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否定、文化、经济、地缘初探

2012-10-19 13:02杨秀珍
关键词:英国语言经济

杨秀珍,佟 玲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中英否定、文化、经济、地缘初探

杨秀珍1,佟 玲2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运用语料库的检索工具对中、英两部小说中的否定词进行检索,发现英文小说中的否定词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使用频率上都明显高于中文小说,造成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经研究发现,这种语言现象主要源于英国人文地理、生存环境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政治及文化差异。

否定词;人文地理;经济;文化;语料库

一、引言

“否定”作为一种人类交际中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一直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多年以来,“否定”在两个领域里很受重视:逻辑学和语言学。在逻辑学中,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一些近代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都对真值条件有深刻的研究。在语言学中,否定的概念要比在逻辑学以及哲学中更复杂一些,因为在语言学中,否定会涉及否定的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很多学者都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否定词进行过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否定词的否定范畴,否定中心,句子否定或局部否定等否定形式。还有学者关注中、英两种语言否定词的翻译技巧。

以语料库作为检索工具,对英文版的《傲慢与偏见》与中文版的《京华烟云》中的否定词进行检索和统计,发现两种语言的否定表达有很明显的差异。英文不仅在否定的表达形式而且在使用频率上都大大高于中文。追根溯源,似乎这种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文化、经济和地理渊源,但类似的跨学科研究却几乎无人涉及。

二、作品的选定

选取了英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中文小说《京华烟云》作为研究内容和材料,主要考虑到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篇幅对应。由于本研究的中心议题是中、英否定形式及使用频率的差异,对文本的长度有一定的要求。文本越长,词量越大,使用语料库检索后的结果就越能客观地反映语言的实际应用情况,结论也就越科学。《京华烟云》和《傲慢与偏见》都是长篇小说,字数都在10万以上,符合对本文长度的要求。

第二,语言对等。《傲慢与偏见》虽然出版于19世纪,但使用的语言已属现代英语,因此,相应的汉语小说应该是中国清朝之后的现代白话文。20世纪,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坛的名作多是散文,中、长篇小说很少,因此,中文小说的选择范围变得非常狭窄,只有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能够与之匹配。

第三,主题对等。人类表达不同情感时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在比较文本的选择上要尽量限定主题范畴,用表达相同主题的语料进行研究可以保证结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首先,两部作品的结局都比较圆满,属于喜剧类型。其次,两部小说的题材相似,都是以描写中上层阶级家庭中几对青年男女的婚姻为主线。

第四,作品的地位以及作者的名气对等。这两部作品在各自的文学史上都是经久不衰的文学精品。《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很重要的女性作家。2000年,BBC曾做过一个“千年作家评选”活动,简·奥斯丁排名第二,而且,她是前十位里唯一的一位女性作家。这位女性堪称英国的骄傲。林语堂先生学识深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多部重要杂志的主要撰稿人。有很多人称《京华烟云》为现代版的红楼梦,可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三、研究结果

(一)语料库检索结果

表1是通过WordSmith4检索工具检索后的结果,主要涉及的是两部作品中的总词数,否定词词数,以及否定词词数占文章总体词数的比例。从表1不难看出,《傲慢与偏见》中否定词的使用频率占小说总词数的3%,是《京华烟云》中否定词使用频率的1.9倍;也就是说英文小说中否定词的使用频率几近中文小说的两倍。

表1

(二)卡方检验

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了两部小说中否定词使用频率的显著差异。但是,由于两个文本字符总数不同,需要进行卡方检验。表2是卡方检验的结果。因为卡方检验的自由度df=1时,χ2=983,p<0.01,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英部本小说的否定词使用频率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英文小说中否定词使用频率如此之高呢?

人类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若想追根溯源,就不得不剖析语言植根的经济、文化和地理生存环境。

表2

四、原因分析

(一)地缘与经济

较早提出地理经济思想的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之一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系统地提出“地理环境决定论”(张雁深,译,1961),认为自然地理条件对于一个民族的道德、风尚、法律性质和政体的建立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由于受制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孟德斯鸠的论断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无人能够否定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形成所起的不可忽略的作用。英国当然也不例外。

1.英国的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

英国的东南部为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虽然北部和西部及北爱尔兰大部分地区是高地,但绝大部分土地都可进行农业开发。英国全境河流密布,又由于处在大西洋暖流之中,英国虽然纬度较高,但全年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对农业生产极其有利。早在远古时期,只要有耕地,农户就可以独立耕作,生存。这种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耕作模式,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英国人最初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即使是在封建社会,英国的农户也拥有一定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所以,英国的封建社会与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帝国在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2.从农业到工业

13世纪中叶,农民个人财富的独立发展,使得大部分农民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侯建新(2005)称这个时期为“农民市场”时期。期间,农业产品的极大丰富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同时,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把很多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

亚当·史密斯(谢祖钧,译,2007)曾经指出过,农村产品增加的剩余,是社会财富增加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经历了农业充分发展和繁荣之后,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都逐渐走向市场化。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可以说无论那一次政治革命,都不如工业革命那样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面貌。工业革命使英国从一个小岛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日不落帝国;个体主义价值观也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而得到巩固和发展。

3.海外贸易

英国是个岛国,是个典型的海洋性国家,早在16和17世纪就先后击败当时的航海大国西班牙和荷兰,成为最大的航海国家。海运的便利条件,促使人们有了向海外开拓的野心。以强大工业作为后盾,英国大肆对外侵略,一度占据了比本土大150倍的海外殖民地,并把遍布世界各地的这些殖民地变为它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分析英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亚当·史密斯不可小觑。他在《国富论》(2007)中提出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概念,对英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由经济”主张国家对经济采取放任的态度,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国家不去干涉。自由竞争可以使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率,从而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在对外贸易上,亚当·史密斯也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和限制。在19世纪,亚当·史密斯的经济自由理论思想在英国得到了完全彻底的实施。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也为英国的个体主义价值观注入了更浓厚的自由主义的色彩。

(二)经济与文化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上层建筑。

1.经济与政治文化

英国处于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之中,航海业尤为发达。英国的工业、海上贸易的发展,以及“自由经济”观念的发展,无疑对英国的政治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益的分配必然会存在不公,从而导致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发生在国王与贵族之间。1215年6月,英国爆发大规模起义,约翰王在万般无奈之下接受了诸多贵族的条件,签署了《大宪章》。英国人崇尚自由,为了争取自由民主和公民权利,英国人在其他国家还处于专制王权统治之下时,就开始了为自由奋斗的革命。《大宪章》的签署本身就是英国传统的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的体现和必然。《大宪章》迫使国王承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并使这些权利有了法律的保障。《大宪章》所包含的自由和民主思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得到巩固和发扬,最终使英国成功建立了君主立宪体制。自由和民主自此成为了资本主义政体的灵魂。

2.经济与思想文化

思想观念是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折射。经过几个世纪的物质和精神积累,英国不仅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同样传播到了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第一次催化了人的自我意识,并把其归结为人性的回归,称之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生而具有“人的尊严”、“自由意识”和“自由个性”。无疑,这不仅与英国人民自古以来争取自由的思想不谋而合,而且对英国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国的海洋性经济特点也决定人们不得不长年面对海洋不可知性的考验。海岛民族征服海洋、征服自然的生存毅力和斗志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这是一场为生存而战的永不停息的抗争。勇猛、开放、向往自由构成了他们的民族性格。善于开拓的英国人,不会固步自封,而是经常漂洋过海去寻找新大陆。同时,居住在沿海地带开放环境下的英国人,由于经常与外界交流和竞争,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1936)所言,濒临河海的民族“精神勇猛”,有“活气”,敢“进取”。外向型思维使他们有着求新、求变、自由和民主的思想文化。

(三)文化对英语否定的影响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作为人类文化行为的一种方式,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文化影响和塑造着语言;另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能够使文化中各要素都在语言中表现出来。所以说,语言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语言上的特点也可以在其文化体系中找到渊源。

1.英语“否定”的文化原因

通过总结分析近代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图书馆藏书章,对于完善中国近代图书馆的研究,促进当前高校图书馆制度发展,创新思路,使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给予启迪和借鉴。

Hall(1976)曾经把文化分为高语境(high context cultural)和低语境(low context cultural)。高语境国家中,人们说话比较含蓄,交流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都隐含在交流的背景中;而在低语境的国度里,语言比较直白,只有很少语义信息隐存在背景知识中。

英国的地理、经济、政治和文化决定了英国人崇尚个体主义和民主自由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无疑将英国置于低语境民族的范畴。所以,英国人在语言的交流中青睐于比较直白和清楚的表达方式,会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的赞许或否定意愿,不用拐弯抹角,否定词的使用频率自然而然就比较高了。

2.英语“否定”的多样性

英语的否定形式极具多样性;因此,在数量上比汉语多很多。汉语的否定形式一般仅限于使用否定副词,如“不、无、非、未、别、甭、莫、勿、毋、没、未”等。而英语中表示否定意义的词除了最常见的 not和no之外,还有nobody,non,none,nothing,never,hardly,scarcely,rarely,barely,little,seldom,too…to,little,few,without,neither,nor,nohow,nowhere等等。除此之外,英语也常用前缀和后缀来表示否定。如un-,dis-,in-,im-,i1-,mis-,mal-,ir-,-less等等。

英语的句法否定形式也具多样性。仅举几例。

They do not go to school today.(否定动词)

Nobody cares his feeling.(否定主语)

It is hopeless.(否定表语)

She knows nothing about it.(否定宾语)

I just have little money.(否定定语)

3.英语“否定”的内敛特点

海洋经济的艰难不仅造就了英国人民的勇猛性格和自由民主的思维观念,也给英国的民族精神中奠定了忍耐、稳重的特点。用双重否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肯定的语义内容或强烈情感,便体现了英语“否定”的内敛特点。《傲慢与偏见》的第三章中有一句话:

Catherine and Lydia had been fortunate enough to be never without partners.

译文:凯瑟琳和莉迪亚很幸运,舞会上总有舞伴。

此句中,原文使用了never和without的双重否定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义,这无疑会使小说中否定词的数量增多。

五、结语

综上所述,英文中否定形式以及否定频率较高不仅仅是语言的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文化的不同,是英国的地理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文化的作用决定了英文中否定形式较多,并且使用频繁的语言现象。

[1]Hall,Edward.Beyond Culture[M].New York:Anchor press,1976.75-90.

[2]Li Wenfeng.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eg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5):57-78.

[3]Quirk,R.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2.996-1002.

[4]费孝通.文化论[M].[英]马林诺夫斯基,原著.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53-58.

[5]顾嘉祖.试论语言的吸收,同化功能与民族文化心理[J].外语研究,1987,(3):1-8.

[6]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135.

[7]林纪诚,俞青海.语言与文化综论[J].教学研究(外语学报),1989.1-8.

[8]刘金源,洪霞.潮汐英国人[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9]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C].北京:中华书局,1936.

[10]林立译.傲慢与偏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11]谢祖钧,译.国富论[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158-160.

[12]杨艺.从中国地缘文化看中国人“和为贵”的平和心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13]张雁深.论法的精神(上册)[M].[法]孟德斯鸠,原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61.225-248.

猜你喜欢
英国语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英国的环保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语言是刀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英国圣诞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