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中国女排主动得分能力分析研究

2012-10-25 06:46陈雅春
运动 2012年17期
关键词:强队快攻中国女排

陈雅春,章 磊

(1.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3;2.惠贞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教练员天地

近2年中国女排主动得分能力分析研究

陈雅春1,章 磊2

(1.宁波体育运动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3;2.惠贞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通过对中国女排参加的2010年第16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和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主动得分包括发球、进攻和拦网3个方面进行调研与分析,与部分外国强队对比,找出存在的优势与差距,归纳出相关对策,为中国女排在今后的训练和备战奥运会提供一定参考。

中国女排;主动得分能力;分析研究

第16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于2010年10月在日本举行。作为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奥运会双料冠军的中国女排仅名列第10名,在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1场未胜名列第8,比赛状态和成绩均不如人意。鉴于此,对中国女排主动得分能力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中国女排在今后的训练和备战奥运会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近2年中国女排主动得分能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女排进攻的有关资料,了解中国女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1.2.2 录像统计法中国女排与所有队在比赛中的发球、进攻和拦网的主动得分手段特别是对进攻中一攻和再攻中的战术运用及效果进行分类统计。我们把起跳后有扣球动作,并完成进攻的球作为进攻。将进攻效果分为得分、一般和失误3种。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好的发球可以直接得分,也可以破坏对方的一传,抑制对方一攻的发挥。发球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排球发展的特点,发球效果的好与坏,已成为直接左右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女排发球得分、破攻率、失误率均低于外国强队,不具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中国女排和外国部分强队对比,发球不具优势,而在录像观察中发现,外国部分强队在发球时比较有针对性,在不同的轮次找不同的队员发球,目的是减少中国女排接发球队员参与快攻的机会,减轻本方拦网队员的压力。

2.2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拦网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2可得知,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对比,拦死率、有效拦网率均低于部分外国强队,而拦失率则高于部分外国强队。经检验,各种拦网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说明中国女排在拦网的技战术、拦网的判断、取位、移动拦网手型及拦网队员之间的配合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要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

2.3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一攻效果对比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排一攻得分200分,得分率为39.5%;部分外国强队得分268分,得分率为48%。中国女排一攻失分106分,失误率19%;部分外国强队失分70分,失误率12.5%,经检验,两者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这说明中国女排一攻的得分能力比部分外国强队差。

表1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发球效果对比

表2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拦网效果对比

表3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一攻效果对比

表4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再攻效果对比

中国女排在一攻战术运用中,强攻运用次数的百分率低于部分外国强队,快攻运用次数的百分率高于部分外国强队,两者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强攻扣死率对比,中国女排低于部分外国强队,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中国女排一攻中快攻扣球次数315次,得149分,得分率为47.3%。而世界部分强队扣球次数239次,得126次,得分率为52.7%,高出中国女排5.4百分点,不具显著性差异。以上数据说明,虽然强攻一直是中国女排的软肋,通过多年的努力,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还是落后于部分世界强队。同时,快攻扣死率低于部分外国强队,更谈不上优势。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引起我们极大重视。加上近几年的多次交锋,部分外国强队对中国女排的进攻战术逐渐了解并适应,有针对性地安排了相应的拦防布局,来抑制中国女排的进攻,这就要求中国女排的快攻战术有待于丰富,必须加强变化,提高力量和速度,才能保证快攻的优势。

中国女排的立体攻运用次数的百分率与部分外国强队对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扣死率、失误率上差异无显著性。表明中国女排在一攻中,能充分利用前排快攻的掩护,采用立体进攻,使一攻战术更为丰富。

中国女排的两次攻运用次数的百分率与部分外国强队对比,差异不具显著性,扣死率上差异无显著性。

2.4 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再攻效果对比分析

由表4可看出,中国女排再攻战术运用中快攻运用次数的百分率和部分外国强队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扣死率上差异无显著性。部分外国强队在再攻、强攻中后排进攻次数多于中国女排,表明部分外国强队在再攻中不只是单纯依靠前排队员的进攻,而是能充分利用其身高的优势,有意识地加强了后排的进攻。中国女排再攻中快攻、立体攻和两次攻的运用次数的百分率、扣死率和部分外国强队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中国女排发球效果与部分外国强队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发球不占优势。

3.1.2中国女排拦网效果与部分外国强队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拦网水平相当。

3.1.3中国女排一攻扣死率低于部分外国强队,得分能力低于部分外国强队。一攻中快攻失误率高于部分外国强队,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3.1.4中国女排再攻中强攻、快攻、立体攻和两次攻效果与部分外国强队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中国女排与部分外国强队再攻能力基本持平。

3.2 建 议

中国女排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应大力加强发球和拦网的训练,提高强攻水平的同时仍应坚持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要进一步丰富快攻战术,加强快攻战术的组合与变化,加强二传队员与攻手之间的配合,提高扣球的实效性。另外,还要加强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提高进攻的攻击性和稳定性,从而全面提高中国女排的整体进攻能力,使中国女排保持在世界排坛领先地位,力争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 1 ] 马金凤.雅典奥运会中国女排快攻战术分析[ J ].体育学刊,2005(5).

[ 2 ] 郭荣,张欢.第27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进攻战术效果的剖析[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

[ 3 ] 张欢.第9届世界杯中国女排进攻战术运用效果的分析[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 4 ] 李毅钧.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J ].体育学刊,2005(2).

[ 5 ] 郭希涛,任伟.第28届奥运会中外女排扣球进攻技战术统计与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

[ 6 ] 尹沛,王霞.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子排球队得失分情况的比较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05(3).

[ 7 ] 展更豪,姜春华.我国女排在第九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上后排进攻技术运用现状的分析[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

[ 8 ] 唐春芳,周凤桐. 第28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致胜因素分析[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 9 ] 李毅钧.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J ].体育学刊,2005(2).

G842

A

1674-151X(2012)09-02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9.013

投稿日期:2012-07-18

陈雅春(1963 ~),排球高级教练。研究方向:排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强队快攻中国女排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快攻战术对比与分析
浅析快攻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①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