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2012-10-26 07:10侯建心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3期
关键词:鸟氨酸血氨肝性

侯建心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侯建心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并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变化及血氨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降低血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于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门冬氨酸鸟氨酸;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于急、慢性肝病或各种原因的门-体分流(porto-systemicvenous shunting)所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死亡率较高,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1],但血氨升高仍然是HE的临床特征之一[2],在慢性HE的发病机制中氨中毒十分重要,因此降低血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选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肝性脑病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3]。其中男38例,女10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其中急性肝衰竭1例,亚急性肝衰竭3例,慢性肝衰竭7例,失代偿性肝硬化45例,原发性肝癌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以及肝性脑病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去除诱因、保肝、纠正离子紊乱、支持等治疗,给予支链氨基酸(6AA)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口服乳果糖或食醋保留灌肠,治疗组: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加入10%葡萄糖注谢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7 d,而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神志改变,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氨(NH3)的变化。

1.4 疗效判断 显效:24 h内神志恢复清醒,行为异常、昏睡、昏迷等症状消失,血氨恢复正常,2周内无再次发作;

有效:24~48 h内神志恢复清醒,行为异常、昏睡、昏迷等症状消失,血氨恢复正常,2周内无再次发作;

无效:48 h后神志恢复清醒,行为异常、昏睡、昏迷等症状反复发生,血氨未恢复正常,2周内肝性脑病再次发作,甚至死亡。

显效率和有效率总计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变化,见表1,治疗组降低血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氨水平比较(±s,μmol/L)

注:与本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24)178.6±6.4 36.2±5.2对照组(n=24)172.4±5.7 49.3±6.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组有2例患者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鸟氨酸过程中出现恶心、腹胀不适等不良反应,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时机体复杂代谢紊乱的情况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死亡率极高[4],HE的发病机制公认的有氨中毒学说,氨基酸代谢失衡学说,γ-氨基丁酸学说,假神经递质学说等,其中氨中毒被人为是肝性脑病发生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实验表明,氨不仅仅是诱发脑细胞减少甚至凋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还可以促进脑细胞减少甚至凋亡[5]。血中的氨来自于肠道细菌分解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嘌呤等物质产生,也可来自于肠细胞、肾脏、骨骼肌、心肌等处有谷氨酰胺酶分解谷氨酰胺成谷氨酸及氨而产生。正常情况下血氨的清除主要是在肝脏形成尿素,或在脑肝肾等组织中形成谷氨酰胺,或通过肾、肺等排出。各种原因所致氨的生成增多及清除减少均可引起高血氨。高血氨的神经毒性可引起脑组织、脑细胞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肝性脑病的神经和精神症状。因此,临床上减少氨吸收,促进氨排泄,加速氨转化,降低血液中氨浓度是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的重要措施。

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提供尿素和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谷氨酰胺是氨的解毒产物,同时也是氨的储存及运输形式,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尿素和谷氨酰胺的合成均受鸟氨酸、门冬氨酸及其他二羧基化合物的影响,鸟氨酸几乎参与尿素循环的活化和氨解毒的全过程,从而起到有效降低血氨的作用[6]。此外,门冬氨酸鸟氨酸还间接的参与了三磷酸循环及核酸的合成过程,它不仅能够提供能量代谢的中物,还能够加速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过程,提高肝细胞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从而有效的降低转氨酶,恢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7~8]。

[1] Gyr K,Meier R,Haussler J,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lumazenil in the treatment of portal systemic encephalopathy:adouble blind,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multic entre study.Gut,1996,39(2):319-324.

[2] 朱畴文.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新进展.肝脏,2002,7(S): 35-36.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026-2033.

[4] 李学文,高河源,林志荣.血浆内源性阿片肽与肝硬化外周动脉扩张及腹水形成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1997,17(5): 271-273.

[5] 刘远静.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8):921-922.

[6] 方荣,冯丽伟.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抗感染药学杂志,2009,9(6):199-201.

[7] 余维斌,王建宁.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56-57.

[8] 王宇明.肝性脑病的最新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 (5):261-262.

130062 吉林省肝胆病医院消化内科

本研究表明,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显著的降低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水平,缩短神志恢复时间,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从而阻断肝性脑病的发展,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鸟氨酸血氨肝性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重症乙肝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死率的影响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肉牛尿素中毒的诊治效果观察
门冬氨酸鸟氨酸盐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