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创新”破解日语透支现象*
——基于洪堡特语言创造性理论的分析

2012-10-24 02:12桑凤平
外语学刊 2012年2期

桑凤平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语言创新”破解日语透支现象*
——基于洪堡特语言创造性理论的分析

桑凤平

(重庆大学,重庆 400044)

语言的创造性来源于洪堡特对语言本质的思考。洪堡特注意到语言的活动性和创造性特征,坚持用发生、生成和变化的观点去看待语言,认为语言存在的价值在于使用者的创造性。日语的发展遵循创造性思维规律,广泛吸收多元化语言资源,有效补偿语言透支的缺憾,以期实现语言自身的丰富与发展。

语言创造性;日语透支;补偿

The concept of language openness originated in Humboldt’s theory concerning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Humboldt pointed out the arbitrariness and creativity as to the characters of language and insisted that the essence of language should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a process of occurring, generating and evolving. His belief was that the value of language lies in the creative use of language. In accordance with Humboldt’s idea, the Japanese language absorbs extensive and diversified languages’ resources with open mind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e vacancy within the Japanese language and make use of these resources to finally promote the diversity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its language.

1 语言创造性理论

人类的语言处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开放性与创造性是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平台。威廉·冯·洪堡特论述的语言理论精髓,在于语言的创造性特征。他认为,语言绝不是一个实体或已完成的事物,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活动,具有活动性和创造性。从活动性来看,“语言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姚小平 2006:21),是无数具体思想表达的综合投影,是连续进行、永无止境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它的真正意义只能是发生学的,即动态的、开放的。从创造性来看,语言是一种不间断的创造性活动,活动的目的是把声音转化为思想载体,是说话者能够无限地运用有限的符号来表达的手段。活动性与创造性体现了语言不断进步的特征,反映了语言的创新性要求,语言拒绝封闭,语言要不断更新。语言具有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生成的特性。语言是一个变化生长中的有机体,每一种语言都具有从自身内部进行创造、自我生成的生命原则。了解语言的创造性特点,是了解日语大量使用外来语,并出现“网络语言”的前提,也是探寻日语多元变化发展的钥匙。

2 日语透支现象

“日语透支”是借用经济术语来表达日语面临缺失、窘迫,从而补救不足的状况。“二战”之后,日本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语言也随着社会生活的转变而产生创造性活动,出现日本大量使用外来用语、大量流行不规范用语和不断扩大日语词汇的补救现象,以补充、替代、拓展和升华日语自身的不足。日本几乎每年都要出版新外来语辞典,日本人的语言学习长期处于紧迫状态,体现出日本人对语言文字变化的关注。不仅如此,日语的表达还存在多种语言混合的现象,多种功能的叠加,汉字越来越多,英语单词越来越多,甚至俄语、法语等单词也不断增加。例如,“カラOK”就是在一个单词中使用两国语言,是典型的语言透支补偿现象。正所谓短缺既是需求,又是动力。日语透支也为日语的丰富提供了平台,成为日语快速发展的动力。

2.1 功能性透支

洪堡特指出语言“活动功能”的力所不及现象。当原有语言对新事物、新现象无法准确、形象地表达时,就出现思想表达上的匮乏现象,即“活动功能”的力所不及。这时,亟需采用借用、代用或重组语言的形式来代替或创新其表达功能。功能性透支是指在社会快速发展中语言表达出现的一种空白、短缺现象。如近年来日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超+形容词”模式。“超~”在日语中常用于口语, 是“非常、特别” 或“超级”的意思。如“超格好いい”意为“超级潇洒、超级帅、超级酷”,“超かわいい”意为“超级可爱,特别可爱”,是影视界和年轻人爱用的词语。使用“超~”给人以时尚、活泼、俏皮的感觉,追求语言时尚的日本年轻人现在已经很少用“とても、非常に”等来表达“很、非常”之意。看似急不择言的张冠李戴现象,却及时弥补了既仓皇又狡黠的语境。一个“超”字在年轻人中被广泛借用,并被赋予新的语义。

2.2 结构性透支

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往往缺少整体感,带来表达结构上的分散和牵强。一个原本完整的词语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时尚,要打破词语原有的结构模式,进行重新组合、调整,进而合成,甚至碎片化,以作为新的词语出现,这种现象可看作结构性透支。日语中这类词语的例子很多,如:“でき婚、空オケ”等。“でき婚”是由“出来てしまった”(怀孕)的口语省略形式+“結婚”重组而成,意为“奉子成婚”。类似的说法还有“出来ちゃった結婚、おめでた婚、授かり婚”等。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生活观念变得更为开放,未婚先孕、未婚先育的现象在日本司空见惯。“空オケ”一词中的“空(から)”日语原意是“空、无”,“オケ”是“オーケストラ(orchestra)”(管弦乐)的省略,“空オケ”是将两个词省略、结合为一词,表示没有歌词的音乐,汉语音译为“卡拉OK”。新颖、简洁的词语表达一个新事物、新语意,成为新的表达方式,主动或被动地完成一种创造,从而为人们所认同。

2.3 领域性透支

领域性透支是指在信息传递与沟通过程中,某些领域的词语表达对涌现出的大量新事物应接不暇,出现短缺和窘迫。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兴起与普及,造成日语在这个领域的严重透支,不得不从其他语言中大量借用和拼装。这时的外来语为日语的透支提供支持和补充。所谓外来语,“就是用片假名音译而成的外语,有时我们也把它称为片假名词汇”。(靳卫卫 2004:149)也“是从外国语言中吸收、同化,作为日语使用的词语”。(闫志章 2010)我们认为日语外来语的产生和不断扩大符合洪堡特的“内在语言形式”理论。在洪堡特看来,人类精神有着普遍性和共同性,人类各种语言有着统一的内在形式,这种内在形式的统一性并不妨碍各民族的语言形式有个性化的体现。(黄涛 2011)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引进外来语最多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片假名的便利性。日语外来语已充斥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某些专业领域。如今从事技术性工作,离开领域性的外来语可谓寸步难行。单以计算机行业为例,常用词语俯拾皆是,这种透支及其补充是日语本身难以承担的,可以说基本上是将一个领域的技术表达简单打包拿来而已。几乎在假名的每一行都可以查到计算机领域的外来语。如:アイコン(图标)、アウトプット(输出)、アカウント(账号)、アクセサリ(附件)、インストール(安装)、インターネット(因特网)、イントラネット (局域网)、インプット(输入)、ウィルス (病毒) 、ウィンドウ(视窗)、エスクプローラ(资源管理器) 、エディタ (编辑器) 、エラー (错误)。

2.4 语境性透支

语境性透支是指在某种环境下,当语言无法满足沟通意愿时,需要借助具有传递信息功能的其他方式,如肢体语言、面具语言等进行形象表达。肢体语言和面具语言同文字表达一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日本民族具有含蓄、暧昧的性格特征,因而在人际交往中更注重语境性补偿,通过旁敲侧击、察言观色达到“以心传心”的沟通效果,以便更有效地维持个人在集团中的角色、在社交中的地位。虽然日本人常以沉默为表达方式,却并非缺乏观点,而是在无意中强化语境效果。日语的“音姬(おとひめ)”一词,来自“乙姫(おとひめ)”的谐音,是日本女性公共卫生间内挂在门上的贴心小装置,当入厕的人一按上边的按钮,便会发出宛如小溪的潺潺流水声,以此声音掩盖自己可能给周围人带来干扰的声音。“音姬”的发明与使用,令人深感借助语境转变妙用的功效,弥补了在这种语境下语言的窘迫和欠缺,也体现出日本人细致入微的语境意识。

2.5 符号性透支

符号性语言的透支及其更替,与计算机语言及IT工具相辅相成,一方面起到拉近沟通距离、弥补语言交流不足的作用,另一方面快餐化的表达方式却令年长者不知所云,颇感费解,甚至出现沟通上的代沟现象。

3 应对日语透支现象的对策

3.1 展开语言创造性思维

洪堡特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体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都具有相应的完整性和自足性。这种完整性和自足性使语言具有社会功能,以适应社会成员的交流需要。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交际需要。世界语言的开放性、创造性特征,要求语言不能囿于自己的小天地,必须通过自身的不断进取,及时吸纳新的成份,来满足新的思想表述的需求。同时,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话语体系的交融,促使创造性语言得以发展,为破解日语语言透支的难题提供有利的条件。网络时代的最大挑战是虚拟语言层出不穷,这些语言的产生有匿名性、针对性和及时性特点,往往能很鲜明地解释一种现象或事物,是丰富语言体系的土壤和动力。如日语的“爆睡、毒男、御宅族”①即是如此,将语言发展中的借喻、隐喻灵活运用到生活之中,又在网络上得以普及,具备平民意义,一旦纳入语言体系,很快得到社会认同。换言之,创造性思维下的网络活动,已经成为日本语言发展的“词汇库”,形成日语自身发展的基础和规律。

3.2 借用多元化语言资源

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力地推动各种语言的发展和交流,出现多种语言并存共生的局面。多元化语言形式主要体现在:文字语言、网络语言、动漫语言、声音语言、影视语言、符号语言、肢体语言、外来语言等,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语言大家庭的丰富,是洪堡特关于语言活动性、创造性效果的集大成。洪堡特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人从自身中创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种行为,他也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道樊篱,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樊篱进入其内,才有可能摆脱母语樊篱的约束。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说,学会一种外语就意味着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立足点”(洪堡特 1999:45-46)。作为一种规律的认识,日本在语言创新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去甄别各种语言资源,将那些有利用价值的临时性语言大胆纳入稳定的语言体系中,使多种语言并存的新的日语体系逐步形成并沿着持续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语言发展的与时俱进。随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日本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积极吸纳有利于文明进步的语言,使其得到积极扩充和普及。而对于有碍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已失去生命力的语言则不吝淘汰,从而维系语言体系的完整和进步。如日本的各种语言班遍及城市各个角落,日本人的用语已无单纯语音可言,语言混用、文字通识成为日本人的新的学习标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日本语言透支之憾,同时也将语言的发展推上一条实用之路。

3.3 积极倡导健康规范语言

作为政府行为,强化并积极倡导健康、规范的语言,可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对于语言透支现象出台相应的对策,做好协调工作,比如每年举办新语大赛,评选人气最旺的流行语活动,举办健康、规范词语大赛,尤其实行双语教学、外语授课等。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当年日本的国情世态。如2009年是“新”字,表示执政党换届;2010年是“暑”字,表示当年很热;2011年虽因地震灾害有“灾”字竞争,但日本还是选择了“绊”字,借助其“纽带、联系和牵挂”的字义,表明日本国民的守望相助,共度难关的愿景。这些举措有力地唤起全民参与并关注语言发展的意识。其次,利用语言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积极推动语言发展,针对具有积极意义的新词语给予及时、大力的宣传,类似“音姬”这种既有文明内涵,又有新颖意味的词语的积极推广,调动起民众参与发明创造健康新词语的热情。再次,注重推动媒体语言的规范化、健康化,使之成为净化语言,促进语言和谐发展的崭新途径。同时,语言文化领域通过汇集各类、各种语言,逐步建立丰富多彩的语言库,对同一事物表达选择多种语言方式,补充和完善日语固有表达的不足,赋予目标交流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式。

4 结束语

语言的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精神表达的一种基本特性,它使话语者能够无限地运用其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符号,应对各种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从而防止和弥补个体语言透支现象的出现。洪堡特特别强调语言是思想的创造,认为两者同时产生,密切相关,构成人类智力发展的两个方面。“语言恰当的发展进程与人类智能的发展进程有一种天然的和谐关系。思维的需要在人身上唤醒语言,因此,从语言内部生成的一切也必然促进思维顺利地进行。”(张如奎 2010)这启发我们把握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从语言发展的历史来看,外来元素的使用、历史创新和时代创造、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的改变,究其原因,都是基于人们思维的创造性。这种特性是语言内生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价值所在,是语言不断演变并持续发展的活力所在。在全球化背景下,扩大交流已成为各国语言发展的自身要求。但语言发展的滞后性、被动性特点,使各国语言资源都有捉襟见肘和供不应求的现象出现。因此,要深化对洪堡特语言创造性理论的认识,在不同民族语言之间,在不同国家语言之间相互借用、融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能有效弥补语言的不足,还是丰富人类思想的积极举措,进而主动防止和减少语言透支现象态势的加剧。

注释

①爆睡:深睡,酣睡,一种比熟睡睡的时间更长的睡眠。

毒男:指缺乏异性缘的单身男性,源自日语谐音的“独男”(独身男性)一词。

御宅族:广义上,指对一种特定事物疯狂迷恋的人。狭义上,指对动漫迷恋到无以复加的人。

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黄 涛. 语言从精神出发——洪堡特的语言学价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1999(6).

靳卫卫. 走进日本——透视日本语言与文化[M] .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4.

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89.

姚小平. 语言文化十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闫志章. 由日语外来语透析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特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9).

张如奎. 新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中的语言内部形式论分析[J]. 外语学刊, 2010(3)

http://tj.yuloo.com/xyz/riyu/2011/71683.shtml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20024627

2012年第二届英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继华中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联合主办的2011年“首届英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之后,由宁波大学主办的2012年“第二届英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2年11月9日至11日在宁波大学外语学院举行。现将会议论文征文通知如下:

一、大会主题:1、英语词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英汉语词汇的静态与动态各类现象研究;3、英汉语词汇的共时与历时各类现象研究;4、英语教学中的词汇研究;5、词汇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交叉研究

二、会议时间:2012年11月9日报到,10-11日举行会议,11日下午文化考察。

三、论文要求:

1、论文摘要截止日期:2012年9月30日。

2、摘要要求:中英文摘要(300字左右)请附加如下信息:论文题目、关键词、作者姓名、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

3、投稿地址: 论文摘要发送至贺爱军老师的邮箱(heaijunnbu.edu.cn)。我们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采用。本次会议参会论文将择优结集出版,拟在论文集发表论文的同志请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论文正稿发送至贺爱军老师的邮箱( heaijunnbu.edu.cn ),论文格式参照 《外语教学与研究》,经专家评审后择优交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

“LanguageOpenness”MakesupJapaneseLanguageVacancy—AStudyBasedonHumboldt’sTheoryofLanguageOpenness

Sang Feng-p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 China)

language openness; Japanese vacancy; compensation

H0-05

A

1000-0100(2012)02-0073-4

*本文系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及路径选择-日本模式对重庆的借鉴”(ZDKTB12001)的阶段性成果。

2011-08-10

【责任编辑孙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