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生长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以武夷山黄红壤为例

2012-10-20 09:49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许慧琼
河南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毛竹林红壤武夷山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许慧琼

毛竹林生长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以武夷山黄红壤为例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许慧琼

毛竹是亚热带地区的主要竹种,也是我国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用途最广、开发和研究最深入的优良经济竹种。毛竹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因此,研究毛竹生长的土壤环境,对于保护毛竹生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武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处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的东部,范围大致为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 ,总面积56 527 m2,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该区山脉平均海拔1 000~1 100 m,北段地势最高,主峰黄岗山海拔2 158 m,是我国东南部最高峰,号称“华南屋脊”;最低海拔350 m。地势起伏剧烈,高差悬殊,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形成多种多样的小生境。年平均气温13 ℃~19 ℃ ,年平均降水量1 600~2 200 mm,局部地区高达3 0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0%~85%。区内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和山地草甸土。

二、土样的采集处理和实验方法

1.土样的采集处理。实验中,挖取武夷山黄红壤带中庙湾的普通黄红壤和坳头的棕化黄红壤这2个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土壤,记录剖面点的成土环境,如地质地貌、气候、生物等特征;观察其剖面形态特征并进行分层记录,对每一剖面,由下向上用比样盒采集每层土样,以便进行室内观察;并用土样袋采集每层土壤带回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

2.实验方法。试验中采用中国土壤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色;以1∶5土水比用奥利龙818型酸度计测定pH值;用甲种比重计法测定土壤的机械组成;用速测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用Excel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三、试验结果分析

1.成土环境比较。庙湾与坳头海拔700 ~ 1 050 m,均处于武夷山地带性土壤的黄红壤带,其成土母质相同。由于海拔都在950 m左右,气候条件相当,且都位于坡度约40°的中山坡地,只是两地的植被条件存在差异,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黄红壤。

在庙湾,植被多属于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并且有人工开垦的茶园及栽培的杉木、毛竹,竹阔混交或竹杉混交覆盖,发育黄红壤;在坳头,以毛竹为主的植被类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黄红壤,研究中将其命名为棕化黄红壤。前者地带性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后者在人工维持下形成了具有单一优势种的纯竹林,以人工植被为主,形成杉木、茶和毛竹等相结合的植被类型。

2.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现有的毛竹林集中分布在实验区,其中约80%为人工经营,15%划入核心区受到保护,5%为天然毛竹混交林。本文,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武夷山黄红壤带的2个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具体对比分析见表1和表2。

表1 黄红壤和棕化黄红壤的部分物理性质比较

表2 黄红壤和棕化黄红壤的机械组成与部分化学性质比较

(1)从土壤的剖面结构来看。普通黄红壤和棕化黄红壤的剖面结构都有三层。普通黄红壤的剖面结构为A–B–C,土壤结构按粒状–块状–未风化母质逐层变化,总体呈黄色偏红,颜色较亮,分层明显;棕化黄红壤的剖面结构为Ah–AhB–B,土壤结构按粒状–小块状–块状逐层变化,剖面呈黄棕色,颜色较暗,分层不明显。

(2)从土壤的机械组成来看.棕化黄红壤各层次的的黏粒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黄红壤,而后者的粉黏比则偏大。对于同一个剖面,普通黄红壤的黏粒含量由A层到B层增加,由B层到C层减少;而棕化黄红壤则黏粒含量随着剖面的加深逐渐降低。

(3)从土壤酸碱度的数据分析来看。棕化黄红壤各层的pH值均小于普通黄红壤。对于同一个剖面,普通黄红壤的pH值变化较大;并且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棕化黄红壤的pH值在5.2上下波动。两种土壤整体都呈偏酸性。

(4)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分析来看。棕化黄红壤各层有机质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黄红壤。对同一个剖面而言,棕化黄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变化速率小于普通黄红壤的变化速率,其有机质含量由Ah层的34 g/kg逐渐过渡到B层的24 g/kg,而普通黄红壤有机质含量则从表土层(A层)的20 g/kg直接降到了B,C层的4 g/kg。

四、结论

在相似气候、地形、相同母质和土壤条件下,所覆盖的植被类型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土壤理化性质除与其成土母岩、气候和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外,植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笔者通过对庙湾普通黄红壤与坳头棕化黄红壤理化性质差异的比较,得出棕化黄红壤是在人工纯竹林的影响下形成的结论。毛竹林竹鞭穿插,须根根系发达,对土壤的化学、生物风化作用相对较强,使棕化黄红壤黏粒含量普遍高于普通黄红壤;有机质由上层被带到下层,层次过渡不明显,使整个土层颜色变深;植被竹鞭、根系发达、枯枝落叶参与多,加上人工维持,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使棕化黄红壤中有机质含量远远高于普通黄红壤。

另外,人工纯林对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颜色、土壤孔隙度等理化性质也具有不同层次的作用。植被通过根系活动、枯枝落叶分解、植物有机酸的分泌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土壤的成土过程,造成了棕化黄红壤与黄红壤在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pH 值等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

通过研究毛竹林生长的土壤环境,对普通黄红壤与棕化黄红壤的这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查明了不同的植被条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可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毛竹林红壤武夷山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自然封育条件下毛竹林内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变化研究
初探热脱附技术在有机污染红壤修复的应用
大美武夷山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风雨廊桥——武夷山馀庆桥
不同坡位对毛竹林小气候及地上生长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赤红壤稻田区肥力的影响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