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由来及功能主治

2012-10-19 14:22陈瑞生陈相银张露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叶草县官麻黄

文◎陈瑞生 陈相银 张露露

▲木贼麻黄

▲木贼麻黄药材

有关于麻黄的记载,最早记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现代中医药文献记载,麻黄具有很好的发散风寒的功效,《中国药典》(2010版)中对其所述: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咳喘,风水浮肿等病症。

麻黄名字的由来

从前有个挖药的孤寡老人,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决定让徒弟另立门户,在徒弟临行前,师傅一再告诫徒弟说:“无叶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千万不要把药弄错。”徒弟虽然嘴上答应了,但心里却很是不以为然。

师徒从此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变得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他就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病人。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40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有所悔悟。他找到师傅认了错,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茎干燥后为黄绿色,才又改叫“麻黄”。

麻黄原植物的特征

麻黄原植物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草质茎。

草麻黄草本状小灌木,高20~40cm。木质茎匍匐;草质茎直立,节明显,节间长2~6cm,直径1~2mm。叶膜质鞘状,下部约1/2合生,裂片2,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常向外反卷。雌雄异株,雄球花3~5聚成复穗状,顶生;雌球花阔卵形,常单生枝顶,成熟时呈红色浆果状。种子常两枚,卵形。花期5~6月份,种子成熟期7~8月份。生于山坡、平原荒地、河床等处,常成片丛生。

中麻黄小灌木,高40~80cm。草质茎节间长3~6cm,直径2~3mm,鳞叶下部约1/3合生,裂片3 (稀2) ,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雄球花数个簇生于节上;雌球花3个轮生或2个对生于节上,种子通常3粒 (稀2粒)。花期5~6月份,种子成熟期7~8月份。生于海拔数百米至2000米的干旱荒地等处。

木贼麻黄小灌木,高70~100cm,木质茎直立或斜上生长,上部多分枝;草质茎对生或轮生,分枝多,节间长1.5~3cm,直径1~1.5mm,常被白粉。鳞叶下部约2/3合生,裂片2,钝角形,不反卷。雄花序多单生或3~4个集生于节上;雌球花成对或单生于节上,种子通常1粒(稀2粒)。花期6~7月份,种子成熟期8~9月份。生于干旱荒地、多砂石的山地等地方

一般于每年秋季割取绿色草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切段供药用。

猜你喜欢
叶草县官麻黄
濒危珍稀野生植物独叶草的应用价值及保护措施
缩写《聪明的县官》
县官对“员外”忌惮为哪般?
县官断案
花光卉影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世珍国宝”独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