钱和你打赌。”

对于2012世界末日是否真的会发生,斯穆特表示这没有科学依据,人类不必为2012恐慌,还不如多关注“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会切实影响我们生存的问题。

他相信地球外还有别的星球存在生命。

根据他们目前已经掌握资料的约500亿颗星球中,有约20亿至50亿颗星球可能适合人类居住,“按这个比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找到一颗星球居住。”斯穆特笑道。他们也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确认有1颗星球可能有生命存在。

外星探索网

宇宙“青春期”地图公布 证实暗能量存在

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日前发表首个110亿年前的“青春期”宇宙地图,揭开宇宙大爆炸之后30亿年的神秘面纱,进一步证实促使宇宙扩张的“暗能量”存在。这份地图由9国共63名天文学家制成,他们从2009年开始研究5万颗遥远类星体的光线,从中深入观察光线经过的宇宙云和气体的分布,描绘出古代宇宙地图,并分析“暗能量”对宇宙的影响。这项研究和此前提出的学说吻合,即在宇宙大爆炸后,宇宙膨胀先减速后加速,同时也证明宇宙中确实存在“暗能量”。

中国新闻网

科学家观测: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已触及大气外围

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报告说,在大气层分层中处于上部的热层,其二氧化碳含量近来出现上升趋势。这是科学家首次直接观测到这个层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说明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已经触及大气外围。

热层又称暖层,在大气分层中位于中间层之上,高度约从80千米到500千米,在热层之外就是气体分子可以散失到太空的逃逸层了。近年来科学界在测量不同高度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但之前最高只测量到35千米的高度。

英国约克大学研究人员和国际同行报告说,他们这次借助卫星观测数据分析出热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太阳光在热层大气中被吸收,不同气体分子会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而可分析出其中二氧化碳分子的含量。结果显示,在101千米的高度,二氧化碳含量在以每十年23.5ppm(1ppm为一百万分之一)的速率增长。这是首次直接观测到热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情况。

新华网

中国计划于2020年前后建立独立自主空间站

11月10日,十八大新闻中心举办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的集体采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马兴瑞介绍,目前按照计划来看,明年下半年要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和落月的巡视勘测任务。此外,十八大代表、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昨天表示,神舟十号飞船计划于明年6月上旬发射,三名航天员将再次造访天宫一号。

神十发射·计划:将开展天地互动项目

在谈到神舟十号发射时,牛红光说,神舟十号将是一次旨在为天宫一号提供载人天地往返运输服务的应用性飞行,乘组很可能仍然由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组成。根据初步计划,他们将在太空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和载人交会对接,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谈到神舟十号与目标飞行器再次进行交会对接的目的,牛红光说:“一次成功不等于成熟,神舟十号绝不是神舟九号的重复。”与美国、俄罗斯等实施过上百次空间交会对接的国家相比,中国仅仅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对技术突破的考核还有不全面的地方,需要进一步验证。同时,神舟十号还将对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其他关键技术进行试验验证,从而为后续任务创造条件。

神十发射·任务:肩负运送物资等任务

牛红光说,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作”,神舟十号肩负四大任务: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提供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进一步考核组合体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进一步考核航天员对空间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在空间进行科学实验;进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统的适应性功能。这次飞行的完成,将意味着按照“三步走”战略推进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顺利转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阶段。

《京华时报》

美国研究称气温变暖导致南极企鹅数量锐减

为了解南极地区企鹅数量急剧下降的真实原因,研究人员于2011年12月在南极地区旅游业最为繁忙的梦幻岛进行现场数据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指出,之所以选择在梦幻岛采集数据开展研究,是因为有人推测是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企鹅数量的下降。

“我们知道,南极半岛有两种主要企鹅种群(带帽企鹅和阿德利企鹅)的数量明显减少,而这一地区在过去60年里,年均气温上升了3摄氏度,冬天气温甚至上升了5摄氏度。”参与研究的著名企鹅学者朗恩·纳菲恩说,“相反,巴布亚企鹅不仅数量增加,而且生活范围也在扩大。这些不同的反应引起了我们高度关注。”

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在南极梦幻岛生活着79849对带帽企鹅,包括贝利头(南极最大企鹅聚集地)的50408对企鹅。通过使用早期企鹅数量估算模型,研究人员得到的数据非常清晰地显示,从1986年至今,贝利头的企鹅数量已经急剧下降了50%。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使用高分辨卫星图像,对2002年到2003年和2009年到2010年里的两季企鹅数量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在7年的时间里,该地区企鹅总数量下降了39%。

网易探索

猜你喜欢
穆特企鹅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小企鹅的成长
364.4斯穆特加减一耳朵
364.4斯穆特加减一耳朵
364.4斯穆特加减一耳朵
神舟十一号与
石头汤
They Loved It!企鹅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