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学生身体质量指数调查与分析

2012-10-31 09:52刘宇飞李晓琳吕克宁李晓亮武俸羽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年龄组哈尔滨市体重

刘宇飞,李晓琳,吕克宁,李晓亮,武俸羽

(1.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承德 067000)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反映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现在更多的用来评价人体的肥胖程度。BMI(body mass index,体重kg/身高m2,)是通过计算人体身高与体重之间的比值大小来判断是否发生肥胖的一种方法[1]。参加美国1985年国立卫生研究所(NIH)会议的专家一致同意,在全球临床、预防医学领域推广BMI为成人肥胖筛查标准的指标。BMI凭借其简单性和实用性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公认,成为筛查肥胖的首选指标。研究通过测量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学生BMI指数并进行研究,旨在为大学生体育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哈尔滨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19~22岁在校学生,被调查学生共计3 200名,其中男女生各1 600名,每个年龄段各400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的需要, 全面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查阅大量关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文献,并对检索所得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1.2.2 数据测量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检测细则》的要求实施,检测人员均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考试合格后参与测量。测试仪器为国家调研组指定产品(见表1)。

表1 体质调研使用器材型号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Excel工作表对统计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处理。

1.3 测试时间

本测试时间为2011年9-10月。

2 结果与分析

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评价成年人肥胖程度的指标,以身体形态的体重和身高指标的比值来评价人体肥胖程度。WHO建议成人BMI指数的正常范围为18.5~25,小于18.5为营养不良,大于25为超重,大于等于30为肥胖[2]。依据我国学生实际体质情况,本研究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大学生身体质量指数分为四组:肥胖组BMI 大于或等于28;超重组 BMI 大于 24 ~ 27.9;体重正常组 BMI 为 18.5 ~ 23.9;体重过轻组BMI 小于18.5[3]。如表2所示。

表2 BMI指数标准

2.1 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大学生BMI指数分布特征

图1 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学生BMI指数与人数分布图

根据图1及表3显示,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学生BMI指数分布于14.69~38.09之间,其分布图形呈粗头窄峰细尾型,峰值出现在20左右,均值为21.69。72.75%的大学生BMI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内,低体重大学生比例为9.13%,超重和肥胖大学生比例为18.12%,这说明被调查大学生的BMI指数总体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表3 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学生BMI指数分布情况

2.2 大学生BMI指数分布的性别差异

通过图2、表4与图3、表5之间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性别差异在大学生BMI指数中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大学男生体重偏轻共有79人,占被测男生总数4.93%;大学女生体重偏轻共有213人,占被测女生总数13.31%,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大学男生体重正常共有1079人,占被测男生总数67.44%;大学女生体重正常共有1249人,占被测女生总数78.06%,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大学男生体重超重共有384人,占被测男生总数24.00%;大学女生体重超重共有127人,占被测女生总数7.94%,,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大学男生体重肥胖共有58人,占被测男生总数3.63%;大学女生体重肥胖共有11人,占被测女生总数0.69%,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上述统计数据说明哈尔滨市部分高校男女大学生的BMI指数从总体上看,男生指数明显高于女生;女生低体重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女生正常体重比例稍高于男生,女生超重和肥胖比例均大大低于男生。

2.3 大学男生BMI指数分布状况

如表4及图2所示,大学男生BMI指数变化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不同变化。19岁大学男生BMI指数偏轻(BMI<18.5)人数最多,为29名,占被测人数的7.25%,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而20岁、21岁和22岁男生BMI指数偏轻人数分别为18人、15人和17人,分别占被测人数的4.50%、3.75%和4.25%。BMI指数正常(18.5 ~ 23.9)人数也是19岁大学男生人数最多,为283人,占被测人数的70.75%,稍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而20岁、21岁和22岁男生BMI指数正常人数分别为258人、271人和267人,分别占被测人数的64.50%、67.75%和66.75%。BMI指数超重(24 ~27.9)人数中,19岁大学男生人数最少,为9人,占被测人数的2.25%,为各年龄组中比例最低。20岁大学男生超重人数最多为23人,占被测人数的5.75%,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21岁、22岁大学男生超重人数分别为11人和15人,占被测人数的2.75%和3.75。BMI指数肥胖(BMI≥28)人数中20岁大学男生人数最多,有23人,占被测人数的5.75%;19岁大学男生有9人,占被测人数的2.25%;21岁大学男生有11人,占被测人数的2.75%;22岁大学男生有15人,占被测人数的3.75%。

表4 大学男生BMI指数人数分布

图2 大学男生BMI指数百分比图

2.4 大学女生BMI指数分布状况

如表5及图3所示,大学女生BMI指数变化幅度较小。BMI指数偏轻(BMI<18.5)大学女生中,19岁大学女生人数最多,有64人,占被测人数的16.00%,其他三个年龄组相差不大,分别为20岁大学女生53人,占被测人数的13.25%;21岁大学女生41人,占被测人数的10.25%;22岁大学女生55人,占被测人数的13.75%。BMI指数正常(18.5 ~ 23.9)大学女生中,21岁大学女生人数最多,有327人,占被测人数的81.75%,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19岁大学女生有310人,占被测人数的77.50%;20岁大学女生305人,占被测人数的76.50%;22岁大学女生有307人,占被测人数的76.75%。BMI指数超重(24 ~ 27.9)人数中,20岁大学女生37人,占被测人数的9.25%,略高于其他三个年龄组,19岁大学女生有26人,占被测人数的6.50%;21岁大学女生28人,占被测人数的7.00%;22岁大学女生有36人,占被测人数的9.00%。BMI指数肥胖(BMI≥28)人数中20岁大学女生人数最多,有5人,占被测人数的1.25%;19岁大学女生有0人,占被测人数的0.00%;21岁大学女生有4人,占被测人数的1.00%;22岁大学女生有2人,占被测人数的0.50%。

表5 大学女生BMI指数人数分布

图3 大学女生BMI指数百分比图

2.5 BMI指数数据产生原因分析

从四个年龄组大学生BMI指数分析可以得出,19岁大学生BMI指数偏轻人数最多,超重和肥胖最少。根据年龄计算,此年龄段学生多数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可能是因为刚刚经历高中生活以及高考,学习压力较大,体育运动较少,而且饮食习惯和结构还基本保持在高中状态,因此形成这种结果。

从总体数据分析,此次调研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大学生生活习惯和审美观点有较大关系。男性大学生一般比较喜爱强壮的体形,忌讳瘦弱,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常常以锻炼速度、耐力和力量为目的[4]。在饮食方面往往不关注体重的变化,摄入的热量较高,一旦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就将导致体重的增加。而女性大学生由于受时尚观念的影响,追求形体美,喜爱苗条,在体育运动中常常以柔韧、协调、减脂为目的,并且对热量的摄入有一定的控制,因此大学女生BMI指数与男生BMI指数相比总体上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位置[5-6]。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学生BMI指数状态良好,72.75%的大学生BMI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内。

(2)哈尔滨市部分高校大学女生BMI指数低于大学男生,在大学生BMI指数中具有明显性别差异。

(3)哈尔滨市部分高校19岁大学生BMI指数偏轻人数最多,超重和肥胖最少。

3.2 建 议

(1)多方宣传BMI指数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和合理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主管部门应加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力度,构建大学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多渠道、多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质观。

(2)改善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数量和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使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体育锻炼的方式改善自身身体质量。

(3)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的饮食,积极的心理调适等方法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4)BMI指数为超重、肥胖的学生,饮食主要以减少热量过多摄入为主,少吃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并结合自身健康状况,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长期科学锻炼。

(5)BMI指数为正常的学生,饮食结构要保持平衡,注意荤素搭配,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

(6)BMI指数为偏轻的学生,饮食要注意增加热量的摄入,特别是鱼和蛋类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根据自身特点及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并进行长期的科学锻炼。

[1]赵文艳,魏亚茹,李双滨. 不同专项大学生男运动员体质状况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3):127-128.

[2]常 凤,吴 楠. 黑龙江省中青年干部身体成分结果分析及运动干预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6):91-93.

[3]邢金明,浦 阳.不同身体质量指数与体力活动水平对大学生自觉健康状态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49-50.

[4]赵晓虎,张 勇.核心肌肉群剖析及核心力量练习方法综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5-117.

[5]蔡 皓. 上海市大学生BMI特征与变化趋势[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6):104-105.

[6]姚广军,关海龙,于洪波.黑龙江省城乡居民体质健康状况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6):112-113.

猜你喜欢
年龄组哈尔滨市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哈尔滨市冰雪体育赛事之都的实现愿景与实施路径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体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关于组织中年龄多样性与世代差异的研究