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及实践

2012-10-17 01:42杨绚渊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校企基地

赵 峰,杨绚渊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训基地建设也是实施实践教学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育部早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2008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在综合水平栏目的实践条件中提出: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初步建立起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院迎接新一轮评估工作的不断推进,我院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在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特征

1.1 内涵

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与传统的消耗性实训相比,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做到校企合作,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最终生产出真实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用于真实生产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等搬到校园的实训室里,学生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实训任务,生产出真实的“产品”,其实训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保持一致,即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这样也可以认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能够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三是能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衔接。

1.2 特征

1.2.1 真实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性包含两方面:环境真实性和教学训练项目内容的真实性。环境真实性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基于真实的生产环境,生产与教学同步进行,按照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出真实的产品。教学训练项目的真实性要求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必须基于一个真实可行的项目,通过真实的生产环节充分体现教学训练项目的真实内容,实训过程就是典型产品的开发生产全过程。

1.2.2 生产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生产真实的产品,这样才能达到实训的真实目的。通过安排学生依据教学项目有计划的进行轮岗,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氛围中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1.2.3 多样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相比较于其它类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更加全面。它除了具备产品生产、实践技能训练的功能以外,同时还可以承担相关专业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任务。具有较高实践水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可以承担产品的技术研发任务。

2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及我院信息类专业实训特点

2.1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深化校企合作的最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于企业方而言,不仅可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投资周期,以最短时间收获效益;对于校方而言,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实训设备的投入成本,减少了实训师资及相关生产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投入。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与学校两方利益共赢的载体,提升了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缓解师资紧张的有效方法。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实训设备投入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通过生产性实训,可以逐步培养出一支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师资队伍,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构建成开放性双师结构,有效缓解学校专业师资紧张问题。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运行中,学校方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企业方组织正常生产,教学与生产同步进行。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按真实的生产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学校将企业生产任务认定为主要实训内容,按企业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考核。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自身职业目标,更有利于学校实现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2 我院信息类专业实训特点

我院地处苏中地区泰州,作为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第一要务是要服务于泰州地方经济建设。通过调研发现,江苏省范围内医疗电子、器械相关企业高达1600多家,与此同时泰州地区拥有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产业区——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该高新区存在巨大的技能型人才缺口,随着医疗信息化、医疗物联网产业的逐步推进,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必将越来越大。我院设有包含医学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内的七个二级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已建成教育部、卫生部确定的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信息工程学院是我院最早成立的院系部之一,拥有多个省级特色专业和院级特色专业。因此,共同发挥两大学院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医疗物联网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硬件基础和专业条件。泰州医药高新区下属企业具有成熟的产品和营销网络,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先进的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而且企业时刻接受市场检验,技术先进性和时效性都比较高,这些都是我们高职院校所欠缺的,也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背景因素。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基地实训内容能紧随市场的要求进行升级,能与生产一线紧密贴合。

3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与我院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现状

3.1 模式介绍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主要有学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校企共建模式等,但以校企共建模式居多,各类模式类型如图1所示。

企业主导模式是以企业为核心来组织生产和安排实训的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只提供场地和相应的教学管理,企业提供全部生产设备、实训师资和生产技术,全部运行过程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安排实训。

学校主导模式是以学校为核心组织生产和安排实训的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学校利用自身实训设备、技术等方面优势,以市场化机制运行实训基地,产品生产、业务经营或技术研发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

校企共建模式是指校企双方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1)共同经营型,该模式侧重于双方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可以企业名称冠名。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实训课程,确定生产任务,共同建设实训师资队伍。(2)优势互补型,其侧重于发挥双方自身优势,调动双方积极性,取长补短,企业向学校提供生产设备、生产任务,帮助学校建立规范的实训规章制度,创建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3)任务驱动型,该共建模式是指学校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带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里,例如把企业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拿到实训课堂上,由学生依据企业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学生完成生产后,由企业进行评判,不仅评判产品质量好坏,同时也对学生的整个实训过程做出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任务中养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3]。

3.2 现状

我院在建立医疗物联网生产性实训基地时,联合泰州医药高新区和下属企业,采取多种灵活合作方式,如企业出资、引产入校(引进企业产品进行再次研发改造升级、加工生产销售)、赞助(企业以无偿赞助或半赞助的形式向学校提供生产设备设施、应用软件等产品)等多种共建方式,并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团队。通过各类激励机制为基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动力,校企人员互兼互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专项或专门培训。学院方通过访问工程师、兄弟院校挂职锻炼、学历学位提升、国内外访问学者等途径,切实提升学院专业教师的教学、研发、服务能力。同时,我们通过引进人才、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打造专兼结合、能教会做的优秀实践教学团队。

我院在医疗物联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过程中充分践行校地、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的构建原则,与泰州医药高新区及其下属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泰州分公司、泰州久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援建部分实训室。校企双方的高效合作在开发实践教学内容和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推进基地培养人才的实习就业,面向医疗信息化、医疗物联网产业的科技服务工作等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2012年5月,我们在积累了前一阶段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开始申报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出以打造“教学、服务、科研”三大功能中心为建设目标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下阶段我们将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源共享、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及运行保障体系的建设开展工作。

4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崭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刀破斧的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一,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做出的变动与学校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企业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实施生产,市场变化,企业的生产任务、产品种类规格数量等理所当然随之改变。高职院校作为教学部门,必须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严格遵循教学计划,具有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如完全按企业模式组织教学,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正常秩序,会对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造成很大的冲击,不利于基础水平差、接受能力弱的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素质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开发适合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的课程项目与内容。

其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及专业素质缺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需要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而目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大部分仅适应传统的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大批刚毕业的研究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专业素质,动手能力差,不太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改革。因此,我们要求专业教师必须下企业锻炼,直接参与产品生产,学习生产性专业技能,进而促使专业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尽早适应生产性实训教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

其三,常规教学环节与生产性实训教学环节关系的处理。目前我院将生产性实训教学环节与传统的理论教学课程一同实施,贯穿学生整个三年学习过程,这一点使得学生在时间安排上或是精力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协调好生产性实训教学任务和常规教学任务的关系,在常规教学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适时适量的穿插生产性实训,既不影响两者的实施,也不给学生增加太多负担,帮助学生做好利弊权衡和取舍工作[2]。

5 努力方向

5.1 机制建设

建设成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一套完整的建设机制。通过机制建设,我们可以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利与利益,规范各自行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化发展。学校与相关行业与企业须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寻找一切可能合作的切入点和平衡点,真正形成校企互认的合作驱动机制。校企双方换位思考,寻求相互间的协调与统一,真正达到互利双赢。就学校而言,必须针对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充分考虑企业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困难,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场地、设备等方面让企业切切实实感受到合作的诚意、实力与利益。从企业角度而言,应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寻求企业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的平衡点。企业必须根据运营实际,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制订相应的适合双方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在沟通了解、换位思考的基础上,以互相信任为前提,签署相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双方权利与义务、合作机制、安全保障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从学校角度讲,重点评价基地管理、教学实施、师资及管理队伍建设等指标。同时,对企业履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推进持续、和谐发展[3]。

5.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训练模式开发

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建设以外,还须在软件上下功夫,必须开发真正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生产性实训,组织开发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我们必须进行大胆改革,积极倡导项目式、任务驱动式、过程式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真正满足生产性实训的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训练课程体系是实践技能训练模式得以实现的实物性载体。如果没有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模式,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取的仅仅是零散的知识,是缺乏完整科学体系的经验性知识。这类知识不容易迁移和内化,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遇到更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时,由于缺乏完整科学体系理论的指导,仅依靠先前在校内生产性实训中获取的一点经验,根本无法完成。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训练模式开发必须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依据,与学生的生产性实训挂钩,这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4]。

[1]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2]邹国文.高职院校计算机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1):228-229.

[3]金卫东.基于工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1):82-83.

[4]陈章兵,严薇,杨柳.高职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2):72-74.

猜你喜欢
生产性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