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龙,陈浩泉,薛 浩
(上海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泥转运过程中所采取的恶臭削减措施,主要包括原位恶臭控制技术和异位捕集去除技术等。虽然通过主动抽吸后,利用化学洗涤、生物滤床、物理吸附、化学燃烧法等异位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的优点,但由于其存在捕集难、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因素限制,很难用于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控制。EM除臭剂则具有无二次污染、成本低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或污泥转运环节的恶臭原位控制或应急控制。
EM菌是一种由酵母菌、放线菌、光合菌、藻类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经培养而成的混合微生物制剂。EM菌群中既含有降解性细菌,又有合成性细菌,即有厌氧菌、兼氧菌,以及好氧菌。EM除臭剂中各类微生物都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核心作用是光合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为主导,其合成能力支撑着其他微生物的活动[1],同时也利用其他微生物产生的物质,形成共生关系,保证EM菌群状态稳定,功能齐全。
从生化角度而言,EM除臭剂喷洒到生活垃圾后,其发生的变化过程也是一种有机垃圾堆肥化的过程。但它与传统的堆肥存在原则性区别:传统的堆肥处理技术,只是把垃圾中的可堆肥中的有机质进行堆肥,属于氧化分解体系,是利用自然的微生物将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其分解速度慢,并且产生各种恶臭气体;EM除臭剂群处理垃圾是发酵分解过程,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硫化氢、甲烷气体等物质对人类有害,是污染源,但它们却是EM除臭剂有效微生物群的营养物质,它们通过新陈代谢作用,化害为利,生成有益的有机营养,放出氧气,消除了恶臭产生的物质基础。
基于在上海黎明、老港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以及宁波鄞州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相关经验,考虑到喷洒水量会增加后续的污水处理成本。本试验按照垃圾总量的0.1%把EM原液装入200 L大桶分散放置垃圾堆上,用三马力器械对垃圾作均匀喷洒,让EM除臭剂除臭浓缩原液通过垃圾体的自身渗沥液的流动达到均匀的目的。同时测试填埋场堆体,工作区和生活区的恶臭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浓度。其中恶臭强度采用嗅辨员现场测定法,硫化氢和氨气的测试分别采用亚甲基蓝比色法和纳氏试剂比色法。
试验用污泥来自上海石洞口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污泥。分别将40~50 kg的污泥放置于容器中,喷洒不同剂量的EM除臭剂,后密封并在固定时间测定其恶臭强度。其中恶臭强度采用嗅辨员现场测定法。
在夏季,0.1%的EM除臭剂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除臭效果见表1。
表1 0.1%EM除臭剂对生活垃圾除臭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经处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其垃圾堆体的硫化氢和氨气浓度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1993的III级标准,而且生活区(可视为场界)的硫化氢和氨气浓度更是远小于该标准限值。即喷洒0.1%EM除臭剂可以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满足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生活垃圾第1、2次进场的污染强度分析,喷洒0.1%EM菌除臭液的处理效果稳定可靠。其中空气中NH3浓度的降低的主要机理在于,EM菌剂中的硝化菌将垃圾中的氨氮转化成硝态氮,而硝态氮则被反硝化成N2或由真菌作用固定为微生物氮。而硫化氢浓度的降低则可能是由于硫化氢和其他基质被用于EM菌合成蛋白质等有机体,从而减少其的释放。
不同剂量EM除臭剂对污泥除臭效果见表2。
表2 EM菌剂对污水污泥的除臭效果
喷洒0.1%EM菌剂的第2天,通过现场嗅辨员人工闻味道,并与原始污泥作对比,发现喷洒EM菌剂后的污泥与原始污泥相比,其所散发气味有本质变化。其中,喷洒0.1%EM菌剂的污泥呈现发酵的气味,其味道的浓度均可在人体可承受范围内。通过中试试验的比较,认为EM菌剂的添加量为0.3%~0.5%效果较理想。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EM除臭剂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和污水污泥的除臭效果。研究发现,喷洒0.1%EM除臭剂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硫化氢和氨气浓度均小于GB 14554—1993的III级标准限值,除臭效果稳定可靠。同时,污泥除臭试验表明,EM菌可大幅度改变污泥的微生物体系,显著改善污泥的气味,并且确定EM菌剂的添加量为 0.3%~0.5%。
[1]胡家骏,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