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股市内幕交易秘辛

2012-10-27 04:35方鲲鹏
检察风云 2012年9期
关键词:切斯国会议员内幕

文/方鲲鹏

美议员股市内幕交易秘辛

文/方鲲鹏

Soft Corruption: Throw Them All Out

“把他们全部扔出去”

软性腐败(Soft Corruption),是指官员腐败但没有犯法;换言之,合法性腐败。

2011年,彼得·史威泽出版的一本书《把他们全部扔出去》,用大量事实披露了华盛顿国会议员普遍存在软性腐败。该书震撼了美国社会,使“软性腐败”这个词不胫而走,成了流行语。

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民选官员的某些财务信息必须公开,存储在公共数据库供查阅。尽管如此,查询公共数据库,如同访问令人生畏的迷宫,因为信息非常庞杂,而且常常需要申请才能访问。对一般民众来说,查询这些资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史威泽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研究的方向是国会议员和竞选资助者之间的关系。2010年春天,史威泽登录公共数据库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国会议员利用他们能接触内部资讯的特权,买卖股票牟取暴利。这令他非常吃惊,因为同样的行为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属于股票内幕交易,是要坐牢的。

史威泽决定做一个调查。他雇了八个学生,花了几个月时间,从公共资料库搜集国会议员们从2000年以来的财产申报表,从中整理出他们的股票交易记录。史威泽把调查目标主要集中在国会两党的领袖和几个主要委员会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史威泽写出了《把他们全部扔出去》一书。

2011年美国政府的借贷临近上限前,两党议员为提高贷款上限而进行的谈判,争吵不休,歹戏拖棚,股市随之波动不已。在普通股民蒙受损失之际,一些国会领袖和重量级议员,因具有操纵谈判、出尔反尔、预知谈判走向的能量,趁机大发股财。(图/CFP)

议员们享受股票内幕交易的特权

2008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处在金融海啸的大动荡中,美国政客们举行了一连串的闭门会议,争论是否应向市场注入“拯救”资金。当全世界忧心忡忡屏息等待华盛顿的决定时,美国众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共和党召集人斯宾塞·巴切斯(Spencer Bachus)以及他的同事们迎来了发财的好时光。

国会出台任何金融救市计划,首先要由众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推荐。在这时期,国会领袖和金融服务委员会成员,经常听取市场监管高级官员的内部简报,他们也随时可以同这些官员私下通电话,了解“行情”。

巴切斯不是一位富豪,手上没有什么股票。然而,现代股票市场妙不可言,即使没有实际拥有股票,也能炒股,这就是股票期权交易(Stock Options Trading)。

股票期权交易是指期权购买人付出一定费用(期权费)后,与股票经纪公司对某种股票达成协议,期权购买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无论股票市价如何升降变化,都有权以协议规定好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该种股票。期权主要有两个形式:一个是看涨期权;另一个是看跌期权。

看涨期权:期权购买人在规定期限内可以按合约价格购买若干数额的股票。当股票价格上涨时,他按合约规定的低价从股票经纪公司买进股票,再以市场价卖出,从而获利。由于盈利多少视股票涨价幅度高低而定,故称看涨期权。

看跌期权:期权购买人在规定期限内可以按合约价格出售若干数额的股票。当股票价格下跌时,期权购买人就从市场买入股票,然后按合约规定价格出售给股票经纪公司,由于这种情况下,期权购买人盈利大小取决于股价下跌程度,故称看跌期权。

执行期权买进卖出股票,不需要股票实际过户,而且名义上的买进和卖出也是同时发生,因此就不需要准备本金。用股权交易炒股,杠杆作用特别大,但风险也高。

期权费的高低,同协定价格、期限长短、买卖供求关系、市场行情等多种因素有关。说到底,这是一种赌博,如同开赌场的东家,股票经纪公司稳赚不赔。而赌徒就没那么幸运了,“金融业有一个重要法则,75%的期权没有执行,80%的期权交易赔钱。”

然而,巴切斯的期权交易成功率却超过67%。2007年巴切斯在股票期权交易上赚到的钱,相当于他的议员工资收入(国会议员年薪165,200美元)。在2008年7月到11月的金融海啸多事之秋,巴切斯就做了40多笔超短期的小额期权交易,期限往往是1到5天之间,赚进5万美元。而在同一时期,几乎所有著名的投资者,包括股神巴菲特,都损失惨重。

巴切斯炒股的几个例子:

9月18日晚7点,巴切斯出席了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作的一次市场简报。据保尔森的回忆,这次会议讲到金融危机将影响实体经济,股票市场有可能进一步下跌20%,通用汽车公司正面临破产等一系列外界还没觉察到的严峻经济形势;参加会议的国会议员个个惊得脸色如烟灰。

9月19日,巴切斯买了股票QQQ的看跌期权。QQQ是跟踪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中100支主要股票的市场指数股票,换句话说,他在做空市场。巴切斯花了7,846美元买QQQ期权,3天后获利接近100%。

巴切斯不光买整个市场的期权,即市场指数型股票的期权,他也买单个公司的期权。9月8日,财政部长保尔森接到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弗里·伊梅尔特一个电话,告诉他通用电气财务出麻烦了。两天后,巴切斯在一天内连买四笔通用电气的看跌期权,几天后获利超过一倍。巴切斯和保尔森至今都没有公开否认或证实,他们是否交流过伊梅尔特的电话内容,但是巴切斯在外界对通用电气的麻烦还不知情的时刻,大肆购买这个公司的看跌期权,确实很可疑。

而且,巴切斯购买股票期权有长期的可疑历史。《把他们全部扔出去》一书列举了他购买美国联合航空、微软、苹果、大众传媒等多个公司的期权,每一次时机上都很可疑。

国会议员中,并非只有巴切斯获利于内幕消息,而且从绝对值来看,他还不是从内幕消息中获利较多的一位议员,只是他做期权生意比较突出,即经常对市场和具体公司的涨跌行情下短期赌注;而他的同事们,通常是依靠内幕消息在危机中避免损失。

2008年9月20日,布什政府向国会提交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为了促使议员支持和批准这个方案,布什政府负责经济问题的高级官员在方案提出前后同国会重要人物举行了密集的会晤。除了以上所述的9月18日会议,9月16日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同国会重量级议员举行过另一次闭门会议。当时金融危机只不过使股票市场下跌了几个百分点,公众一般认为这次危机对整体经济影响有限。但是在该次会议上,保尔森和伯南克明确告诉与会者,公众的看法是错误的,危机的破坏远超出想象,联邦政府正在准备用巨资救援困境中的保险业巨头AIG集团,这个消息公布后必将令股票市场猛跌。

第二天,9月17日,众议员吉姆·马龙猛抛他拥有的90个不同公司的股票。他从这次抛售中获得了利润,但不算很多;而更重要的是,紧接着市场出现了狂跌,他得助于内幕消息,避免了大失血。

2008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处在金融海啸的大动荡中,美国政客们举行了一连串的闭门会议,争论是否应向市场注入“拯救”资金。当全世界忧心忡忡屏息等待华盛顿的决定时,时任美国众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共和党召集人斯宾塞·巴切斯以及他的同事们迎来了发财的好时光。(图/CFP)

需要指出,国会议员不仅是内幕消息的接受者,很多时候他们制定的政策,也是影响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凭借这种优势,他们可以在大众得知消息前,抢先一步购入或售出相应的股票,用这种不公平的方法牟取利润。

2009年国会在辩论奥巴马总统的健保改革方案期间,众院少数党领袖约翰·博纳(John Boehner,在2010年共和党成为众院多数党后,他顺理成章,成为众院议长)率领共和党同僚一度挫败了奥巴马的方案。在此前夕,博纳买进大量医药行业和保险公司的股票,在成功否决了奥巴马的初始方案后,这些股票都有大幅升值。

2011年美国政府的借贷临近上限前,两党议员为提高贷款上限而进行的谈判,争吵不休,歹戏拖棚,股市随之波动不已。在普通股民蒙受损失之际,一些国会领袖和重量级议员,因具有操纵谈判、出尔反尔、预知谈判走向的能量,趁机大发股财。

与玛莎·史都华内幕交易案对照

玛莎·史都华(Martha Stewart)凭借自己创办的玛莎·史都华生活媒体公司(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成为全美知名的“家政女王”。几年前,史都华涉嫌一件股票内幕交易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闲谈资料。

美国一个名为ImClone的制药公司,股票价格在2001年12月底猛跌,原因是该公司抗癌新药Erbitux的上市申请,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拒绝了。消息于12月28日(星期五)股市结束后向公众宣布,而在这之前ImClone公司的执行长给他的美林证券股票经纪人打了个电话,要经纪人卖掉他在美林的ImClone股票。这个经纪人正好也是史都华的经纪人,更巧的是,史都华也拥有ImClone股票。经纪人马上打电话告诉史都华,ImClone公司的执行长和他的女儿要出空在美林证券账户上的所有ImClone股票,建议史都华也跟进,卖掉该股票。

史都华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出清她拥有的3,928股ImClone股票。第二个股市日是星期一,12月31日,ImClone股票狂跌16%,因为史都华提前一天卖出,得以避免45,673美元的经济损失。当时史都华拥有财产十几亿,区区4.5万元,对于这位富婆实在算不了什么;而贪了这个小便宜后招来的牢狱之灾,相信史都华一辈子也忘不了。

2003年6月4日,史都华正式受到起诉。经过审判,陪审团认定罪名成立,史都华被判5个月监禁。另外总共罚款225,000美元,差不多5倍于她通过内幕交易避免的损失。

对照史都华内幕交易案,毋庸置疑,国会议员利用工作中获取的内幕消息买卖股票,其形式与性质,同史都华的违法行为并无二致,而且程度还远远超越史都华。对于一般的刑事案,由警察负责调查取证,然后移交检察官起诉。而股票内幕交易这种特殊形式的白领犯罪活动,由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充当警察的功能,负责调查取证,完成后送交检察起诉。非常令人费解,SEC断定,内幕交易法律不适用于议员及其助手,所以他们拒绝调查议员内幕交易的行为。按照SEC的解释,“这些民选官员不承担与企业负责人相同的保密义务,因此这些政客们的内幕交易没有违法。”同理,如果议员们把内幕消息传播给他们的助手或竞选资助者,也没有违法。

出现这种刑不上大夫的状况,或者是SEC怕国会,不敢调查国会议员;或者是国会议员在编写“内幕交易法”时,条文中预设了漏洞,使自己享有从事内幕交易的豁免权。美国学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问题出在后者。

政治情报业——另一种内幕消息交易模式

美国的说客政治和议员享受内幕交易特权,这些现象已经够令人震惊了,近年来还有匪夷所思的新发展,从院外游说业分离出了一个全新的行业,称为“政治情报业(politic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议员们平时买进卖出什么股票,这种信息对于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操弄股票的投资机构,意义重大。因为,一则议员们有机会接触到市场和企业的内幕消息,二则议员们是一群制定法律政策的官员,他们掌握国会第一手动态,因此他们对股票的取舍,可能反映了市场或企业的内幕消息,也可能反映了国会近期将要出台的法律。特别是,当议员们买卖股票出现了共同趋势,

玛莎·史都华是全美知名的“家政女王”。几年前为避免区区几万美元的损失,涉嫌一件股票内幕交易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闲谈资料。(图/CFP)则预示了这种买卖是受到市场或国会的内幕消息驱动。虽然议员们每年填报财产申报表时,会列出股票交易明细账,但对华尔街投资者来说,这些滞后的信息毫无意义。华尔街需要即时知道,议员们在买进卖出什么股票。政治情报业应运而生。

政治情报业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有过当说客的经历,但他们转到政治情报业后,就不再从事影响国会立法的游说活动,而是同议员们及其高级助手套近乎,拉家常,探听议员们买进什么股票,卖出什么股票,最近有哪些议案安排进入辩论或表决阶段,表决前景如何,等等。政治情报业的专家将收集到的这些情报归纳整理后,以极高的价格卖给华尔街的股票玩家。据《华尔街日报》2011年10月4日的报道,政治情报业在华盛顿特区从业人员有2,000多名,年盈利已逾一亿美元。

既然已经形成市场,既然是买卖交易,议员们透露的这些“情报”,自然不会是无偿的奉献。而且与高官显贵拉“家常”也要有相衬的环境,比如在五星级饭店囊饱酒足之余,或者在高档雅座观赏体育节目之时。因为这不是游说活动,政治情报业的从业人员无需像职业说客一般,在国会办公室注册登记,与议员们的金钱往来也不受任何法规监管。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2011年11月13日,在电视节目《60分钟》里报道国会议员利用能接触到内幕消息的特权买卖股票时,有这样的评论:“绝大多数的国会议员在离开华盛顿时,口袋里拥有的钱比他们来到华盛顿当议员时多。”国会报纸《Roll Call》2011年11月初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其中的一个统计数据可以为CBS的这个评论作佐证:该项研究披露,国会成员2008年以来平均财富增长了25%。而在同一时期,由于金融海啸的影响,美国家庭的平均财产减少了20%。

立法者为自己网开一面

这是《禁止议员内幕交易法》(STOCK Act)在众院听证会的录像截图,从报道议员股票内幕交易的CBS《60分钟》电视节目(2011年11月13日播出)里截出。

像国会制定出优惠大公司和大富豪的政策一样,对于软性腐败问题,议员们也是归咎于法律漏洞。确实,法律存在漏洞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事,但是漏洞经指出后,如果国会长时期不采取纠正措施,人们就有充分理由相信,这些所谓的法律“漏洞”,并非法律制定时不严密,因疏忽而产生;恰恰相反,“漏洞”是议员们精心设计的杰作。

除了极少数例外,美国的国会议员绝大多数认可软性腐败。

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的前众议员布赖恩·贝尔德(Brian Baird),是国会的少数异类。美国众议员一届任期两年,贝尔德从1999年1月到2011年1月担任了六届众议员。在第四届任期,他提出了《禁止议员内幕交易法》的议案,遭到国会领袖的冷冻扼杀,没有机会在议员中辩论和表决。这个议案禁止股票内幕交易,也禁止上文提及的利用国会内幕信息买卖土地这一类行为。它的英文全名是“Stop Trading On Congressional Knowledge Act”,直译为“停止利用国会的信息做生意法案”,因为一般采用缩写“STOCK Act”,容易被误译为“股票法”。

贝尔德没有泄气,在第五届和第六届任期分别重提这个法案,但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掌控众议院,提案总是被冷冻搁置,直到任期届满都没有获得辩论的机会。

一直到第三次重复提案,贝尔德才争取到一次众院听证会机会,让他及邀请的一些专家向议员同僚们论证这个法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众议院有435位议员,可贝尔德对CBS《60分钟》节目主持人说:“几乎没有人来听他的论证。”这张截图就是来自CBS报道中插映的听证会录像片段。听证会在2009年7月13日举行,当时贝尔德已当了10年半众议员,是一位资深国会议员,可他的《禁止议员内幕交易》提案经过6年的争取,才得到的一个听证会,竟然遭到如此冷落。贝尔德对CBS节目主持人说,他没有利用内幕信息做买卖,被同僚们看作是一个白痴。

这张截图,反映了议员们的总体道德操守,比起“民意代表”经常呈现的正气凛然、为民为国的哗众取宠表演,意义胜过何止百倍。

2011年11月中旬,史威泽的书《把他们全部扔出去》和CBS电视节目中的软性腐败专题推出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国会议员也就一反常态,参院和众院很快出现了三个版本的《禁止议员内幕交易法》提案,并且联署的议员达200多位。然而,仔细研究了这三个版本的提案后,耶鲁大学法律教授乔纳森·麦西(Jonathan Macey)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提案又是些玩弄选民的通常把戏,其中的漏洞大到可以让一辆坦克通过,提案成为法律后,内幕交易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为议员们会比以前更清楚,怎样做内幕交易能够不违法。(华尔街日报,http://online. 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9702034 13304577088881987346976.html)

为什么要另立新法,在应用于玛莎·史都华内幕交易案的现行法律上,简单加一句“本法也适用于国会议员”,不是更简捷么?有什么理由,国会议员和普通公民要采用两套法律?在2011年12月6日新版本的众院《禁止议员内幕交易法》提案的听证会上,专门负责抓内幕交易的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执法主管罗伯特·卡扎米(Robert Khuzami)的证词透露了玄机。他作证时认为,国会通过的任何禁止议员内幕交易法案,都不应适用于普通公民,因为他担心议员们为自己度身定做的反内幕交易法,很可能“对内幕交易作出狭隘定义,从而使SEC今后难以起诉普通人的内幕交易行为。”一个负责抓内幕交易的主管,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寓意深刻。看来即使有了《禁止议员内幕交易法》,对于议员们的内幕交易,SEC也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切斯国会议员内幕
国会议员、民权偶像约翰·刘易斯逝世,享年80岁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之规范解释
保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内幕
中信证券涉嫌内幕交易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
守住一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