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2012-10-29 06:45陈求发
中国军转民 2012年12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军工工业

陈求发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是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任务要求,对于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具有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一、创新驱动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刻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目标要求,为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就是要按照军队武器装备体系建设需求,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工业装备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形成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供给能力;就是要使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迈进世界先进行列,形成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符合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新一代武器装备探索发展能力;就是要不断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要求、符合大国地位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增强共性、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军事高科技的创新仍是当今科技发展最为前沿和活跃的领域,覆盖了几乎所有当代科学和技术前沿。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需要有先进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衡量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性的核心尺度是科技创新能力。历史和现实经验一再证明,国防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和关键,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才能在国防尖端和前沿技术领域占据应有的位置,使技术实力和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为“建设巩固的国防,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奠定坚实的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以贯之、长期坚持,推动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实现新的重大跨越。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研制生产了一大批满足我军信息化作战需要的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美欧等军事强国相比,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集中表现为“两个不完全适应”:科技创新水平还不完全适应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需要;科技发展方式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更好地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以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

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活动主要涉及武器装备研制和战略高技术产业两大领域,贯穿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就是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要求,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创新要素高效合理流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体系发展、自主发展、集约发展和开放发展紧密结合,有效促进创新链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链的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和发展。

一是着力提高以军工骨干科研院所和企业为小核心,军工行业内外大协作、适度开放竞争的武器装备研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武器装备总体设计、总装测试、系统集成、核心制造、关键配套,以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活力和突破能力,大幅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和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着力提高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和激励军工企业充分发挥在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军用和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和产业化转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市场,开发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与、促进和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三是着力提高开放、流动、竞争和协作的国防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军工基础性科研机构在国防基础科技发展中的主力军和“稳定器”作用,充分调动高校以及其他研究力量在国防科技知识发现、前沿技术探索方面的积极性,完善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协调和互动,加强国防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先期技术开发,为武器装备与战略性产业发展增强知识积累和核心技术储备。

四是着力提高以促进创新要素流动、知识扩散、技术转移为核心的创新支撑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军工技术基础机构在自主创新支撑保障中的骨干作用,加强与国家中介服务体系的有机结合,强化对创新活动的支撑、规范和监督,提高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支撑保障能力。

三、扎实工作,奋力开创国防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我们将按照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意见》的部署要求,结合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切实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着力推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先进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军工科研院所改革“三大战役”和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三大创新”,心无旁骛,扎实工作,努力取得突出成效,让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中得到充分体现和贯彻,使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和实践。

一是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按照重大工程引领、基础科技支撑的思路,抓好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配合推进载人航天、大型飞机等重大专项,力争在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实现重点跨越。大力加强国防关键技术攻关,针对高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暴露的深层次问题,凝聚资源,集智攻关,产学研用结合,在一些战略方向和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二是大力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着力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加强统筹规划和供需对接,提高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军用动力、计算机基础软件自主发展能力。瞄准武器装备未来发展和现实需求,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突破基础理论和关键机理。围绕提升军工核心制造能力,不断加强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中制约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攻关。按照武器装备研制和创新发展需求,优化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和结构,提高平台的开放、共享程度和运行质量。

三是积极推进军工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有利于推进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武器装备和应用技术发展、有利于增强公益性基础支撑能力的原则,合理分类、有序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大力推动协同创新,积极探索促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进一步扩大武器装备科研任务竞争范围,形成军民高技术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共同推动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完成。加强科技发展的体系化设计,统筹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需求,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统筹条件建设和方法研究。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方法,加大对原创性科研成果和杰出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

四是加强国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着力创新、高端引领、服务发展”的人才兴业战略,培养造就一批领军型军工核心人才。通过重大专项实施、重点装备研制、重大技术攻关等科研任务,造就并发现科技领军人才。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对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五是大力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环境。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军工精神”,倡导自尊自强、严谨求实、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科研作风,营造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宽松包容、诚实守信、耐得寂寞、科学民主的学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奋发努力、扎实苦干。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军工工业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工业人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